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木荷生物防火工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振问 《林业科学》1997,33(4):338-348
进行了木荷防火林带的模拟火烧试验,并对木荷针叶树混交林燃烧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从宏观上控制林火蔓延,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木荷在混交林中可成为间歇式的限制性林火蔓延带,降低林分燃烧性,形成微观密集型的防火网络体系,控制森林火灾发生。  相似文献   

2.
营建生物防火阻隔带.是通过建立林火阻隔网络.降低森林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3.
庐山现有防火设施和森林消防实力尚不具备阻隔和扑救较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阻隔带的基础上,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逐步形成生物林带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相互衔接的林火阻隔网络,增强综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能力,实现防火效能、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森林防火阻隔带,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及保护好森林资源的有效举措。本文通过分析黄梅县森林防火阻隔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黄梅县完善森林防火阻隔带对应的举措,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提高黄梅县森林火灾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火阻隔带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建生物防火阻隔带 ,主要是通过林火阻隔网络建设降低森林火灾损失。也就是在林区将大面积森林 ,根据地形、地貌 ,选择耐火树种 ,把森林划分成若干个网络 ,营建生物阻隔带 ,分区域控制 ,防止火灾大面积的燃烧 ,降低森林受害率 ,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近年来 ,安徽省青阳县林业局在生物防火阻隔带营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 营建原则和措施1 1 科学规划 ,因害设防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工程 ,必须认真规划 ,合理安排。首先要通过试点示范 ,研究问题 ,摸索经验 ,完善制度 ,规范操作 ,逐步推开。要根据…  相似文献   

6.
森林防火阻隔带技术标准的研究孙伟平,王瑞君,王佩,李文林(黑龙江林业设计院)(黑龙江省防火办)(黑龙江林业设计院)(黑龙江省防火办)1.研究制定森林防火阻隔带技术标准的目的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预防森林...  相似文献   

7.
南方林区火灾以地表火为主,防火带宽度10m左右就可以达到防止目的。网络控制面积可提高到133hm2以上。生物和工程防大林带要充分利用河、路、岩石等自然阻隔带。防大林带应以脊为主,生物防火林带利用天然杂木林,伐除非目的树种,进行培育,10年左右就可达到目的,用除草剂对立地条件差,植被稀小的山岗进行喷洒,建设防火阻隔带,经济快捷。网络结构应乔、灌木结合,以阻止地表火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生物防火是通过营建独特局部植被分布以预防和抵御火灾的技术。由火灾案例出发分析国内外森林火灾控制能力现状,探讨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以及扑救费用的规模和发展趋势,由此论证发展生物防火技术的重要性。生物防火技术实现火灾预防和控制与营林及生态维护的最佳结合,为新形势下森林火灾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法宝。营建方法的多样性使得其适用于任何林地条件,并可同时对地表火和树冠火实施有效预防及阻隔。大力推广该项技术有利于构筑长期有效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降低火灾频次、控制火灾规模并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及相应的扑救费用。推动生物防火技术现代化是对我国乃至世界森林防火事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快防火阻隔带工程建设,积极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有效阻隔境外火烧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和有关法规,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国家林业局对加强防火阻隔带工程建设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丰顺县木荷防火林带抗火效能及其营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木荷的的抗火性、耐火性、难燃性,萌芽力强,恢复生机快,生长快、寿命长等特点。分析了木荷防火林带可以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的蔓延,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的能力,起到森林防火的作用。阐述了木荷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包括地带的处理,树种的选择、栽种,林带的抚育等,及其改善林地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芝地区森林火灾的年际变化特点及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芝地区1986~2005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年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总起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频率较高,1995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受灾森林面积有2个高峰期,集中在1990~1992年.林芝地区的火灾轮回期为18 008 a,火灾发生概率为0.000 056.对林芝地区森林火灾致灾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自然致灾因子包括相对湿度、风、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条件,人文致灾因子是森林火灾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广东省森林火灾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景标  马晓茜 《林业科学》2005,41(4):127-13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热带森林火灾发生情况预测的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并将林火发生影响因子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值,输入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利用所选取的输入因子作为样本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对林火的发生发展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文中还对模型的准确性和训练精度进行讨论,进而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在林火预测中的可行性,证明人工神经网络在林火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理市苍山旅游风景区防火体系建设现状及林火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大理市苍山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苍山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态势,并提出林火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林内可燃物与计划烧除火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森林可燃物对林火的发生及发生后林火行为的影响程度,采用小样地调查方法对四川省西康磨盘林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Franch)林内的可燃物及火行为进行调查,对标准地中的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火强度下烧失率进行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定期进行计划火烧,能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可燃性,具有良好的防火功能;在进行有计划的烧除林内枯枝落叶时,必须有效地控制火强度。  相似文献   

15.
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子,但中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建设因子,林火与森林演替动态的关系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林火与森林演替之间相互关系的资料,阐述了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分析了林火与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相互关系,列举了林火在维持偏途演替顶极群落和火顶极群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陆良县森林防火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良县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据统计1954—2007年共发生森林火灾980次.分析了火灾发生的规律以及当前防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多方筹集资金、强化政府职能;组建各级森林防火协会;推行森林火灾保险;实行有偿扑火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疏堵结合的火源管理;实行生物防火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28年森林火灾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累积发生森林火灾17次,其中12次为人为火引起,占起火原因的70.6%,春季为林火高发期。根据园区目前森林火灾与防火现状,提出加强森林防火管护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宣传设施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提高游客森林防火意识、加强森林火灾安全隐患排查力度5项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林火预警是保障超高压输电网安全的重要工作,是森林防火部门和电网公司深度关注的领域。 研究以 2007—2017 年广东省超高压输电网线路途经地区的气象数据和林火监测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加权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广东省超高压输电线路区域森林火险预警模型,并用 2017 年实际林火发生 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 92.6%,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反映了广东省区 域森林火险等级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频繁发生,使民生经济遭受严重危害。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省域内的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风险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空间建模,探究随机森林模型在拟合、解释交界域火灾风险方面的优势,并与森林火灾风险的影响因子对比,为进一步评估城镇森林交界域火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基于安徽省2002—2011年火灾历史数据,采用气候、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9个因子作为自变量,月均火灾密度作为因变量。使用特征选择方法得到模型内不同自变量的贡献度、统计特征以及内部模型的平均表现,选择出进入最后模型中的自变量;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风险进行解释,分析影响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风险和森林火灾风险的重要因子。【结果】关键自变量对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道路线密度、铁路线密度、月均最高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以及海拔;对森林火灾风险则为:月均最高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道路线密度、铁路线密度、人口密度以及海拔;经过训练与计算发现随机森林模型在5个子模型的训练集与测试集的表现基本一致,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0.90以上,可见随机森林模型对交界域火灾风险和森林火灾风险表现出显著的解释能力;此外,随机森林模型在总体数据集上进行了拟合,得到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风险的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为0.997,森林火灾风险的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为0.996,表明了随机森林模型具备极强的火灾风险拟合性能。【结论】影响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发生的最重要自变量是道路和铁路线密度,而对森林火灾则是月均最高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可见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发生人类活动因素密切相关。随机森林算法对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风险和森林火灾风险都能表现出稳健的和非常准确的拟合能力,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滇中地区特定的社情、林情和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已成为云南省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和敏感区,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如果扑救不及时,往往小火会酿成大灾,在处于滇中腹地的玉溪市建设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场,加强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是提高滇中地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