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通过给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 Perry)初生幼体口服卤虫包膜的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探讨其对海马幼体生长、成活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共计3批初生的灰海马幼体(3对亲本一次产出的全部幼体),每批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批幼体作为3个重复组,以排除初生幼体质量不同引起的差异。试验组投喂用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处理过的卤虫幼体,对照组投喂未经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处理的卤虫幼体,试验时间为25 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灰海马幼体体长和体长增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体质量方面,仅第3批中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两批无显著差异;3批次试验组灰海马幼体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酶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间除第3批试验灰海马幼体的脂肪酶活力及第1批试验灰海马幼体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批次中试验组灰海马肠道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口服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人工养殖灰海马幼体的成活率及肠道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2.
盖春蕾 《河北渔业》2011,(10):39-39
<正>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在零换水量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以达到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的一项新技术。1微生态制剂应用情况目前对虾育苗上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应用很多,Maeda和Nogami报道了从斑节对虾育苗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集约化对虾养殖中,饲料中添加昆虫蛋白0.25%、a5%与添加葡聚糖1%的对比试验,经126天养成,结果表明添加昆虫蛋白a25%组较理想,养殖对虾的每公顷产量、成活率比添加葡聚糖1%的两组,分别搞高152.5kg、115%,且在生长指标上昆虫蛋白0.25%试验组在肥满度、日增长率、日增重率分别比葡聚糖1%试验组提高4A%、67%、10.4%。说明昆虫蛋白均优于葡聚糖。  相似文献   

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60&断奶杜约二元杂交猪分二组实验.实验Ⅰ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实验Ⅱ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养92d后观察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减轻粪尿恶臭。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TCMI不同添加量在草鱼、鲫鱼、鳊鱼等常规鱼类养殖上进行了鱼病预防试验和生长安全性试验,以及小网箱治疗鲫鱼出血病试验。TCMI预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草鱼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22%、27%、28.5%,鳊鱼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23%、26%、27%,鲫鱼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5%、7%、8%;TCMI药饵的生长安全性效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系数、净增重倍数有显著优势(P〈0.01),但试验组之间增重成本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与对照组相比成本分别降低了13.7%、15.4%、18.2%;小网箱治疗鲫鱼出血病试验结果表明,用TCMI小网箱治疗鲫鱼出血病,试验鱼成活率比大蒜京高9.0%,免疫保护率达80.9%。上述试验结果表明,TCMI具有促进生长和提高常规鱼类免疫力的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应用TCMI防治鱼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对泥鳅生长性能、体成分和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泥鳅为试验材料,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比例分别为1∶2∶2和2∶1∶2的两种微生态制剂加入养殖水体,饲养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32 d,定期测量泥鳅的生长,鱼体成分及血清溶菌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试验组泥鳅的末重、增重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泥鳅体成分粗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在血清酶活力方面,试验组泥鳅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高于对照组。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泥鳅养殖生长性能、改善鱼体成分、提高泥鳅血清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  相似文献   

7.
斑节对虾池塘淡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坤 《水产科学》2002,21(4):21-22
投放平均体长0.8cm的斑节对虾苗种,经120d养殖,平均体长11.6cm,平均产量为1808-2860kg/hm^2,出池规格19.2g,成活率40%-56%,投入产出比1:1.55-2.10,为生产单位推广养殖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姜松 《海洋渔业》2014,36(4):335
以受精后24 h孵化出的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耳状幼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水体不同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苗期生长、存活、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实验设5个处理组,每隔5 d分别向4个试验组育苗池泼洒乳酸菌(浓度为1×108cfu·mL-1)15g(G1)、芽孢杆菌(总菌数为5×109·g-1)10 g(G2)、光合细菌(浓度为1×1011cfu·mL-1)50 mL(G3)和复合菌(G4,包含光合细菌30 mL、乳酸菌10 g和芽孢杆菌3 g),对照组(C)不添加微生态制剂。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糙海参出苗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G1的体重明显大于其余试验组(P0.05),G3和G4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4、G3、G2、C、G1,其中G2和C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态制剂的添加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糙海参苗体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G3和G4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1和G4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苗池水质的氨氮、亚硝酸盐和COD值分别在实验第10天、20天和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苗期养殖池的总磷(TP)影响不大(P0.05)。研究结果表明,糙海参育苗池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幼体的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有改善育苗水体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过程中客户使用水产药品与各类微生态制剂较多,但却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根据多年来我们及养殖户积累的经验,我们做了一些汇总分析,希望可以对大家日常养殖管理中水产微生态制剂以及约品等的选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怡琼、谢春芳等为验证微生态制剂对雏鸡免疫应答的影响,选用320羽伊丽莎父母代公雏,随机分4组,1组添加1%微生态GAIC菌粉制剂,2组为空白对照,3组添加1%多糖制剂,4组添加化学免疫调节剂。4组鸡分别在14和21日龄接种鸡新城疫Losato弱毒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并在1、7、14、21、28、42、49日龄检测新城疫抗体滴度和法氏囊抗体阳性率。结果免疫14d后1组HI抗体分别高出2、3、4组1.1、0.6和0.8个滴度,28d后分别高出0.5、0.2和0.2个滴度,35d后各组新城疫抗体滴度均降至临界线以下;法氏囊疫苗接种后7d、1组抗体阳性率为75%,高出2、3、4组19.4%、5.8%和8.3%,28d后1组法氏囊抗体阳性率为100%,高出2、3、4组12.5%、28.5%和12.5%。表明饲喂微生态制剂可增进免疫器官重量和非特异免疫反应,试验中法氏囊抗体阳性率提高可能与微生态制剂修复了IBDV造成的免疫器官损伤有关,这些现象对免疫程序的制定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