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半高山区乡镇地势较高,夏、秋季节气候凉爽,素有种植高山反季蔬菜的传统。塔前镇虎山村山青、水绿、空气新,海拔850 m,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当地所产茭白光滑洁白、肉质细腻、口感鲜嫩、无污染,恰逢蔬菜淡季8~9月份上市,销路好、价格高,一般亩产茭白1 300~1 600 kg、产值7 000~10 000元,深受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者和商家喜爱。  相似文献   

2.
结球甘蓝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又称包心菜,是福建省主要的蔬菜种植品种,多年来一直是以传统的春甘蓝和秋冬甘蓝方式种植,由于集中上市,常常造成价格下跌.近年来,建瓯市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开展夏季高山(海拔600 m左右)反季节栽培,在7、8月份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山茭白无公害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茭白是我县重要的水生蔬菜,近几年种植面积迅速发展,仅大际乡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到lOOhm^2。在海拔500m以上的山区,因夏季气候凉爽,十分适宜茭白生长发育,可比同纬度的平原茭白提早上市20~30d,既增加“秋淡”蔬菜品种,丰富居民菜篮子,又可达到质优价高。高山单季茭白平均667m^2产量在1500~2000kg,产值可达2000~4000元,推广种植高山单季茭白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高山单季茭白无公害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云和县街道高山茭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相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云和海拔500m以上的山区夏季凉爽气候为茭白创造了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使得茭白能提早上市20~30天,而且高山单季茭白平均产量达到1600~2000kg/667m~2。这个上市时间差既丰富了居民菜篮子,实现了质优价高,还增加了秋季蔬菜品种。因此推广种植高山单季茭白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作物,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栽培较广,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之一。茭白有一熟茭和两熟茭两个类型。两熟茭又称两季茭,种植一次收获两次。第一次在种植当年的10月底始收,产量较低;第二次在次年4~6月收,产量较高。茭白要适时采收。当茭白花茎上的中心叶紧密,两张外叶向花茎合拢,心叶短于外叶,叶梢形成“白眼”,白眼处收缩像蜂腰时,便可采收。准备贮藏的茭白应留30厘米左右长的叶梢,以保护茭肉。贮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五定区域范围内因海拔高度不同而造成温度等农业环境条件的差异,发展垂直梯度立体蔬菜生产。在高海拔地区可以延迟春季菜上市的时间,增加夏季市场花色品种,提早秋季菜上市时间,同时可以发展某些特殊蔬菜品种生产;在沿海低海拔地区冬季可种喜温蔬菜,从而克服城市蔬菜产销的“淡季”,增加山区和海边地区农民的种植收益。由于垂梯度农业环境条件的差异,每一种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必须相应配套调整。  相似文献   

7.
前路乡位于缙云县东北部,海拔200m,距县城36km,有人口9020人,耕地面积4520亩,其中水田面积4214亩。该乡从1982年开始引入种植茭白至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2000亩左右。种植茭白成为该乡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以往的茭白种植都是采取传统的单季栽培一次收获模式,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且上市时间集中,常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经济效益很难实现最大化。近年来,通过对茭自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套栽种一次收获二次的高效栽培新技术,并在全乡普遍得到推广应用,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8.
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会东县通过试验、示范,在县境内的野租、淌塘等海拔2 200~2500m的高寒山区,推广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由于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上市早,正是马铃薯市场淡季,市场价格较高,马铃薯收后还能再种上一季蔬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关键技术是:一、选用良种早春马铃薯应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鲜食、菜用型脱毒良种,上市早,效益高。我县推广的有会—2、抗青  相似文献   

9.
高山茭白一般是指种植在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特别在高温酷暑的7~9月份,平均气温比平原低3~6℃,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高山茭白的病虫害发生种类,严重度和流行规律与平原区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二化螟危害较轻,而病害如锈病、稻瘟病、纹枯病较重.  相似文献   

10.
花椰菜在厦门地区历年来均是6月中旬后始播早熟品种,9月始收上市,而后上市的是中熟、迟熟种.用迟熟种作春花椰菜种植可供应到翌年5月份.而6、7、8三个月仍无花椰菜上市.为了解决淡季供应,我站引进台湾耐热花椰菜“青梗35天”、“春雪40天”进行试验,以本地种“抗热40天”作为对照.上述三个品种分别于3月25日、4月10、4月25日分3期播种.测产结果,“青梗35天”每666.7 m2(下同)3期产量分别为314.0 kg、606.6 kg、964.9 kg;“春雪40天”3期产量分别为428.0 kg、1273.9 kg、1315.8 kg;而对照种“抗热40天”3期产量仅分别为220.2 kg、242.6 kg、292.4 kg.说明台湾耐热花椰菜作为夏季栽培,不但比一般夏季蔬菜产值高,而且能解决花椰菜淡季供应,增加6~8月上市蔬菜品种,是实现我市花椰菜周年供应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推广价值.现将2个台湾花椰菜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早茭白上市时间,增加农民收入,2年来,我们进行了茭白大棚栽培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大棚茭白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1栽培技术1.1品种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熟品种浙茭2号,该品种株高2m左右,叶宽3.5~4.5cm,分蘖较强,抗逆性好。茭体呈纺锤形,茭肉长17cm左右,横径4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1栽培季节在海拔800~1 400 m的山地烟叶发展区,烟叶生长前期种植的大白菜,属于春栽大白菜,1995年以来,通过长阳高山蔬菜研究所引种试验、筛选出30多个高产、耐寒、抗病新品种,已在长阳大面积推广,而且上市季节全部在6~11月之间。一般在海拔600~800 m地带3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开始采收上市;900~1 200 m地带4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旬上市;1 300~1 800 m地带5月上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上市。做春季栽培的大白菜与烟叶间作,要提前播种,确保烟叶生长不受影响,并且大白菜收获期在6月份为宜。  相似文献   

