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商洛是"道地"丹参的老产区,人工种植历史悠久,同时丹参是商洛市优先发展、形成产业链的"五大商药"之一.为研究丹参种植的"土宜"状况,避免基地盲目发展,依据我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关于土壤肥力分级的参考指标及丹参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对商洛45个土属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pH、质地、土层厚度等7个项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适宜丹参生长.根据土壤性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土培肥建议,以期促进商洛丹参种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紫色土壤铜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地区紫色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紫色土壤剖面中铜的有效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各层次中全铜含量为1.81~79.50mg/kg,有效铜含量为0.137—2.490mg/kg。用直线、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回归方程对影响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发现,pH值、全铜、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等因素对各层次土壤有效铜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酸碱性土壤中,影响铜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当土壤pH〈7.0时,各层次土壤有效铜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0.792^**、-0.716^**;而pH≥7.0时,各层次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全铜含量的幂函数相关性更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619^**、0.516^*。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在影响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各因子中,有效磷的直接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有效氮、全氮;当pH〈7.0时,有机质、pH对有效铜含量的影响较大,而pH≥7.0时,全铜对有效铜含量的影响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揭示中江县丹参连作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方法】在中江丹参GMP基地采取患病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正常生长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采用可培养和免培养技术细菌研究供试土壤的细菌类群变化。【结果】应用稀释分离法,从供试土壤中获得46株可培养细菌,16S rDNA-RFLP分析表明,在79%相似水平分为7个遗传群,对代表菌株16S rDNA进行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PCR-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丹参连作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类群,供试土壤细菌类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条带克隆测序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属于未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 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 cm土层略有下降,10~20 cm土层有所增加,20~60 cm土层相差不大;0~15 cm土层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在15~60 cm土层中趋向一致;0~15 cm土层土壤有效Mn含量有所下降,有效Cu含量变化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增加了稻田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铁、0~15 cm土层中有效锌含量,降低了0~5 cm土层中有效锰含量,有效铜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黑钙土的培养试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及其根茬施入土壤后不同分解时间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影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 ,玉米秸秆及其根茬处理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施用玉米秸秆土壤有效锌、锰、铁、铜提高幅度分别为 0 70~ 2 0 5、4 77~ 5 94、3 2 4~5 2 8和 0 19~ 0 63mg/kg ;施用玉米根茬土壤有效锌、锰、铁、铜分别为 0 2 1~ 0 64、2 30~ 3 72、3 96~ 6 63和 0 2 1~ 0 68mg/kg。  相似文献   

6.
2种农药在丹参根内与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辛硫磷和氧化乐果2种农药在丹参根内和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和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丹参根内的降解过程都呈单峰曲线,即灌药后1~5d,丹参根逐步吸收农药,表现为根内农药含量呈上升趋势;氧化乐果在灌根后第5天丹参根内的含量达到高峰(6.11mg/kg),随后开始降解,而辛硫磷则在灌根后第10天达到高峰(9.49mg/kg);丹参对这2种农药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不同。辛硫磷在丹参根内的半衰期为9.2075d,明显高于苹果上使用辛硫磷的半衰期,说明辛硫磷在防治地下害虫时残效期长;氧化乐果在丹参根内的半衰期为4.4d。辛硫磷、氧化乐果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都为明显的衰减曲线,辛硫磷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6.3709d,比在丹参根内降解的速度慢,而氧化乐果的半衰期为3.4675d,比在丹参根内的降解速度稍快。由此可知,在丹参生产过程中使用辛硫磷是安全的,且可提高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商洛市洛南县育林村核桃——丹参林药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稀释法对林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分别对五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商洛核桃——丹参复合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组成-细菌数量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9%以上),放线菌次之(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0.4%~0.9%),真菌最少(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0.01%~0.02%)。土壤酶活性除硝酸还原酶复合系统小于单作外,其余四种土壤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复合系统均大于单作模式,复合系统可以增强丹参根际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47-13749
