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株紫萁 Osmunda cinnamomea(L.)var.asiatica Fernald。别名:牛毛广、桂皮紫萁、牛毛广东、高脚贯众,老虎牙等。(北方人常把它误称为薇菜)。5~6月份采集分株紫萁的拳曲幼嫩植物体加工食用。 分株紫萁是长白山地区常见的多年生蕨类植物。生长在林中湿地、林缘、灌木丛、沟旁湿地等处。分株紫萁的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纯天然无污染,倍受外国人喜欢。日本、美国、韩国人每年都指名购买长白山红薇菜干(分株紫萁干品)和盐渍薇菜(分株紫萁的盐渍品)。近年来,南方的一些高级饭店把分株…  相似文献   

2.
薇菜的采摘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菜的采摘与加工技术271000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食品研究室张冬梅薇菜(Osmundacinnamomea)为紫萁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均有分布,多生长在山地林边、崖边、沟塘等湿润地带。我国是蔽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出口薇菜干25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种群生态适应性特征,对分株紫萁物候期及临江地区3种典型群落类型下分株紫萁种群的伴生植物、种群密度、株高、冠幅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分株紫萁物候期为3~10月。调查生境中,阔叶林下分株紫萁种群分布均一性最高,呈典型成群分布。不同生境条件中光照强度对其植株生长及种群更新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长白山区林下重要经济植物-桂皮紫萁(Oa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iernald)进行了群落调查,对比分析了其群落的组成及结构、关键环境生态因子和桂皮紫萁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桂皮紫萁在长白山区不同林相中形成了4个种群丛类型:白桦林-褐叶鞘苔草-桂皮紫萁群丛、柳叶绣线菊-桂皮紫萁群丛、蒙古栎-乌苏里鼠李-桂皮紫萁群丛、红松-色木槭-桂皮紫萁群丛,局部地方形成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生长在pH为5.0~6.5的酸性和弱酸性的暗棕森林土、草甸土和沼泽土上,生长盛期适宜土壤含水量40.88%以上,草甸地的草甸土和沼泽土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山坡地暗棕森林,其热力特性优于山坡地暗棕森林,对植物生长和植物营养积累有利;生长盛期适宜光照度范围为2.16万~4.48万lx,郁闭度为31%~75%;桂皮紫萁生长地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在65%~90%的群落中生长中较为适宜.在长白山区的桂皮紫萁生长量大,生长状况表现由强到弱依次为灌丛草甸>白桦疏林-水湿地>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5.
<正>薇菜(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分株紫萁,又称牛毛广、桂皮紫萁等。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以吉林、黑龙江省最普遍[1-3]。在自然界中,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孢子体产生需要光照、水分、基质3方面处于最优状态,在自然环境或特定的时间内难以满足这一条件,因此,同龄孢子体幼苗数量极  相似文献   

6.
我国紫萁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园林中尚未见应用。文章介绍紫萁属植物在国外的应用情况,总结出我国分布广泛且具较大观赏价值的种类,发掘其园艺价值,为开发利用我国紫萁属观赏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严景权  罗前英 《广西园艺》2003,(1):W008-W009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与分析 ,灌阳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薇菜生产和加工 ,是一条适合山区人民开发自然资源的致富之路。1 薇菜生长特性及现状1 .1 生长特性 薇菜是蕨类植物中紫萁类孢子体嫩叶的加工品。包括紫萁和分株紫萁 ,又名牛毛广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  相似文献   

8.
张铁鹏  王继友 《蔬菜》1989,(2):19-20
薇菜学名为桂皮紫萁。属蕨类植物门紫萁科紫萁属。因幼株被有黄色细绒毛故俗称“牛毛广”、“牛毛蕨”。薇菜在我市分布广,贮量较大,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都很高的重要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根状茎及叶柄残基可药用,含皂甙黄酮类等成分,具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的功效。薇菜不仅药用,而且卷曲未展的嫩叶尤  相似文献   

9.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影响紫萁孢子萌发的因素。紫萁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 8 MS 培养基, 孢子接种密度以3 000 个/ cm2 为宜。孢子萌发后逐渐长成丝状体、片状体和原叶体。孢子萌发4 个月后开始形成孢子体。有利于原叶体生长分化和孢子体生长的培养基为1/ 8 MS + 6-BA 1 mg/L + NAA 0. 5 mg/L , 孢子体生根培养基以1/ 8 MS + 6-BA 0. 5 mg/L + NAA 1 mg/L 为宜。紫萁幼苗的生长与阳光、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薇菜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薇菜(Osmunda cinnamomea L.var.asiatica),是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桂皮紫萁,别名牛毛广、牛毛蕨、猫耳蕨等,其卷曲未展的嫩叶是作为蔬菜食用的上品。薇菜广泛分布于东北美洲、纽芬兰、墨西哥、西印度群岛、日本、朝鲜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安徽等地。薇菜作为蔬菜食用,质脆而少纤维,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国民间用薇菜作蔬菜,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1970年以来,将其幼叶加工成干品,对日本、东南亚出口,销量逐年增加,目前以黑龙江、吉林、甘肃…  相似文献   