13.
杨芳 《河南农业》2014,(19):34-34
<正>新郑市大棚西瓜常年种植面积在200hm2以上,平均每667m2产量3 500~4 000kg,大棚西瓜上市后,价格最高4.0元/kg,最低1.6元/kg,每667m2经济效益在万元以上,效益比较可观。大棚西瓜5月份上市,月份清田后又可因地制宜种植市场适销蔬菜,实现堵淡增收,经济效益更为显著。笔者根据新郑市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提出大棚西瓜后茬口8种蔬菜高效种植技术。一、秋花椰菜  相似文献   

14.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近年来山地设施蔬菜发展迅速,推广萝卜—黄瓜—四季豆—芹菜一年四茬连作栽培模式,每公顷年总产值275 500~327 000元,纯收入195 000~229 500元,经济效益是原种植模式的4倍以上。一般春萝卜2月上旬播种至4月上旬始收;黄瓜4月中旬直播至6月上旬始收;四季豆7月中下旬直播至9月上旬始收;芹菜9月中旬异地育苗,10月中下旬移植,翌年元旦始收至2月结束。目前该模式在全县山地的主要乡镇推广。  相似文献   

15.
河姆渡双季茭白是从当地农家品种选育的茭白品种,夏茭上市早,秋茭上市时值淡季,而且品质佳,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 1999年余姚市种植面积 1.65万亩以上,已成为宁波市主栽品种。河姆渡双季茭白 1998年 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 (认 )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1 河姆渡双季茭白品种特性 河姆渡双季茭白生育周期为一年半,即当年春季定植, 6月中旬可收梅茭,下半年收秋茭,第二年上半年收夏茭,夏茭收后改种晚稻及其他作物,忌连作。 1.1 植株性状植株高大,秋茭株高 258 cm左右,茭肉长 22~ 23 cm,最宽处直径 3.5~ 4 cm,茭肉洁白,分蘖强,节间短,上部弯曲不明显,单茭重 70~ 80 g左右,秋茭 8月底初收,终收在 9月底,最迟到 10月初,亩产壳茭 1 500 kg左右。夏茭株高 223 cm左右,茭肉长 18 cm左右,单茭重 60~ 70 g,常年 5月上旬始收,如 4月份气温适宜则可在 4月下旬初收,亩产壳茭 1 500~ 2 500 kg,收获时间约 1个多月。梅茭茭肉长短同秋茭相似,一般 6月中旬始收,收获期近 20天,产量根据我地天气情况而定,如 4月气温高, 6月气温相对不高,则产量较高,否则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壳茭 500 kg不等。 1.2 生长特性吸肥力强,耐肥抗倒,梅茭、秋茭以墩苗结茭为主,由于地下匍匐茎发达,夏茭则以游茭苗结茭为主,由于游茭苗萌芽早,生长茁壮,因此上市早。游茭苗多,产量高。但为防止种性退化,不宜用游茭苗作种苗。 2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要栽培技术 2.1 梅、秋茭栽培技术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上年未种过茭白的田块 (切忌连作 )。茭田要在年内及早翻耕,增加土壤通透性,开春后及时耙平、耙碎、施足基肥,并清除田中及田边杂草,加高田塍。 种苗要求上年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作苗地,要求茭墩内无杂株、无雄株。  相似文献   

16.
景宁县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茭白是秋淡季市场的主要蔬菜品种,不但上市价格好,而且产品较畅销.为了努力提高茭白的单产和种植效益,文章总结了景宁县大际乡农民的种植经验,提出了高山茭白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值得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瓜在福建省尤溪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春秋两季均有栽培。近年来,高海拔山区(海拔840-920 m)的汤川乡开始种植夏秋黄瓜(7-9月上市),以弥补福州市及周边地区蔬菜市场的淡季供应,深受市民的欢迎,出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全乡种植面积达330 hm2以上,一般每667 m2产量5000 kg,高的达10000 kg,产值在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桐乡市茭白生产模式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品种多,种植模式多样,不同品种及模式搭配种植有利于错期上市,延长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双季茭白露地栽培选择抗性强、丰产性好的龙茭2号或浙茭911,7月中旬定植,大田放养浮萍或干燥茭叶覆田降温,采用干湿交替管理法。大棚促早栽培在12月底1月初扣棚,薄肥勤施,注意通风及锈病防治,保持浅水,4月上旬揭膜,根外追肥,以促进茭白迅速膨大,提高品质。单季茭一种双收:6月下旬开始采收,避开其他茭白品种上市高峰期,品质较好,秋茭为割叶再生,其生长速度快,9月底即能上市。单季茭一种三收:通过薹管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大田,9月下旬采收秋茭,第2年在6月下旬和9月下旬分别采收夏茭和秋茭。  相似文献   

19.
介绍浙江省茭白主要栽培模式的特点、上市期,重点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茭白的生产成本及效益。结果发现,双季茭设施栽培模式虽生产成本高,但茭白品质好,价格优势明显,生产效益最好;单季茭收二茬栽培模式生产成本较双季茭低,价格优势较突出,生产效益介于双季茭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之间;单季茭高山栽培模式茭白采收期处于蔬菜生产淡季,效益也较为理想;而露地茭白传统栽培模式效益最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茭白又称茭笋,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特色蔬菜,它肉质细嫩、纤维少、风味佳,既可做成各种菜肴,又可作药用。双季茭白上市正值春秋淡季,因此,种值双季茭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县2001年稻田改制种植双季茭白280公顷,比2000年增加146公顷。其产品一半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