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效应及其亲本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供试水稻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Lemont和多产稻的化感作用潜力较弱;TN1、Dular和NC化感作用潜力较强,是水稻化感育种较理想的亲本.这3个品种在3、5和8叶期加性效应基因作用稳定性较好,表明在这3个叶龄期进行选择,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水稻化感作用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G1(具强化感作用)为母本、台中19号(具弱化感作用)为父本构建了F2杂交群体,在水稻生长至7~8叶期以莴苣为受体植物鉴定了亲本、F1和F2群体的化感作用。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7~8叶期水稻对莴苣根长和芽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均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主基因除了加性—显性效应,还存在上位性互作。水稻对莴苣抑制作用的主基因表现超显性遗传;对莴苣幼苗根长抑制作用的多基因未表现出超显性遗传,而对莴苣幼苗芽长抑制作用的多基因表现超显性遗传。两个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82.8%和92.2%。  相似文献   

3.
培育水稻主要产量性状杂优近等基因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探寻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新方法。用有代表性的6个保持系和8个恢复系为父本,以滇粳优1号和明恢63为母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亲本的各产量性状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杂交F1组合的各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有明显差异;F1代各组合的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差异显著。提出根据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表现筛选出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明显的组合针对特定的产量性状进行连续选择回交,培育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近等基因系,将杂种优势这一复杂数量性状分解为单个孟得尔因子来研究,进而研究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这一方法必要而可行,所培育的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近等基因系对育种工作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江西环境条件下利用"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珍汕97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4套测交群体,进行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水稻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QTL的不同;不同环境条件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微效QTL的变化上,主效基因的作用亦可能因环境而异。  相似文献   

5.
用新化白苦瓜做母本P(2感虫品种),广西野生苦瓜做父本P(1抗虫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代。F1代分别与P1、P2回交获得两个回交世代B1和B2,同时F1代自交获得F2代。利用以上六个世代进行田间试验,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对苦瓜植株果实抗虫性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瓜实蝇的抗虫性是数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抗瓜实蝇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群体的玉米产量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不同环境和遗传背景下稳定表达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应用NX531×M531和郑22×丹599分别构建2套F2:3群体(分别以N/M群体和Z/D群体代表),利用SSR标记,在不同环境下对11个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QTL检测。N/M群体共定位到QTL 144个,其中环境钝感QTL 42个;Z/D群体定位到QTL 62个,其中环境钝感QTL 4个。2个F2:3群体间共检测到5个遗传背景"一致性"QTLs和7个QTL富集区。这些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的QTLs,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6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15个杂交组合,按随机区组设计,初步分析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遗传。结果显示,杂种F2代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方式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遗传机制呈累加作用;F1、F2代异黄酮含量一般介于双亲之间的中间型,F2代接近中亲值,且在大部分组合中表现杂种优势,也有部分超亲优势现象;F2代部分组合中的广义遗传力表现较高,可以在F2代进行初步的遗传选择;杂种后代与中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4、热带自交系CML2 88及其F1、F2 和F2∶3在中、低纬度4个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性状,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在低纬度环境下,玉米生育期,F1平均值早于或接近黄早4 ,负向杂种优势明显,F2 和F2 :3家系普遍存在超亲单株和株系,说明低纬度环境,生育期是以显性为主,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基因的共同作用;中纬度环境下,春播环境,F1平均值比黄早4晚11~13d ,比CML2 88早18~2 3d ,负向杂种优势减弱,F2 :3家系没有超亲株系,夏播环境与春播环境表现相似,只是负向杂种优势更弱,说明中纬度环境下,生育期是以部分显性为主,受加性和显性基因共同作用。在影响生育期的光温因素中,低纬度环境下,温度是影响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对钝感自交系黄早4的效应(7~12d) ,小于敏感自交系(10~19d) ,而且,对吐丝期的影响最大;中纬度环境下,温度和光周期对生育期共同作用,光周期的效应(12~18d)稍大于温度的效应(11~12d) ,尤以吐丝期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得到跨越,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前人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较为广泛研究,获得的结果在指导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研究未能从遗传生态学角度深入剖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本研究选用8个籼粳杂交育成品种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8×8)组配构建包括亲本(P)和杂交一代(F1)2个世代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表现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 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4个组合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41%~9.42%。不同亲本组合含油量基因遗传特点差异明显。SW9721-3×特21和SW9721-12×濮花22号2个组合分离世代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征。D-0模型是这2个组合含油量的最佳遗传模型,其含油量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5.00%~47.51%,多基因遗传率为18.72%~22.75%。SW9721-23×95-3和SW9721-38×鲁花11号2个组合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遗传特征,多基因遗传率为66.09%~66.51%。