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菇V23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经过0 ℃低温胁迫处理108 h后,筛选出菌丝较耐低温的菌株V23a,获得V23a的孢子分离菌株(Spore Isolation Strains, SIS),经栽培后,筛选生物学效率高的菌株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组织分离菌株(Tissue Isolation Strains, TIS),选出其中生物学效率最高的Va2作为草菇高产新菌种,其生物学效率比对照V23高14.27%.选育过程中分析了SIS菌株的气生菌丝密度、厚垣孢子数量和出菇率,比较了SIS和TI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生产周期、单菇平均质量和生物学效率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可出菇的SIS菌株其子实体产量差异较大,但均低于对照菌株V23.TIS菌株的产量比SIS的提高了0~87.18%.  相似文献   

2.
草菇V91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而成的新菌株.三年来,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栽培试验,初步认为V91产量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品种V23相近.但商品性状和质量却优于V23,如开伞慢,菇形中等,粗蛋白含量高出3.92%等.现将V91的种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一)菌株基本特征子实体黑色,椭圆形,菇形中等,单菇平均重27.17g,菇高5.235cm,菌盖直径3.725cm,不易开伞;子实体中水溶蛋白为94.99mg/g干重;粗蛋白含量为27.285%.在PDA培养基上,菌  相似文献   

3.
草菇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观察了45个草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以及供试草菇品种生育期情况、蛋形期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生物学效率等。通过初筛、复筛试验,结果表明,V0045和V0014两个菌株表现较好,可大面积推广示范。V0045菌株子实体形态好,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平均11 d,比其它菌株提前2 d~5 d。产量以头潮菇为主,平均产量为2 990 g.m-2,生物学效率为13%,比对照提高9.93%,但菌膜厚薄及开伞难易均居于中等;V0014菌株菇体大,平均单朵商品菇重量为46 g.朵-1,菌膜厚,不易开伞,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分别为3 035 g.m-2、13.19%,比对照提高11.6%,但子实体形态较差,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
对25个不同来源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的厚垣孢子出现时间、原基形成时间和生物学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754、V26-1、V753、V751、3560和0229菌株不但生物学特性较好,且生物学效率较高,在16%~20%之间,可较好的应用于江苏省丹阳地区的草菇生产.  相似文献   

5.
对从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引进9个草菇菌株与江苏省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用品种V830进行对比试验,以期能筛选出适合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栽培出菇的优良菌株.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及出菇农艺性状进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供试菌株中,草菇菌株V9715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时间早,抗杂菌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的特点,而且所有的试验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其产量和形状表现为适宜在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生产中应用,可代替本地菌株V830使用,同时为遗传变异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张钧  刘前进 《食用菌》1995,17(1):29-30
自1991年北方地区棉花减产,主要以棉子壳为原料的平菇栽培受到限制,一部分菇农转移到用麦秸、稻草等廉价原料种草菇上来,但是生长在南方的草菇移到北方栽培,由于缺乏经验产量低,菇质差。为此,我们于1992年就北方地区草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用适于北方栽培的优良菌株 经多年引种对比试验,V_台、V_(23)、GV_(34)、及V_(35)四菌株均可以作为当地推广的良种,V_台、V_(23)菇体鼠灰色,皮薄味好,但易开伞;V_(35)菌株色白,皮厚,不易开伞。这三个菌株在夏季气温高而稳定时栽培,出菇快,产量高,对低温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6个草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状况、栽培出菇阶段的菌丝长速、形态特征、子实体形状、生物学效率以及不同菌株的污染率等。结果表明:菌株V10菌丝致密、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形态好,产量与生物学效率高,为6个菌株中生产适应性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中国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小苞脚菇属。草菇是一种高温菇,只有在气温稳定在30℃以上,湿度在80%左右时才能正常生长。因此,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普遍栽培的著名食用菌。草菇不仅肉汁脆滑,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原糖和维生素,其中干草菇维生素C含量达到2.06g/Kg。另外草菇中还含分别具有抗肿瘤和降血脂能力的异体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草菇对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草菇还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出口食品,在港、澳、日等国家和地区十分畅销。草菇生长周期短,生长和保存条件要求苛刻,生物学效率低。近年来,草菇栽培研究越来越多。董昌金和徐平用棉籽壳、稻草、麦秸和废棉四种培养基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废棉是草菇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棉籽壳。影响草菇产量的因素比较多,本试验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用不同堆料方式的棉籽壳栽培草菇进行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方面的研究,以求找到棉籽壳栽培草菇的最佳堆料方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供试菌种是草菇V23,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该菌株个体中等,抗杂菌、病虫害能力强,产量...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21,(5)
对引进的4个草菇菌株进行夏季蔬菜闲置大棚栽培筛选试验,比较分析菌丝长势、生育期、子实体生长情况和产量等。结果表明,V112菌株菌丝长势良好,采收时间早,子实体外观品质优良,单生菇比例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96.7%、30.2%,适宜在夏季蔬菜闲置棚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生长状态,采集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生长时期草菇、异常草菇以及栽培料杂菌感染等各种图像作为原始图像数据集,采用Anchor-free网络结构构建检测算法模型,将收集的895幅草菇原始图像分为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草菇,杂菌感染草菇和肚脐菇以及鬼伞和栽培料表面...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草菇不同菌株和栽培工艺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对6个不同的草菇菌株,设计不同的发酵工艺和覆土材料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296、V733、V35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首选品种。采取轻简化发酵技术和新型覆土材料通过优化基料的理化性状和微生态环境,能有效防控草菇病虫害的发生。发菌期杂菌污染率、出菇期病害发生率可分别控制在1.5%和2.5%以下,出菇期抗虫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草菇V9等三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草菇V9等三个菌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V9菌株的菌丝粗壮,生长快,子实体开伞缓慢。  相似文献   

