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化学杀雄又是配制杂交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化学杀雄方法简便,配制强优势组合时选择亲本较为"自由",因此,日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要进行化学杀雄,先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化学杀雄药剂和制定一套该药剂的具体使用技术.乙烯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小麦化学杀雄剂,近两年我们曾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虽有较好的杀雄效果,但也存在着施药时间短、药害比较重等缺点,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探索和研究新的小麦化学杀雄药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杂交剂(CHA)配制杂交种是当前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河北省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开展了小麦化杀制种研究,在乙烯利化学杀雄技术基础上加工改造,开发出冀化1号(ES)和冀化2号(EK)两种化杀改进剂,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报导应用国产乙烯利、均三嗪二酮进行小麦化学杀雄技术的研究、并对二种药剂就其喷药时期、药剂浓度、不同品种对药剂的反应以及雌蕊活性和异交结实率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乙烯利杀雄适期短、喷药应严格掌握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进行;均三嗪二酮的杀雄作用较强、可持续到孕穗期。(2)药剂的最适宜浓度一般在4000~5000ppm 之间。(3)各品种对乙烯利表现出敏感与迟钝的不同反应;而对均三嗪二酮的反应则不明显.(4)在保持小麦雌蕊活性与异交结实能力方面、均三嗪二酮则逊于乙烯利。  相似文献   

4.
小麦化学杂交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化学杂交剂的应用研究李巧云,关欣(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乌鲁木齐,830000)1小麦化学杀雄研究概况杂种小麦在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等方面普遍存在优势,其中产量优势尤为明显。利用杂种优势是解决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生产杂种...  相似文献   

5.
化学杀雄杂种小麦新品种“津化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与遗传型“三系”法、“二系”法相比,利用化学杀雄技术配制杂种一代具有制种程序简便、省工、省时的优点,并能避免将优良杂交组合的亲本转育为不育系、恢复系时,带来不良基因的弊端,因此,化学杀雄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着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报导国外化学杀雄剂 WL84811进行小麦杀雄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1)WL84811是一种强化杀剂,对供试品种具有普遍杀雄作用。效果均为100%,是目前其它化杀赉町所不及的。(2)喷药后,对株高及小穗发育等农艺性状影响轻微,克服了国产化杀剂乙烯利的不足。(3)杀雄适期较长,从小孢子期—孕穗期间均可起良好杀雄效果,便于生产上应用。但是,在最适浓度的筛选以及雌蕊药剂对活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可用于苦瓜化学杀雄的化学杀雄剂。[方法]以苦瓜品种"春丽"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梯度乙烯利、苯磺隆、甲磺隆、咔嘧磺隆溶液在苦瓜现蕾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10 d处理一次,并对植株的长势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苯磺隆对苦瓜具有杀雄作用,在浓度为0.4μg/m L,单株受药量为10 m L时杀雄效果良好;乙烯利、咔嘧磺隆、甲磺隆无杀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化学杀雄药剂在苦瓜制种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14C-乙烯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植株对乙烯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与对乙烯利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向穗部集中,在小麦剑叶上涂以14C-乙烯利后,穗部释放14C-乙烯的高峰发生在第六天,此高蜂期正值小麦幼穗迅速发育时期,与乙烯利杀雄的“靶期”相吻合,认为乙烯利对小麦杀雄,是由其释放乙烯而起作用,剑叶涂14C-乙烯利15天后,雄蕊中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RNA蛋自和糖类中,雌雄蕊的HCl提取物中具放射性的物质不是未分解的乙烯利,表明乙烯利进入小麦体内能被代谢、转化,并参入其他成分之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3,(5):43-43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改生教授率领的新型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在杂种小麦制种应用中获得成功。至此,我国利用化学杀(死)雄(蕊)技术选育杂种小麦新品种拥有了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0.
<正> 1979~1980年,我所对小麦化杀新药均三嗪二酮的最佳喷药浓度、喷药时期、喷洒方法以及药剂对植株的影响和品种对药剂的反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均三嗪二酮具有用药有效时间长、杀雄效果好、药害轻等特点,但受药小穗开花时开颖角度较小,自由授粉结实率较乙烯利低。同时发现,将乙烯利和均三嗪二酮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可以降低二者的用量,提高杀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乙烯利作为小麦杀雄剂生产一代杂交种,经过几年试验,已初步应用于配种工作,这项成果能否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关键在于早日选出能够经受大面积丰产考验的强优势组合。小麦杂种一代的遗传表现有许多优越性,但往往因植株偏高,不抗倒伏而不能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们选择矮秆抗倒材料与大穗大粒材料杂交,发现以下几个有希望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正> 河北省杂交小麦协作组经六年连续攻关,成功地研究出EK、ES两种新型化学杀雄剂,并申报了国家专利。1993年10月,“冬小麦化学杀雄配制杂种技术”获全国第七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制种面积由1988年的11亩发展到1993年的3500亩,同时制种单产也由72.25公斤提高到289公斤。单产最高的制种户达到320公斤。从而使本项研究走向应用阶段。化杀杂交小麦已被省政府列入我省农业高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化杀杂交小麦制种田的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水稻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我们在1978年研究的基础上,1979年春在海南配制19个组合进行化杀制种,夏季又在本院配制127个组合进行化杀制种,同时对1978年的化杀一代种子,在海南鉴定纯度和优势,夏季又在本院种植一代杂种和二代杂种,以鉴定其优势.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一、内容及方法(一) 组合配置用广陆矮四号、南京11号等品种作母本,以配制强优势组合;2、利用大穗、大粒、花粉量大的"献党"作为父本,配制中籼组合;3、化杀与"两系"结合,用IR_(94)、泾紫、广泾等有紫色标记的父本配组,便于拔除自交株,提高杂种纯度;4、选用和不育系异质同核的保持系与相  相似文献   