【结论】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普遍存在;控制含油量性状的基因在效应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出现主基因特性;加性基因在花生含油量遗传中起主要作用,通过高油单株定向选择育种可以实现含油量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5 parental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allelopathic potentials were employed indiallel cross [P(P+ 1)/2] to get a set of genetic materials including parental line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F1 s.The dynamic heterosis for allelopathy in rice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by usingadditive-dominant developmental genetic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terosis in both F1 and F2 showedinhibitory effects on shoot and root length of receiver plant (Lactuca sativa L. ). Heterosis over mid-parentbased on population mean(HMP) in F2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ifferent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howing1/2 HMP in F1. The heterosis in rice allelopathy was much higher under the fiel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with lower temperature and weaker sunlight than that under favorable environment, implying that the allel-opthic potential could be increased by stress environment. This finding interpreted the genetic reason thatplant could produce more allelochemicals under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距离分析与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 70个甜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计算了遗传距离 ,又计算了由其中 4 2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 89个杂交组合F1 代小区产量、含糖量的对照优势。其结果表明 :F1 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而F1 代含糖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因此 ,可以根据遗传距离预测杂种F1 代产量的杂种优势 ,而聚类分析对于甜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和亲本选配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单球重、球径、球高、成熟期、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表现影响较小,F1农艺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单球重、球径、球高和成熟期以加性效应为主,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株高、株幅和叶片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且具有较大的环境互作效应,以高世代选择为好;单球重、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的杂种优势以正值为主,成熟期的杂种优势以负值为主,利用杂种优势可改良这5个农艺性状,球径仅测到环境互作优势,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球径表现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未测到球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豆杂种产量和品质性状早世代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黄淮地区一组优良大豆亲本早世代(F1~F3)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表现,分析杂种早世代亲本产量与品质性状配合力的变化特点,为大豆杂种品种和家系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黄淮地区及美国的8个大豆重要亲本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以中亲优势率、超亲优势率作为杂种优势的指标,以自交衰退率作为自交衰退的指标,采用DIALLEL-SAS05软件进行多世代数据的联合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结果】(1)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产量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现象,产量优势最大,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次之,百粒重无优势。F1 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F3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生育期及品质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杂种优势不明显,自交衰退也不明显。(2)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一般配合力×世代和特殊配合力×世代的互作,杂种F1表现配合力高的亲本不一定在后代表现出高配合力。亲本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世代和特殊配合力×世代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由杂种一代的配合力预测杂种后代的可靠性较高。(3)亲本本身产量性状的的高低不能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但亲本本身蛋白质、脂肪含量的高低是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重要指标。【结论】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各性状中以产量的杂种优势最大,自交衰退率也较大,不宜直接利用杂种二代。杂种优势利用和杂种后代家系选育可能有不同的最佳亲本和组合。杂种早世代开始对籽粒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进行定向选择,有利于及早提高后代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在低N和高N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杂交水稻F_1代在生殖生长期功能叶的一些光合作用代谢特性与其亲本的差异。结果指出,杂交稻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磷酸化活力和ATP含量在高N条件下的杂种优势比低N条件的大。同样,杂交稻功能叶中~(14)CO_2同化率,RuBP羧化酶的活力及其酶蛋白含量在低N处理中无杂交优势,而高N处理却具有明显的正优势。这表明杂交水稻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杂种优势随N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大。因此,在预测杂交水稻光合作用优势时必须考虑氮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好,子棉产量和铃数稳定性较差;产量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大,而品质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小。【结论】产量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棉花品质性状在一个环境可选育,而产量性状必需结合生态环境选育,才能达到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8.
粳稻分子标记遗传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62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988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利用55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37对SSR引物,在62个粳稻品种间共检测出16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出2~11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1个。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分子标记遗传差异与单株产量、穗数和穗粒数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