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蚌埠市耕地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耕地保护的问题。针对耕地保护现状与问题,提出蚌埠市耕地保护的目标。最后,对蚌埠市如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耕地保护发展历程、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保护新要求,对新疆耕地现状及挑战进行总结。当前新疆耕地保护主要面临来自水资源匮乏、耕地质量低而不稳、存在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土地污染、国际形势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由此提出新疆耕地保护首先应摸清耕地现状,严控建设占用,加强用途管制与质量建设,开展轮作休耕,保障生态安全,从而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行宇  杨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9-9961
回顾了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的过程,并将其划分为启动阶段、确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并从耕地承包经营、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整治制度对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耕地保护的目标、制度、模式、主体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对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重庆市耕地现状、耕地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适合重庆市地情的耕地保护战略方针,并且从法制、行政、科技、经济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市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长期存在,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强化耕地保护意识;规范耕地平衡理论,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城镇化发展规划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6.
王青  陈志刚  周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62-18364
科学确定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标准及其分配方案有助于提高相关利益主体保护耕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并结合对全国层面的实证评估,设计提出了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补偿分配方案。结果表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耕地发展权的价值体现。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实际,补偿的具体标准可以根据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耕地转为最佳利用方向的土地价值与原正常市场条件下农业用途的土地价值的差额测算确定。而考虑到耕地保护行为对于农民和地方政府而言都存在着机会成本,因此对于耕地保护补偿金的分配可以根据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权损失按比例确定。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耕地保护利用提出更高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需要构建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支撑体系并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本文从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全盘联动、提升耕地生产和生态稳定性需要全域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驱动耕地全程监管三个方面提出耕地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耕地利用调整频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我国面临耕地保护管理矛盾和农民利用不可持续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思考耕地的本质内涵和科学的界定方法。本文以服务粮食生产为目标,在分析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概念界定的背景、依据、效果,以及其出台相关耕地保护政策和成效的基础上,总结我国耕地概念的阶段变化特征,通过借鉴国内外以粮食种植适宜性和生产稳定性为核心的耕地内涵界定经验,提出以耕地生产能力为内涵,统筹空间稳定性、质量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延续性的界定方式,对于完善耕地认识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耕地资源调查、评价与保护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为耕地保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在分析耕地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数据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及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度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罡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20-14621
综述了世界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情况,阐述了国内耕地利用趋势,以深圳市为例,借鉴国内外耕地保护和利用实践,提出了新的保护模式目标,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