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社会功能在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并促成合作。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的必要手段,但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对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 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言中的词语文化因素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角度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上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词语文化因素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4.
礼貌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社会的正常发展都离不开礼貌语言的运用。但礼貌因文化差异有不同的语用方式。通过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语用失误可能引发的交际冲突来分析其产生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而其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积淀各异,因而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委婉语的翻译中必然出现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委婉表达形式,或出现表达形式貌合神离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影响着委婉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业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很多英汉俚语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更新,出现了大批与互联网络、流行文化相关的英汉新词。而青年俚语在这方面发展得尤为迅速。本文试图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方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透视中美两国青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而且在情感概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一定的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5种基本情感隐喻——爱情、快乐、伤悲、愤怒和恐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情感隐喻表达式背后的概念隐喻在类指层面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特指层面上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语素、词或词组等各类形式表达语义是语言的词汇化过程。英汉习语在英汉互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英汉互译过程中英汉习语运用的研究,来对比英汉习语的词汇化程度。在具体不同的英汉互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中习语的词汇化程度不同。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要选择相应的词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俊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4):362-365,376
在词语文化层面上,动物文化丛的内容涉及面极广。以动物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英汉词语形象的对应与不对应正好说明词语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同一动物词语,英汉可具有相同的“文化继承型”形象,也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继承型”形象;另外,一种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文化继承型”形象,另一种语言不一定具备,而是以“自然联想型”形象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同时也作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语言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存在着普遍性,同时由于受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存在着文化差异性。本文就英汉经济语篇中的认知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明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喻体的运用却有很大差异。文章从文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的不同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2.
徽州农耕文化是古山越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徽州的语言、戏曲、民谣、风俗仪式等方面,具有相对封闭、和谐共生、礼制为先、宗族为重、内容多样等特点,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宣泄等社会功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保护传承徽州农耕文化具有践行文化自信、回归乡土中国、繁荣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的价值。对徽州农耕文化的活态保护要坚持适度性、整体性、创新性等原则,具体的路径包括构建文化保护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建设文化展览场所、利用网络传播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陆游的《天彭牡丹谱》是蜀汉地区第一部牡丹花谱专著。它不仅以极具文学性的语言保存了宋代蜀汉地区有关牡丹的植物史标本,还记录了蜀汉地区的风俗文化,因而具有科学史、社会史和文学史上的多重文献价值。同时《天彭牡丹谱》的字里行间还充满着对西京盛景的回忆,从中可见陆游以牡丹缅怀故土、寄寓恢复之志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各民族女性有千奇百怪的奇风异俗,笔者将这些奇风异俗分类为经济、恋爱、婚姻家庭、文化、不落夫家等若干方面。关于成因,笔者不赞成"母系社会残余"的公式化解释,而提出"儒与非儒文化的冲突"、"女性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等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民歌是民族地域文化的代表,地方色彩浓厚。信阳民歌的吐字、咬字、音乐特点及演唱,体现了信阳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其音律形态也是建立在地域语言文化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卫拉特——西蒙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卫拉特蒙古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也明显地体现出多元宗教观念为主的区域文化特色。卫拉特蒙古多元宗教观念对他们的居住民俗,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中的游艺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统文化与传统社区的民风民俗、道德风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内涵丰富、体系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传统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从传统文化价值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强调在农业英语翻译时,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注意这些差异对农业英语翻译的影响,避免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