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水禽世界》2013,(1):13
【主要成分】纯化重组禽干扰素(Interferon IFN)【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或微浊液体。【作用用途】应用于水禽病因不明的肿瘤疾病、各种病毒性疾病感染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紧急治疗,如鸭病毒性肠炎、鸭肝炎(花肝炎)、鸭细小病毒病;鹅副粘病毒病、小鹅瘟、鹅病毒性肠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腺病毒性肝炎等。【用法用量】混饮或滴口,鸭:雏鸭2000只、成鸭1000只;鹅:雏鹅1000只、成鹅500只。首次应用及重症加量,连用2-3次。【适用对象】鸭、鹅等水禽。  相似文献   

2.
《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是1959年11月由农业部、卫生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共同发布的关于畜禽屠宰检疫的技术规程,简称《四部规程》,全文共四章六十七条。该试行规程比较详细地规定了家畜(猪、牛、羊、马、骡、驴)和家禽(鸡、鸭、鹅)以及家兔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后的处理。在当时,  相似文献   

3.
养鸡八禁忌     
(一)禁与鸭、鹅混养有的农户为节省饲养场地,把鸡、鸭、鹅关在一起混养,这是不科学的.一是混养易造成疫病的互相传播,如鸭、鹅也能感染新城疫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病毒潜伏于鸭鹅体内,成为带毒者,不表现任何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4.
<正>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年来,在我国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不断发生和流行。鹅、鸭、企鹅、鸵鸟等为鹅1型副粘病毒的易感禽类,其中鹅的易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使用免疫制剂预防小鹅瘟生物制剂有疫苗和抗血清两大类. 1.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苗二种.活疫苗:1961年从患病雏鹅分离的强毒株,经易感鹅胚传代减弱,已对易感雏鹅无致病性,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目前有农业部批准鹅胚化种鹅用活疫苗和雏鹅用活疫苗二种,另一种为鸭胚化小鹅瘟活疫苗,仅限于种鹅用,而雏鹅禁用.鹅胚化活苗,每羽份疫苗病毒量含量为≥105 ELD50,比鸭胚化活苗高100倍.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aemia)、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和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semia anseru exsudative)。Hendrickson等首次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活拔鹅毛     
鹅羽绒是畅销高档商品的原料。活拔鹅毛实是农民致富之道。活拔的主要对象,是从春季孵出壳养至收获水稻以后再出售的肉鹅和产蛋前的种鹅。肉鹅可拔毛2次(售宰前一月停止拔毛),种鹅可在开产前拔3-4次(产蛋期不能拔毛)。凡是收购屠宰的肉鹅(老鹅和仔鹅)可在宰前活拔一次。活拔鹅毛顺序为先拔胸腹部,后拔颈下、肩、大腿等部位;尾羽和翅羽可不拔,先拔片毛(其中黑翅  相似文献   

8.
板鸭以皮白、肉红、酥嫩、清香闻名于世,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食品。现将板鸭的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1.原料的选择。加工板鸭用的活鸭应是生长120天左右,每只鸭重在1.5公斤以上的健康鸭。 2.宰前停食。鸭子在宰前12~24小时停止喂食,只供给充足的饮水。这样可以使放血充分,鸭体洁  相似文献   

9.
养鸡八禁忌     
(1)禁与鸭鹅混养:有的农户为节省饲养场地,把鸡、鸭、鹅关在一起混养,这是不科学的.一是混养易造成疫病的互相传播,如鸭、鹅也能感染新城疫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病毒潜伏于体内,成为带毒者,不表现任何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10.
正朗德鹅是原产于法国的大型肉鹅品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尤其是优良的肥肝性能使得它备受我国水禽业的青睐。但雏鹅成活率较低,雏鹅容易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以下简称"鸭浆膜炎")或混合感染鸭浆膜炎是雏鹅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鸭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近年来,鸭浆膜炎广泛流行于一些地区鹅群,主要侵害1~7周龄鹅,由于病原菌血清型众多,易产生耐药性;同时,雏鹅中大肠杆菌病极易交叉感染,造成雏鹅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经纪人家园     
刘崇海——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黎明乡隆山成职联校(166392) 联系电话:(0459)3190507 经营范围:从事孵化业,主要向周边地区销售鹅雏、鸭雏及本地鸡雏。 市场交流:了解鹅、鸭、鸡的市场信息。 马荣林——江苏省宝应县汜水镇复兴村  相似文献   

12.
一、鹅感染鸭瘟病毒的历史资料及流行情况: 鹅感染鸭瘟病毒,造成大群发病,呈地方流行性,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方面的资料至今报导仍不多。黄(Hwang·J·)等(1975)报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家养和野生水禽在1968~74年爆发过10次鸭瘟,其中鹅发病三次。赖波维特丝(Leibovitz)(1978)称番鸭和家鹅也有感染此病的报导。1973年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鸩和其它多种禽类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以2~4周龄小鸭最易感,死亡率可达30%~90%[4].我们对2009年1~3月份怀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病鸭群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病原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  相似文献   

15.
羊肉综合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冷却分割羊肉和冷却分割羊肉的保鲜两部分:冷却分割羊肉由下列工序组成:(1)待宰:羊只运进厂后,先进行检疫和分级,合格羊只赶入待宰圈,停食待圈4小时后屠宰。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腾  李昂  陈枝华 《中国家禽》2002,24(21):40-42
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uckling)又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新鸭病和鸭疫综合症,曾因误认为由巴氏杆菌引起而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1—8周龄(尤其2—3周龄)的雏禽易感,1周龄以内的雏禽因有母源抗体而很少发病,种鸭及成年蛋鸭不易感。  相似文献   

17.
正鹅副黏病毒病(GPM)又称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I型(APMV-1)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呈现糠麸样溃疡,并有大量的纤维性结节,脾脏、胰腺肿胀而且表面有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鹅、鸭、鸡、鸵鸟和企鹅等为禽副黏病毒I型的易感禽类,其中鹅最易感。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容易感染,2周龄  相似文献   

18.
鸭瘟本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鹅也会感染发病,鹅的鸭瘟病以流泪、头颈肿大、泄殖腔溃烂为主要特征。一、病原的特征该病由鸭瘟病毒感染引起,存在于病鸭(鹅)的各个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9.
活鹅运到工厂后,有一个待宰的过程,即通常称的待宰期。活鹅经收购、运输,由于环境改变及多种刺激,容易产生应激现象,精神紧张,体力疲劳,抑制或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机制,抵抗力降低,血液循环不正常,血中微生物含量增加,表皮易充血,肌肉内所含乳酸量增加,这时屠宰会影响屠体和肉的品质。活鹅待宰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鹅瘟又叫鹅感染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适应鹅体后在鹅群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自1963年在我省报导以来,连年不断,现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虽各地应用鸭瘟疫苗免疫,但效果不尽一致,且免疫期较短。为此,我们进行了弱毒株的培育研究。以九潭系鹅瘟强毒株连续通过9~11天龄鸭胚传代致弱,经一定代次后,对鹅已完全失去致病性,每隔一定代次回归鹅3~4只,共计38只鹅均安全。该毒株经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对鹅最少免疫剂量为15~(-5)lml/只;毒株原液至10~(-5)lml/只免疫鹅,平均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