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荒漠化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荒漠化动态监测、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5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监测中的TM图象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荒漠化监测中,怎样应用几何校正,波段组合,信息增强,信息特征提取等技术处理TM图象,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在宁夏荒漠化监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位急剧下降,湖面萎缩,环湖周围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经1994年、1999年两次荒漠化监测,全面地掌握了青海湖及其周围荒漠化土地变化动态。根据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立与《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内容含义一致,为我国荒漠化监测服务的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对我国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植被退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及其地表形态类型作出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荒漠化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造成的危害 ,指出了开展荒漠化监测的必要性 ,提出了采用抽样调查进行荒漠化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对指导山西省荒漠化监测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省厅决定召开这次监测技术培训会,主要任务是:部署安排全省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明确本次监测工作的任务,落实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培训业务人员,掌握监测技术、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这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家要认真学习,明确任务,掌握要领,熟练运用,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沙漠化普查采用的分类体系、普查成果资料与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及在荒漠化不同等级监测中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了沙普成果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自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来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是荒漠化研究与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荒漠化评价与分类的基础, 也是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 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以期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为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全国第二次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分析了GIS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的新兴手段在我国荒漠化监测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起荒漠化土地加剧发展的人为因素,从人类生态观构建、政府决策、恢复退化植被的理论和规划、提高荒漠化防治科技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投入支持力度、建立荒漠化土地监测与预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进行荒漠化防治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荒漠化 (沙化 )监测分布图的编制方法 ,对荒漠化 (沙化 )监测的制图规范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我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主要包括3个荒漠化监测站和5个沙化监测站,布设监测样地28个。确定了采集监测区域内气象、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的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荒漠化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开展荒漠化监测的必要性;提出了采用抽样调查进行荒漠化监测的具体办法和技术要求;对山西省荒漠化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受荒漠化的危害,定期开展荒漠化土地监测工作,对于科学改良土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林业局部署和省林业局的统一安排,2004年德州市全面开展了第3次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工作是按照《山东省第三次沙化荒漠化监测技术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的,监测以行政村为单位逐小班进行实地监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规定,依据《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区划界定了内蒙古荒漠化潜在发生的范围,并对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状况进行了宏观监测。监测工作中充分利用了"3S"技术,现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地面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并进行了程度分级。同时在弄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限定范围的土地退化的基础上,调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范围外的土地退化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39×104km2(约合11.16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62.88%,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定期掌握自治区东部区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2004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文章通过对荒漠化土地监测范围、类型、程度、成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荒漠化土地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2004年监测结果,我省共有荒漠化土地298万多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5%。全省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榆林地区古长城沿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风蚀、水蚀和盐渍化并存,加重了荒漠化程度。二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三是植被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总体而言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比重较大,防治荒漠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国荒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国情决定了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科学合理利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监测中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荒漠化监测是中国荒漠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监测是荒漠化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以县为单元,研究建立荒漠化植被监测的框架和信息处理和评价方法很有必要。文章给出了多时相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的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Veget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VMEIS)的结构框架、功能模块组成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要求。以期为今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5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进行概述,对其监测范围、内容和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