[目的]为重庆市优质烟叶的生产和烤熘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为0.39mg/kg,变幅为0.07~1.99mg/k。其中≤0.25mg/kg严重缺硼的土壤样本数占32.35%,〉0.5mg/kg缺硼临界值的样本数只占24.42%。从重庆市不同植烟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来看,以武隆、彭水和南川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分别为0.21、0.24、0.29mg/kg;以涪陵、城口、奉节、巫山、开县和丰都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5、0.70、0.68、0.62、0.59、0.50mg/kg;其他区县在0.31~0.39mg/kg范围内。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差异较大,其有效硼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石灰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各类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缺硼临界值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50.00%,40.00%、78.35%、75.00%和100.00%。[结论]重庆市沿长江两岸区县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而原来黔江区所辖的几个县及相邻的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皖东野生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驯化及规范化栽培奠定基础。[方法]目测皖东凤阳地区野生丹参植株的周边环境,分析野生丹参植株根际土壤的营养元素,同时了解凤阳县的气候情况,明确凤阳野生丹参生长的生态环境。[结果]凤阳野生丹参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及东部的低山残丘上,海拔为80~300 m,一般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林间空地上。野生丹参生长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极低,交换性镁含量较高,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凤阳县年平均气温14.8℃。[结论]野生丹参耐瘠性强,对环境要求不严,在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中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青枯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烟草-丹参轮作、土壤熏蒸处理、拮抗菌剂处理、链霉素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和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拮抗菌剂处理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并且其产量、产值方面均表现较好。丹参茬处理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较高。土壤熏蒸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为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建议采用丹参轮作及使用拮抗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土培条件下,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幼苗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AM真菌接种效果有明显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植株全氮含量;增加了地下部及全株丹参酮含量.说明接种AM真菌有利于丹参植株生长,能够提高丹参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氮量为0.085~0.17 g N/kg土时,接种AM真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丹参的高产优质栽培以及现代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非灭菌土(农田土∶沙=2∶1)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50%和25%条件下接种 AM真菌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菌根侵染率并降低了植株生物量.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接种 AM 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观察丹参药材性状和病害情况,用重量法测定丹参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丹参药材的产量、病害、浸出物含量、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以玉米、红薯、花生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优于以丹参和棉花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37-11537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间有显著差异,尤以9、10月份最高,4、5月份次之。[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丹参极品———无花丹参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丹参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优化选择,筛选出了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6-BA及直接诱导生根的培养基1/2MS+IBA。结果表明,该体系与通过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体系相比,提高了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为改良丹参品质及产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室内测定瑞拉菌素(Zuelacmycin)发酵液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和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瑞拉菌素发酵液对丹参和黄芩的种苗生长影响不同,对种子萌发均表现出低稀释倍数抑制,高稀释倍数促进的作用,但在低稀释倍数下,对丹参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黄芩弱。同一稀释倍数瑞拉菌素发酵液对丹参幼苗生长的影响也较黄芩弱。根尖解剖学观察表明,低稀释倍数瑞拉菌素发酵液处理后的黄芩和丹参,根尖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细胞组织学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丹参花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7批丹参花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对7个产地的丹参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GC MS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挥发油,GC法分析对比7个产地丹参花挥发油的相似性。结果 7批丹参花的挥发油相似度较高。丹参花主要成分的药理活性具有发展潜力,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丹参花成分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知母、桔梗、白术、板蓝根和紫丹参等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响应参数的分析及其根部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结果,筛选出适宜杨树林下种植的药用植物。结果表明,知母、桔梗、白术和紫丹参的耐萌性相对较强,而板蓝根的耐荫性相对较弱;知母、板蓝根、紫丹参的化感作用相对较弱,而桔梗、白术的化感作用相对较强。综合来看,知母、板蓝根、紫丹参较适宜杨树林下种植。应根据林分不同生长时期选择相应药用植物进行复合经营,从而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杨树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