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监测深松作业过程中的深度,增加深松作业深度的均匀性,提高作业质量,提出了通过测定深松耕作阻力来获得深松深度的方法,并通过GPS定位功能记录机具行走轨迹,以获取田块整体的深松作业质量全貌。在确定的深松铲、牵引速度等条件下建立了“深松阻力-深松深度-土壤坚实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y=-6.32×10-5x1+1.47x2=18.24,并基于该模型建立了深松作业深度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具有仿形功能的随行轮研制了监测系统的标定机构,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模型得到的深松深度与随行轮实测的作业深度平均误差为2.27%,深度监测系统的精度和可行性高;通过深松作业得到的坐标与作业深度相结合获得的深松作业三维图,系统可以进行作业稳定性的直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前,河北省正在大力推广实施农机深松作业,为了确保深松作业质量,开展必要的人工质检核查是非常必要的。以河北省为例,省农机深松主管部门对深松作业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即深松作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深松机作业质量》(NY/T2845—2015),深松应打破犁底层。其中,常规深松作业深松深度≥25厘米,相邻两铲间距≤2.5倍的深松深度;高标准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5厘米,相邻两铲间距≤70厘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深松作业时深松深度难以达到预设深度,无法起到深松效果,深松作业面积测量起来费时费力,投入的监管人员多,且作业数据难以长久保存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用于对农田深松作业进行监管;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传统深松作业所需能耗较大、耕作阻力大,主要原因是深松铲的形状、结构及其参数不合理,优化的新型深松铲,可以很好地完成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壤耕层构建的重要方式,其特点是耕作时超过常规耕层深度而不打乱上、下土层,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深松作业可以打破犁底层并改善土壤透水、透气性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此,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土壤松碎效果差的难题,借鉴国内外的深松技术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深松作业机具,旨在为深松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平均值为6.88%,深松深度稳定系数平均值为93.12%,碎土率平均值为37.07%,土壤蓬松度平均值为35.59%、土壤扰动系数平均值为53.07%,各项测试指标均能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机具性能可靠,作业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受地形所限和农艺所限,常规拖拉机去不了的坡地、茶园和温室大棚等立地条件,先后对履带式窄幅小微型深松机的动力、行走机构和深松铲等关键部分进行多次试验,探索出一种采用7.35 kW微型柴油机、橡胶履带行走机构带动小型深松铲进行深松作业的新模式。经田间试验,其深松深度合格率、邻接行距合格率和漏耕3项作业指标满足深松作业质量有关行业标准。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履带式窄幅小微型深松机研究,推进丘陵山区、茶园和温室大棚等深松作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农机深松作业面积统计与作业质量监测数据不准、监管难度大的难题,克什克腾旗农机服务中心特引进了农机深松监管与服务系统,实现对农机深松作业过程、面积、深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提升农机监管效力,保障深松补贴资金顺利发放。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土壤深松技术,一般是指超过正常犁耕深度的松土作业,土壤通过深松可形成“天然土壤水库”。深松作业时,土壤只松不翻,可保持上下土层不乱;深松对地表覆盖破坏小,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防止风蚀水蚀,利于保墒。深松作业机械有全方位深松机、凿式深松机、V型深松机、鼠道式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机等。  相似文献   

8.
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现有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多为深松部件在前、旋耕部件在后的组合结构,较少考虑各工作部件作业时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基于深松部件、旋耕部件作业之间的交互作用,设计一种用于深耕的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通过旋耕、深松、镇压多工序实现表层土壤细碎、秸秆埋覆,深层土壤疏松目的。整机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阻力为设计目标,运用离散元仿真与正交试验、有限元仿真结合进行整机参数优化。离散元仿真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速度v_m为1.8 km/h、刀轴转速n为350 r/min、旋耕刀类型X为IIT195弯刀时,机具作业壅土量为5 283个土壤颗粒,植被覆盖率为98.37%,此时综合作业质量较优;有限元仿真结果验证了深松铲设计强度满足作业要求。以较优参数组合为基础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旋耕深度、深松深度、地表平整度、土壤膨松度分别为182.8 mm、388.4 mm、18.3 mm、17.22%;旋耕深度稳定性、深松深度稳定性、植被覆盖率均在90%以上,完全满足深层土壤整地需求;与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相比,反旋深松联合作业耕整机在不影响作业效果前提下,提高了耕深稳定性、植被覆盖率,同时使牵引阻力降低了16.21%,作业稳定性、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悬挂式深松机耕整地耕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深作为深松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无法实现在线评估,目前以人工抽测为主,误差大,效率低。以提高农机深松耕整地作业质量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深松机组姿态估测的耕深检测方法及系统。首先分析了牵引拖拉机以及悬挂式深松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建立了拖拉机与深松机作业耕深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检测安装在拖拉机后悬挂杆和悬挂式深松机上的姿态传感器输出角度,实时计算深松机耕深。为验证该检测模型的精度,设计了基于嵌入式ARM内核的耕深检测传感器和深松作业检测系统,该系统集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网络传输(GPRS)、数据存储(SD卡)等于一体,能实时采集深松机作业耕深、作业位置、作业速度及航向信息,数据存储在检测系统的终端设备中,并通过移动网络传送至远程数据中心做进一步融合处理,以对深松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耕深检测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耕深检测标定误差小于0.88 cm,平均误差小于0.21 cm,均方根误差小于0.66 cm。利用标定后的传感器及深松作业检测系统在田间开展多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耕深检测最大误差为1.18 cm,多组试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小于0.45 cm,均方根误差小于0.64 cm,表明该系统耕深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当前农田机械深松作业质量监控的需求,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通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悬挂式深松机的耕深在线检测系统,并建立了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平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够适应深松作业的工作环境,既可实时获取深松作业信息又能进行作业面积统计。其中,深度测量误差在±1 cm以内,作业面积精度高于99%,能够满足深松作业远程监测和管理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