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汤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4—12月及2008年4、8和10月,对汤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18种,属于4门10科18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幼虫、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幼虫;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09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8.26 g/m2,密度和生物量均为2007年9月最低,2008年4月最高;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汤河水库下游最高,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上游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62,Pielou均匀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31;底栖动物、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典型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生物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幼虫成为水库的优势种,说明水库底(水)质富营养化趋势严重;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19.095万kg。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横沙东滩围垦后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现状,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10月(秋季)、2020年4月(春季)在横沙东滩自然潮滩和成陆区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工作。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种,自然潮滩物种数高于成陆区;自然潮滩和成陆区优势种明显不同,自然潮滩优势种为圆锯齿吻沙蚕、河蚬、缢蛏和谭氏泥蟹,成陆区优势种为日本新糠虾、日本旋卷蜾蠃蜚和摇蚊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成陆区(481.60 ind./m2)高于自然潮滩(302.40 ind./m2),平均生物量为自然潮滩(84.50 g/m2)高于成陆区(6.71 g/m2)。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J、d)为自然潮滩高于成陆区。Cluster和MDS分析表明,横沙东滩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ABC曲线表明成陆区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明珠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崇明明珠湖设置5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25种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是优势种,三者共占总密度和生物量的80.4%和72.8%。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在季节和空间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116.8 ind./m~2和3.53 g/m~2。密度在年份、季节和站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仅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丰富度指数无显著的年际、季节和空间差异。生物量与亚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显著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显著负相关、优势度指数与它们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水深负相关,密度与水深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示明珠湖处于中污染状态,与10年前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太泊湖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现阶段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时空分布,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太泊湖底栖动物进行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7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10属11种,现阶段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plumosus)、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占83.53%以上。密度和物种数在四季差异较大,密度高值在春季,为1 019.64 ind/m~2;冬季和秋季为437.5ind/m~2和287.5 ind/m~2;夏季为264.29 ind/m~2。生物量最高为夏季和冬季,为87.53 g/m~2和86.32 g/m~2、秋季和春季低,为47.26 g/m~2和35.41 g/m~2。多样性分析显示各指数绝对值低,采样点间采集到底栖动物数和物种数差异大。研究结果表明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生物总数四季差异明显,水质营养化严重。  相似文献   

5.
官厅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12月对官厅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43种,隶属于4门24科42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 037个/m2,年平均生物量(湿重或带壳湿重)为39.80 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采样水域冬季冰下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很高,12月在五棵树采样点,大红德永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高达9 136个/m^2和64.39 g/m^2;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下营采样点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年平均值为2.03,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年平均值为0.56。耐污种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和大红德永摇蚊为优势种,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较严重。分析了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密度与总磷、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态氮、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磷酸盐、亚硝态氮、透明度、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氮相关不显著(P〉0.05);但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于2010-2011年对汤河水库和大伙房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汤河水库共鉴定底栖动物15种,分属于3门7科,平均密度为224.6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69g/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克拉伯水丝蚓L.claparedianus;大伙房水库共鉴定底栖动物19种,分属于3门6科,平均密度为235.77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01.56g/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克拉伯水丝蚓和苏氏尾腮蚓Branchiura sowerbyi;汤河水库底栖动物密度与活性磷、BOD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伙房水库栖动物密度与BOD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汤河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11.59kg/(hm2·a),即全库每年可生产20 800 kg;大伙房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32.11 kg/ (hn2 ·a),即全库每年可生产171 000 kg.水质生态评价结果表明,两座水库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底栖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染物去除与能量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湖南长沙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连续4年小区控制试验,系统研究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无植物浅水表面流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变化,探讨其与水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热带丘陵区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简单,试验期内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6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主要优势种,优势度最高可达0.5,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909 ind/m^(2),平均生物量为96 g/m^(2)。底栖动物物种数量、丰度和生物量均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受水质和气候条件变化的双重影响,呈现出随环境变化的非稳定性特征,其中底栖动物丰度和物种数在一定程度上与NH_(3)-N、T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负相关。但是不同类群所受的主导环境因子明显不同,其中寡毛纲与TN、NH_(3)-N呈显著正相关,而腹足纲和昆虫纲则主要与TP、COD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底栖动物对于水质变化具有显著的指示意义,同时对于强化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消纳转化功能也具有重要生态作用,也是提升人工湿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生物量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区县河道密度最高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最低的是闵行区友谊河。生物量最高的是金山区勇敢河,最低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水质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状态,其中,上海市八区县8条河道中只有崇明县琵鹭河处于轻污染,青浦区中横港、宝山区毛家塘、闵行区友谊河处于中污染,嘉定区瞿门河、奉贤区新陆港、金山区勇敢河、闸北区徐家宅处于重污染。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多样性指数相比,BI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GBI)更适合评价上海河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分别于2016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3次采样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门28种,其中春季23种,夏季和秋季均为24种。调查结果表明:春、夏、秋3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77、24.55、18.17 g/m2,3个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38.89、68.49、55.07 ind./m2,3个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38.89、68.49、55.07 ind./m2;软体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节肢动物;异白樱蛤Macoma incongrua、红明樱蛤Moerella rutila、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相同,依次为异白樱蛤、红明樱蛤、托氏虫昌螺和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132;软体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节肢动物;异白樱蛤Macoma incongrua、红明樱蛤Moerella rutila、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相同,依次为异白樱蛤、红明樱蛤、托氏虫昌螺和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132.55,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22.55,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20.7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70.7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71.35。研究表明,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潮区变化,各季节典型种主要有异白樱蛤、红明樱蛤等,分歧种主要有古氏滩栖螺、大竹蛏Solen grandis、薄壳绿螂Glauconome primeana等。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对巢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季度性调查,共鉴定到大型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6纲7科。巢湖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正颤蚓(Tubifex tubifex)、菱跗摇蚊(Clinotanypus sp.)、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ra)、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和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方面,西湖心最低(0.639),中庙最高(2.044)。群落密度方面,各采样点寡毛类总密度为183±30.7ind/m~2,占比高达49.9%;水生昆虫总密度为152±28.9ind/m~2,占比为41.4%。群落生物量方面,各采样点水生昆虫总生物量为1.0329±0.2888g/m~2,占比高达84.35%,占据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1.