13.
从福建、山东等地引进草菇菌株6个,设计以6种以海鲜菇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配方,研究不同菌株和栽培配方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172、V1296及V5是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的适宜菌株;配方3(海鲜菇菌渣55%、玉米芯15%、花生壳15%、鸡粪5%、牛粪5%、石灰5%.)为最佳配方,与CK相比,栽培料的...  相似文献   

14.
草菇工厂化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草菇工厂化生产条件,采用筐栽、袋栽横置、袋栽竖置3种栽培方式,以4株草菇菌株为材料探讨草菇工厂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筐栽模式下,原基形成时间和生产周期比袋栽显著降低。袋栽横置时,草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是草菇工厂化生产的推荐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杂交新菌株V1295、V1296、V9715(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草菇育种岗位专家谢宝贵老师提供)和武汉地区主栽品种V238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生育期性状、菇形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对杂交新菌株进行综合品比考察。结果表明,4个草菇菌株在菌丝体形态、菇形、菇体颜色、产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971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发达,V1295、V1296菌株菌丝长势较弱,为透明丝状;V1295原基期最短,为10 d,V238最长,为14 d;V1296菇体小而白,V1295菇体小而黑;生物学效率也有较大差别,V1296达到最高,为23.68%,V238最低,为12.29%。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46个草菇栽培菌株菌丝长势、采收时间、原基形成时间、抗逆性、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形态存在差异,子实体蛋型期颜色呈现深黑、深灰、灰色、白色等,以灰色居多;菌丝浓密度分为浓密、较稀、稀疏,以稀疏居多;菌株的抗逆性分为强、中、弱,其中以抗逆性强居多;不同菌株的生物学转化率也存在差异,其中V0032生物转化率最高,达10.65%,V0083最低仅为0.51%。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各地分离和收集了54个草菇菌株,对它们的菌丝生长速度、抗逆性、原基形成时间、初潮出菇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基形成最早为V0061,6 d;抗性最强为V0036、V0060两个品种;生物学效率最高为白色品种V0045,达到28.96%,其次是V0053为19.52%,而黑色品种V0032、V0061、V0062的生物学效率分别是19.38%、18.69%、18.53%。  相似文献   

18.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秆为主要原料进行了三个双孢蘑菇菌株菌种培养和栽培试验,观察菌丝生长、出菇情况,并观察子实体形态特征、检测子实体营养成分,从而筛选出适宜棉秆为基质栽培的双孢蘑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生物1号发菌至出菇时间最短,子实体菌盖大小适中,菇体匀称,单菇重适宜,出菇整齐度高,不易开伞,且密度合理,产量最高;9506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最低。  相似文献   

19.
林原  陈剑 《食用菌》2011,(4):15-17
通过对46个不同草菇菌株室内网床层架式草粪料栽培试验,经菌丝培养、萌发、出菇性状以及产量等方面测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V0084(46号)、V0022(7号)、V0024(11号)、V0051(29号)、V00520(42号)生物学转化率较高,出菇期长,适应25℃左右中温,适宜在福州市进行以稻草牛粪为培养料的栽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氮源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氮源后,草菇的生物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10.6%.18.7%,出菇高峰期也提前了2d;试验还表明:与不覆土相比,草菇覆土栽培方式可使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