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民的土地应实行"方田制"或"集中连片制" 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是解决农村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征购粮和农业税缴纳问题.那时以稳定民心和社会安定团结出发,所以在土地分配上就出现五花八门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农村土地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至今已近30年了,作为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但也对当前"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包括耕地规模和小农经营,土地流转难造成适度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分配混乱,土地承包经营不稳定。"以块为主"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8,(9)
一、为什么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农村人多地少,不少地方经济还比较落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一场重大的土地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使用和集体所有权的分离,在改革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农村土地在分配上是以人为单位,但我国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在家庭联产承包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土地空闲造成浪费等问题相继出现,如何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合理的利用有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政策不断发展变化,对土地利用及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0年初期我国大陆开始实行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发展,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针对不同时代的特点,也调整了相应的土地政策。土地流转作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政策,促使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针对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深化农村改革,政策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完善生产关系和调整分配政策两个方面。完善生产关系就是要在稳定、巩固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复合的经济结构。应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不断完善承包制,改善土地经营,从政策上,逐步引导小农经济向集约化发展。调整分配政策,就是要在多种政策协调的条件下,建立促进农业投入的资金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政策不断发展变化,对土地利用及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0年初期我国大陆开始实行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 ,主要以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 ,由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为特征。这种土地承包制 ,是指通过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 ,将承包使用土地的责权利相结合的一种土地经营和耕作方式。在现阶段 ,表现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即集体统一经营和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经营管理水平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978~ 1 984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但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加强 ,农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对土地整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南方丘陵地区很多农村为了保障土地分配公平,频繁调整土地,使土地细碎化程度增加,农民在生产时非常不便。土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便的影响更加突出,制约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实地调查发现,潭村等农村通过调整土地分配、互换土地等方法,村民的土地集中程度提高,方便了收割机等农机作业,促进了农民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建议政府应继续改善丘陵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保障,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峰 《河南农业》2013,(7):10-11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中国农民在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启动的又一次重大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影响将不亚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以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的农民为主体,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合作制度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的互助经济组织,是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生产资料购买、产品、加工、销售、储藏、运输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到人民公社体制消解前,中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制度方面,其焦点是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此消彼长,涉及"三农"领域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改变.在农村改革实践与邓小平的双重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形式,以...  相似文献   

13.
一、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伞面推行,带来了过于分散的土地经营,影响着农业积累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自愿、门觉走向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实现农村第2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1996,(1)
丽水市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目前多数村、组(队)的土地承包15年陆续到期,为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奔小康的步代,丽水市就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作出了如下步署:一、稳定土地承包责任制,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带来了过于分散的土地经营,影响着农业积累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自愿、门觉走向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实现农村第2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机制——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正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温岭广袤的田野上。它不仅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加速了土地向规模集聚和人口向集镇集聚,是我市阔步走近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器。在去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这种土地股份合作制被章猛进副省长称之为“一举多得的创举”。社区土地股份制是在坚持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农民自愿将土地的承包权折股,交给村农业发展股份合作公司统一管理,到秋收时按股份红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一项划时代的政策。家庭联产承包政策暨土地承包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大突破、大磨合、大转型、大发展等几个阶段。土地承包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项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8.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是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决不亚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因此,应当坚定不移地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证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坚决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承包期的长短,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中心环  相似文献   

19.
张丰  张雅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34-4737
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现象,并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市场体系的协调性分析,提出了市场经济和中国贸易经济条件下土地经营的绝对农场制和相对农场制2种改进模式。在中国现今条件下,这2种模式都可以很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汪东志 《新农业》2011,(10):54-55
北镇市地处辽宁西部,20个乡镇,22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3.5万,劳动力20.5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198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1998~2000年全市完成土地延包30年。农村土地流转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产生的,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土地流转呈现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