英那河水库渔业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2003年夏、秋、冬季和春季分别对扩建前的英那河水库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渔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英那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N∶P值达62.62,属于磷限制型水库;浮游植物共有151个种属,密度为2.5×10^7个/L,生物量为10.58 mg/L,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叶绿素a含量为15.31μg/L;浮游动物共见到83个种属,密度为992个/L,生物量为4.21 mg/L,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超微藻类的密度为(0.73-5.80)×107个/L;浮游细菌总数为2.57×10^7个/L,夏季最高,达5.78×10^7个/L;异氧菌密度平均为2.53×10^6个/L;底栖动物5种,密度平均为471个/m^2,生物量为1.21 g/m^2,以粗腹摇蚊幼虫和水丝蚓占优势;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种,鱼类39种,软体动物2种。此外,还对英那河水库的水质类型、营养状况和鱼产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河蟹生态养殖池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4至10月采集了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养殖池和水源水体的后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检测出后生浮游动物59种,其中优势种14种。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裂痕龟纹轮虫、暗小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和尾三肢轮虫;枝角类优势种为长肢秀体溞、短尾秀体溞、蚤状溞、长额象鼻溞和圆形盘肠溞;桡足类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跨立小剑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养殖池轮虫平均生物密度为562.78 ind/L,平均生物量为0.37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97~2.36。水源轮虫平均生物密度为388.69 ind/L,平均生物量为0.25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56~2.20。养殖池枝角类平均生物密度为70.59 ind/L,平均生物量为4.56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34~2.18。水源枝角类平均生物密度为37.92 ind/L,平均生物量为2.37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11~1.97。养殖池桡足类平均生物密度为275.00 ind/L,平均生物量为10.48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25~2.26。水源桡足类平均生物密度为155.07 ind/L,平均生物量为7.30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25~2.11。综上所述,河蟹养殖池后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水源,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津市3座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7月、9月分别对天津市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的1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各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并评价各水库的水质情况。[结果]所有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2种,其中水生昆虫6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类2种,寡毛类7种。于桥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11种、8种、10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2.43 ind./m2、50.09 g/m2;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于桥水库为轻-中度污染。北大港水库5月、7月、9月种类分别为5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18ind./m2、2.7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北大港水库为重度污染。尔王庄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4 ind./m2、0.2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尔王庄水库为中度污染。[结论]三座水库均受到了富营养化污染,污染程度为: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于桥水库。  相似文献   

14.
李娣  牛志春    霞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13-6614
[目的]研究溱湖湿地旅游行船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2013年5月和9月对溱湖湿地5个采样点底栖动物群落和水质指标(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进行调查,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9种,其中软体动物9种,摇蚊类11种,寡毛类9种,其他类10种;优势种为耐污种群水丝蚓属(Limnodrilus)。水温、DO、总磷和总氮是影响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水温与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DO与底栖动物个体数呈显著负相关。总磷和总氮与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水质的营养状况是影响溱湖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重要水环境因素。溱湖湿地水质功能在退化,说明旅游行船不利于底栖动物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水质生物监测工作提供重要的生物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通过对西泉眼水库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结合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多维尺度、典范对应分析,以及物种优势度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教、Pielou均匀度指数和Goodnight- Whitley生物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水库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秦岭水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于2014年4月采集调查秦岭水域底栖动物样本并对其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3种,隶属3门5纲17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大部分,共12科;底栖动物密度为0~145ind/m~2。其中,四节蜉(Baetis)出现频率最高,食底泥者是底栖动物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秦岭水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不同采样位点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