14.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改生教授主持的“杂种小麦化学杀雄技术与制种技术的研究”项目 ,2 0 0 2年 1月1 2日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同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杂种小麦突破大面积生产应用关所碰到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艰辛的钻研与探索 ,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 ,于 1 996年从美国引进新型 GENESIS杀雄剂 ,首先在国内对其杀雄效果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 ,研究出其最佳喷药期、最佳喷施剂量 ,以及不同年间杀雄效果的稳定性和对不同基因型的广谱性 ,使其杀雄率可稳定在 95 %~ 1 0 0 %,异交结实率超过 85 %。同时还率先在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杀雄药剂乙烯利、KMS—1(即DPX—3778)和HS—245(即RH—531)对四个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试验表明,三种药剂都有较强的杀雄能力,浓度达到4000—6000ppm均可导致完全的雄性不育;然而三种药剂对自由授粉结实率的影响却差别很大,其中以乙烯利最高,HS—245次之,KMS—1最低。后两种药剂对营养器官的药害较乙烯利轻微,但因自由授粉结实率低,难以保证较高的制种产量和制种纯度,因而在制种生产中,一时还难以取代乙烯利。  相似文献   

16.
杀雄剂易被小麦吸收,并分布在植株的不同部位,以穗部为多,尤其是雄蕊,它能引起植株形态学、细胞学以及生理生化的变化。雄蕊出现核酸尤其是 RNA 与蛋白质合成的下降,脯氨酸含量减少,以导致雄性不育。本文亦讨论了乙烯利杀雄的作用形式,主要是释放乙烯,并认为乙烯利参与了物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学术讨论会于2月25日至8月2日在京召开,28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篇,研究年度报告17篇。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反映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的新高度和新水平。在广度上,从农艺性状到品质性状,从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的培育到杂种小麦最适宜密度的研究,从化学杀雄到新三系选育;在深度上,从地下部根系测定到地上部花药显微观察,从育性恢复的遗  相似文献   

18.
油菜化学杀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杀雄剂进行品种选育可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加快育种进程,在油菜育种中应用广泛.综述了油菜化学杀雄剂及其应用、化学杀雄的生理生化研究及其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在杀雄机理方面研究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建议,为油菜化学杀雄剂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其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CHA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并选配强优势组合,经过连续多年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筛选出化学杀雄剂Se2053,可获得相对不育率100%,异交结实率超过80%,杂种纯度达到99.4%的理想效果,它具有喷药有效时间长、杀雄彻底等特点。但不同小麦品种对化学杀雄剂的敏感度有差别,因此施药剂量必须因品种而异,施药时期以雌雄蕊分化早期为宜。在四川生产条件下父本母本行比以2:5最佳。选配出强优势组合C4等,在省杂交小麦区试中名列第一名,平均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5%以上。杂种小麦栽培试验表明,播种量从常规的每公顷用种150kg降至每公顷用种60kg,辅以足量的底肥和科学的管理,产量可达到6276.0kg/hm^2。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药剂进行孤雌生殖诱导是加速育种进程创造遗传标记群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作物中都有研究。在小麦孤雌生殖过程中,人工去雄工作量较大,利用化学杀雄剂既简洁又有效。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化学杀雄剂进行杀雄,再通过不同配比的化学诱导剂(见表1)对小麦进行孤雌生殖诱导,从中筛选出较好的药剂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