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秋冬季鸡病诱因 随着天气的不断变冷,养殖业也进入了比较困难的时期.其原因为气温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如何使鸡舍内的环境条件在寒冷季节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鸡的正常生长,是肉鸡、蛋鸡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此时,许多养殖户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给鸡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冬季常因保温而导致通风不良、舍内缺氧以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高时,会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对鸡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损伤,病毒和细菌入侵气囊,易发气囊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病症;舍内缺氧易诱发肉仔鸡腹水症、猝死症等疾病.鸡舍往往因密封太严而通风不良,致使垫料潮湿,加之鸡的饲养密度较其他季节大,鸡群极易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腹水综合征;或者对鸡群排泄的粪便和潮湿的垫料不及时清除,致使鸡舍内氨气蓄积,浓度增大,导致肉鸡氨气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进入冬春季节后,北方地区气候变化无常,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暖风炉取暖,舍内灰尘过多,又因为天气多风,养殖户一般对鸡舍的通风工作做不到位,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再加上冬春季气温较低,致病性微生物(病毒、细菌等)活动频率下降,但稍遇适合条件,即可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3.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症,烂肠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以侵害鸡只肠道,引起肠道出血、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常因鸡舍通风不好,地面潮湿或喂给发霉、变质的鱼粉、豆粕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发病率、死亡率不高,日死亡率在l%左右,影响鸡生产性能,易诱使其他病发生,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4.
春季温度的骤变,白天暖,夜间冷,昼夜温差大,而且天气干燥,常常会对鸡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继而会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尤其.这个时候,因为很难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问题。不是过度通风,使舍内温度降低,就是长时间关窗,引起舍内氨气含量过大。在春季,尤其要注意鸡舍管理,时刻注意天气温度变化,尽量避免鸡群受到强度应激,引发疾病。此外,由于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同样会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如CO2,H2S,氨气,含量超标.或鸡舍内通风唤起不良也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炎症。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冬春季节后,北方地区气候变化无常,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暖风炉取暖,舍内灰尘过多,又因为天气多风,养殖户一般对鸡舍的通风工作做不到位,遭成舍内空气污浊,再加上冬春季气温较低,致病性微生物(病毒、细菌等)活动频率下降,但稍遇适合条件,即可大量繁殖。因此,由于诸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菌容易滋生繁殖,而经过寒冬煎熬的鸡只往往比较瘦弱,免疫力和抗病力降低,又颇受较大温差变化的影响,很容易导致鸡群发病。鸡舍内病原微生物数量与舍内饲养密度、操作方式、管理制度、通风状况及鸡的行为等有密切关系,舍内细菌含量与鸡群发病率呈正相  相似文献   

7.
正呼吸道疾病是养鸡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及免疫抑制、环境不良等因素引起。该病各日龄鸡均可发生,且可诱发多种疾病。病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下降,出现死亡。1发病原因1.1春、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时,鸡易受寒而发病。1.2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  相似文献   

