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正>2012年,教育部批准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旨在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等农业教育与现代农业产业的紧密联系,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农业高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一直在努力探索农科教结合、服务"三农"的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科教结合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业高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推进农科教结合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深入实际,深改革;三是主动同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集团及县区职教中心等加强双边联系,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四是重视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科教结合,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业高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推进农科教结合,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深入实际,深化改革;三是主动同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集团及县区职教中心等加强双边联系,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四是重视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自身"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农科教合作教育"为特色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总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技理论研究型人才、农业科技推广型人才和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其他农业高校培养科技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贵州大学“农科教结合”项目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项目的实施推广了农业科技,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素质;制定并实施农业发展规划,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教育与生产的结合。其主要经验是:服务“三农”、发展“三农”是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生产和科技的积极性是搞好农科教结合的基础;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基层领导的参与和农技部门的配合,是实施农科教结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科教结合是一项涉及农业、科技、教育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是落实科教兴农.钱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农科教结合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农科教结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阐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系统来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升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通过调研国内9个地区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4种常见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修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1.领导重视,两手抓,两手硬为了切实抓好农科教结合工作,促进产业化经营,福建三明市、县、乡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由各级政府的第一把手担任组长,由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同时各级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即农科教办、产业化办),从而建立了一支基本的骨干工作队伍具体参与农科教结合与产业化经营工作,基本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2.制定规划,高起点,高目标制定符合三明市实际的农科教结合规划和产业化发展规划,是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可行…  相似文献   

9.
农科教结合形势下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65-765,807
通过分析农科教结合形势下高等农业教育重要战略作用和存在问题,提出农科教结合形势下,高等农业教育的三个发展取向:改革招生体制,倾向培养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产学研结合研究,尽快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04,(3):30-30
国外农科教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科教结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迅速推广运用新技术成果,以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农科教结合形式,都从各自传统和农业发展实际出发,使之最有利于农业发展。分析农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农业高校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并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示范基地牵引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科技园区带动模式、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博士工作站模式、转化市场培育模式、专家团队协同服务模式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提出了拓展农业教育培训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化建设、建立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的促进转化机制、建立多样化农村服务基地等进一步完善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关系,分析了江苏在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如应用需要强化、成果转化效果不佳、主体作用有待增强和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并提出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领军单位、建设高水平科技园区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快速转化能够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而农业高等院校是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参与者。本文探讨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以及转化的创新模式,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和进步。农业科技投入的水平是衡量农业科技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实现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发展的联动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必要前提。根据两次全国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资料汇编数据及现有农业科技投入研究文献,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世界各国农业R&D经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了解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与服务新农村能力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劳动力、土地、产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耦合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诸要素的互动关系,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对土地确权颁证,使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产学研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高校教学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高校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合实施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建设,探索出一条农业高校师生参与农村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网络信息服务、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等科技推广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和教学科研改革。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资源,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机制,构建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农民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结合点,联合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创建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联系科研、教育、生产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推广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推广人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模式,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