11.
邹新群 《西南园艺》2002,30(3):27-27
薇菜 ,学名紫萁 ,俗称野豌豆 ,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嫩茎叶可鲜食 ,也可加工成干菜。因其生长于荒山野岭之中 ,无污染 ,且味美爽口 ,营养丰富 ,并具润肺理气 ,清热解毒之功效 ,被国内外营养学家誉为绿色保健食品 ,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林海山珍” ,不仅国内市场看好 ,而且国际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近年由于掠夺性采集 ,导致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为保持生态平衡 ,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野菜资源 ,一些山区群众进行人工栽培野生薇菜 ,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1 场地选择 薇菜长…  相似文献   

12.
对秦岭产9种野菜中的膳食纤维、灰分和有机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藜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C,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蔓荆子;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为藜菜,其次为紫萁,最低的是鱼腥草,仅有1.13mg/kg。可溶性糖的含量较为均衡,波动于42.27~56.03mg/kg;紫萁中苹果酸含量最高,枸杞中柠檬酸含量最高;野菜中的灰分、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栽培叶菜类,且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紫萁(Osmunda.1apomc Thunb)或其近缘种分株紫萁(Osmunda Cmllamolnea)的卷曲未展的嫩叶加工而成的山野菜称薇菜.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安全卫生,被誉为“山菜之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尚处于野生状态.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薇菜资源,人工栽培薇菜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自2000年来,我们借鉴国内外观赏蕨类组织培养及栽培经验,对薇菜试管苗的培育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利用孢子繁育试管苗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蕨类植物孢子的生命力是有性繁殖成败的关键之一,经试验明确了孢子生命力(萌发力)与孢子成熟度、采集时期和保存方法的关系:荚果蕨孢子的采集期长约5个月;而同一地点蕨菜、东北蹄盖蕨和亚洲分株紫萁孢子成熟至脱落一般为7-10d时间,具有极强的时间限制。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对孢子萌发力比较结果:冷冻最佳,冷藏居中,室温保存孢子生命力较弱;4种孢子的生命力强弱排序:蕨菜﹥东北蹄盖蕨﹥荚果蕨﹥亚洲分株紫萁。  相似文献   

15.
薇菜的植物学名称叫做桂皮紫箕(Osmunda cinnamomea L var asiatica .Fernald),又名分株紫箕,俗称"牛毛广"、"大果菜"、"野鸡头"、"冷蕨"等,为蕨类植物门,紫箕属,紫箕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中国红薇干",享有无污染名菜的美名,出口10 t薇菜干,可换回外汇106万美元,采1 t薇菜收入5 000~6 000元,人工栽培的薇菜,效益为当地一般蔬菜的4~5倍、粮食作物的8~10倍.  相似文献   

16.
山野菜一般生长在森林边缘、荒坡、河边平地、野地、次生林地和灌木丛中。总结集安地区的山野菜资源种类,主要有蕨菜、分株紫萁、黄瓜香、猴腿、剌嫩牙、黄花菜、山芹菜、刺五加、桔梗、党参、紫苏、薤白等90余种。  相似文献   

17.
天麻种子萌发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是一种高度退化的兰科植物,种子必须在紫萁小菇等小菇属真菌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萌发。紫萁小菇等天麻种子萌发菌的发现及应用,是近年来天麻科研工作的一项新突破,目前国内外对该菌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摸清天麻种子萌发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找到适宜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筛选出各天麻主产区的适宜萌发菌菌株,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也为了充分利用萌发菌,开拓萌发菌后熟产品,缓解市场对野生天麻的巨大需求,更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面积推广萌发菌,该文章综述了天麻萌发菌的发现进程、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及提纯复壮技术、培养条件及菌株制作技术、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以期为萌发菌的充分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薇菜为一种蕨类植物,多生长在高山湿地,因其卷曲未展的嫩叶鲜嫩易纤维化,故常加工为薇菜干销售。但将薇菜干复原加工成罐头食品时,必须掌握好吸水、脱苦、护色、保脆、保鲜几个关键步骤,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当,则最后的成品口感不佳。  相似文献   

19.
茶树菇菜谱     
<正>茶树菇芡实汤原料:茶树菇200 g,干芡实30 g,鲜汤、川盐、鸡精、香油适量。制作:茶树菇洗净,入锅,加鲜汤、净芡实、川盐,煮至熟,起锅加鸡精、香油即成。主要功效:补脾止泻、利尿祛湿、补肾明目。茶树菇薏米羹原料:茶树菇200 g,干薏苡仁25 g,紫萁根粉、川盐、鸡精、香油、鲜汤各适量。  相似文献   

20.
野生薇菜的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峰  杨万森  周立刚 《蔬菜》2001,(10):33-34
薇菜,学名“紫箕”,俗称“大巢菜”、“野豌豆”、“扫帚菜”、“野鸡头”等。属蕨类紫箕科紫箕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为野生,以嫩茎叶供食用,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嫩茎叶中含水分80g,蛋白质3.8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9g,钙270mg,磷70mg及其它化合物。具活血平胃、清热解毒、降血压、防癌抗癌之保健功效。其嫩茎叶不仅可鲜食,而且还可加工成薇菜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红菜干”,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薇菜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的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