8.
晚春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外界温度变化较快,随着季节的转换,外界的温度逐步升高,鸡舍通风也逐渐由横向通风转换为纵向通风,这时若过渡不好,容易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昼夜温差较大,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诱发呼吸道病的发生,加上春季是病毒病的高发季节,很容易造成产蛋下降.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和调查,对晚春的通风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冬春季节几种常见鸡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冬春季节后,北方地区气候变化无常,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暖风炉取暖,舍内灰尘过多,又因为天气多风,养殖户一般对鸡舍的通风工作做不到位,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再加上冬春季气温较低,致病性微生物(病毒、细菌等)活动频率下降,但稍遇适合条件,即可大量繁殖。这样一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易诱发鸡的一些疾病,只要有一只发病很可能就会引起全群发病,给养殖户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冬春季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疫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以下介绍几种冬春季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季多发,病鸡主要表现为排出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的粪便,病死鸡以小肠后段黏膜坏死为特征. 魏氏梭菌主要存在于粪便、土壤、灰尘、污染的饲料和垫料中,以及储水池和输水管道中,如果发现鸡舍中白色的塑料水管道呈现出黑色时,说明这样的水管已经被多种细菌污染,其中就包含了魏氏梭菌.魏氏梭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鸡的消化道中,一般不引起发病,当受到某些应激性因素,或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即可诱导本病的发生.如饲养管理不当,鸡舍潮湿,舍内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等.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得好;“通风不良,鸡病难防。”鸡每公斤体重的耗氧量是其它家畜的2~3倍。鸡舍内通风不畅,氧气不足,舍内垫料急剧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很容易造成鸡的氨气中毒。再则,因通风不良,鸡舍内只要有少量细菌或病毒,可能全部被鸡吸入,导致发病。 氨气中毒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2.
春季北方地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炉火取暖,造成舍内灰尘过多。一般养殖户在此时加大了鸡群的密度,而通风工作做不到位,这样一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鸡的一些疾病,尤其是细菌性呼吸道病,并且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一旦发病会给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细菌性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得好:“通风不良,鸡病难防”。鸡每千克体重的耗氧量是其它家畜的2~3倍。鸡舍内通风不畅,氧气不足,舍内垫料急剧发酵而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很容易造成鸡氨气中毒。再则,因通风不良鸡舍内只要有少量细菌或病毒,即可能全部被鸡群吸入而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4.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只肠道的急性传染病。常在高温潮湿季节,鸡舍通风不好,地面潮湿或喂给发霉变质的鱼粉、豆粕等因素诱导下发病。该病主要侵害11周龄以下的幼鸡,2周龄~8周龄多发,3周龄以下的鸡死亡率达70%以上;剖检病鸡可见肠道出血、溃疡、坏死。病料涂片镜检,可看到短粗、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笔者以宁洱县实际情况为例,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其防治方法,与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5.
1冬季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原因 冬季是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高峰期,重点原因在于昼夜温差变化大,保温与通风难以协调统一,导致鸡舍通风性能差,舍内空气形成的气溶胶含大量致病原微生物,于是造成鸡病毒性、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广泛传染、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通风 鸡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病原微生物,并可调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有助于鸡体表蒸发散热。当盛夏来临时,要排除鸡舍周围阻碍通风的障碍物。开放式鸡舍要昼夜打开门窗,使空气自由流通。有条件时还可在鸡舍内安装电风扇,在必要时开动电风扇,增加舍内与外界的空气对流,降低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  相似文献   

17.
正鸡巴氏杆菌病也叫鸡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产蛋下降、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急性死亡为主的传染病。该病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为其特征。特别是春季,昼夜温差大,环境卫生差,潮湿的季节多发,光照不足,鸡舍内拥挤,缺乏通风与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均可诱发此病。一般潜伏期为2~9天,其主要危害产蛋高峰的鸡。1发病情况黑龙江省铁力市某林业局一林业农场,某饲养户的450只产蛋鸡,根据主述,2015年3月5日早晨在鸡架下发现2只病死鸡,没有引  相似文献   

18.
1环境差是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1.1鸡舍内环境差是鸡病诱发因素。鸡舍的内环境是和鸡舍的硬件直接相关的,鸡舍的保温、通风、光照、设备等都是鸡群健康的保证。内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鸡的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病,是由魏氏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毒性传染病。该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健康鸡也有携带此菌者,鸡舍通风不好,地面潮湿或喂给发霉变质的鱼粉豆粕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此病发病率、死亡率不高,日死亡率在1%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春季以后,万物复苏,阳光紫外线强度加强,气温逐渐升高,但昼夜温差大,风多,有利于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一些养鸡户鸡舍过于简陋,鸡舍没有窗户,只留有通风口,为了保持鸡舍温度而通风量严重不足,鸡舍氨味儿过浓,致使一些呼吸道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发生。因此,做好春季鸡的饲养管理,使鸡群保持良好生产性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1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