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蚕桑综合利用已成为蚕桑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级重视。亭湖区通过开展桑园套种、养蚕大棚、简易蚕室套作蔬菜和搞家禽育雏等综合利用,来提高蚕桑经济效益,提升了行业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桑园套种的意义、亭湖区桑园套种的方法及养蚕大棚、简易蚕室的综合利用、桑园套种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徐彧 《北方蚕业》2013,34(2):52-54
针对成县蚕桑产业逐年萎缩的生产实际,分析了成县蚕桑产业在基地建设、技术队伍、生产设施及新技术应用推广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了当前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劳动力紧缺、效益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桑园合理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养蚕批次、合理间作套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兰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缺乏、小蚕共育规模小、质量不高和饲养技术不规范、综合防病意识弱、轻桑园管理导致单产和效益低、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推动东兰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规范小蚕共育管理,保障商品小蚕质量;加强桑园管护及加大投入升级养蚕设施,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提高养蚕经济效益;提高桑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积极融入东、巴、凤旅游一体化推进蚕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蚕桑旅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蚕桑生产"五多五少"的现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通过桑园流转实现养蚕专业户有2~4 hm2投产桑园用于养蚕,培育年养蚕上百张的大户,从而推进蚕桑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08—2009年陕南8个代表县(区)、14个乡(镇)、24个村组、108户养蚕户的桑园面积与高产桑园的分布情况,蚕种发放与蚕种饲养、产茧量与蚕茧收入和养蚕大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陕南蚕桑产业发展存在养蚕比较效益较低、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蚕茧流通渠道不畅、蚕农利益严重受损,政府考核力度弱化、蚕桑生产难以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桑园建设、着力培育强村大户,放开蚕茧流通市场、引入价格竞争机制,狠抓技术培训、实施提质增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恢复目标考核制度等发展陕南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传统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以推行蚕桑机械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蚕业,已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之路。江苏省海安县是一个蚕桑生产大县,现有桑园规划面积12.8万亩,拥有养蚕农户10万户,平均每户拥有桑园面积1.3亩。  相似文献   

7.
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丘陵 《中国蚕业》2008,29(3):79-80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蚕桑生产“五多五少”的现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通过桑园流转实现养蚕专业户有2~4hm2投产桑园用于养蚕,培育年养蚕上百张的大户,从而推进蚕桑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桐乡市为全国蚕茧重点产区 ,种桑养蚕作为一项传统主导产业 ,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中另星栽桑、单家独户养蚕的形式 ,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一是这种形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桑叶、蚕茧产量不稳定 ;二是经受不起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引起的茧丝绸行情的大幅波动 ,茧价下跌 ,影响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三是大部分桑园树龄老化 ,桑叶盛产期已过 ,使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日益下降 ,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针对上述情况 ,在…  相似文献   

9.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蔡玉根 《中国蚕业》2006,27(1):48-50
1 嘉兴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嘉兴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长期以来蚕桑生产作为一项传统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本市蚕桑产业虽有所萎缩,但目前全市桑园面积仍有 26199hm2,2004年有养蚕农户25.3万户,饲养蚕种  相似文献   

11.
蚕桑产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调查分析“十三五”期间来宾市的桑园面积及主栽桑品种、蚕种繁育及小蚕共育、蚕茧加工流通、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认为全市的蚕桑产业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桑园面积大幅减少,桑树品种老化,桑园改造缓慢;蚕种质量参差不齐,小蚕共育管理不规范;种养方式粗放,茧丝质量不佳;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指导生产的需求;精深加工不足,蚕茧流通市场有待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的6项建议:稳定桑园面积,加快低产桑园改造;加强蚕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蚕种质量;推广标准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健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蚕茧流通市场;推进茧丝绸精深加工,多元化利用蚕桑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多批次养蚕是充分利用现有养蚕设施设备,合理分配用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全年养蚕量,进而达到单位面积桑园最大收益的最有效手段。在四川现有的蚕桑生产实际中,如何开展多批次养蚕,为此对荣县蚕桑大户王德容2013年开展多批次养蚕进行了专题调查。1王德容多批次养蚕及效果王德容,女,现年51岁,家住荣县河口镇万家祠村5组,家庭成员夫妻2人,爱人是公办教师,1.5个劳动力,现有0.67hm2桑园(自有  相似文献   

13.
栽桑养蚕是武胜传统、资源型优势骨干产业,鼎盛时养蚕曾发种达24万盒,产茧5000吨,蚕桑生产曾名列全省前茅,其四边桑栽桑模式在全省推广。近年来,县委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抓住国家西部开发、东桑西移政策的大好时机,在巩固原有桑树的基础上,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扶贫、生态等项目、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了一定面积的成片桑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部分桑园的生产能力低下,没有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桑园施肥现状与合理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群 《广西蚕业》2007,44(A02):5-5
在实际蚕桑生产中,不同蚕农栽桑养蚕的效益比较差异很大,从去年一些地方饲养的实绩看,亩桑效益高的农户超过6000元,低的只有4000多元,高低悬殊2000元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农户的桑园施肥不科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桑园施肥盲目性很大,用肥结构单一,肥料利用率较低,归纳起来是“三多三少”,即化肥施得多,有机肥施得少;鸡粪肥施得多,磷钾肥加“微”肥施得少;  相似文献   

15.
如东是江苏省蚕桑重点县,蚕桑生产水平一直处在全省前列。1994年全县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24.6万张。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我县的蚕桑产业经历了1996年和2008年两次下滑、萎缩,到2018年,全县桑园面积只剩0.8万亩亩、养蚕1.768万张,作为传统副业生产的蚕桑业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寻求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为此,我们利用如东得天独厚的小蚕集中共育优势,组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通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来积累人工饲料养蚕经验,逐步构建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改变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推动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桐乡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桐乡的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5万户农户栽桑养蚕,蚕茧收入约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30%.由于桐乡是个蚕桑老区,老桑园比重大,树势衰老,缺株多,靠天桑多,土地高低不平,75%以上的已过盛产期,产量很不稳定.因此,全面改造蚕桑传统产业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我们重新对全市的蚕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抓示范工程,提升蚕桑产业的目标和方向,用大手笔来规划桐乡未来蚕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加强桑园科学管理是提高面积产叶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亮 《北方蚕业》2008,29(2):63-64
蚕桑生产既是我市历史悠久、覆盖面大、经济效益显著的骨干项目,又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据2006年统计,全市现有桑园面积4.8万hm2,养蚕50.04万张,产茧1680万kg,农民收入超过4亿元。与蚕桑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桑园面积养蚕量水平低下,桑园管理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张丘陵 《中国蚕业》2008,29(1):60-62,65
通过分析重庆市南川区在发展蚕桑生产中基地建设、基础设施、蚕桑生产技术、蚕桑产业优势和土地资源等现状和目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劳动力不足、桑园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做好试点示范、普及养蚕技术、建立专业合作社、延长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风险性问题比较突出,蚕茧产量的高低常受各种自然灾害、流行性或爆发性蚕病等影响,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极大地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一些农户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桑园撂荒现象不断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对蚕桑政策性保险进行了探讨,对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坚定蚕桑发展的信心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蚕农桑园规模小、生产投入少、效益不高、生产不稳的突出问题,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将不愿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的桑园有偿流转给养蚕基础好、劳动力充足的农户,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蚕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