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的动荡时期。由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大混战,最后出现了曹操、刘备、孙权3个集团三足鼎立,世称之为“三国”时期。北方经历了将近30年的漫长战争,对当时的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生灵涂炭,人口大量减少,自然也会对养猪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徐旺生 《猪业科学》2010,(9):112-114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的动荡时期。由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大混战,最后出现了曹操、刘备、孙权3个集团三足鼎立,世称之为"三国"时期。北方经历了将近30年的漫长战争,对当时的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生灵涂炭,人口大量减少,自然也会对养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汗国大力经营拓展其境内的道路,使丝绸之路青海道兴盛、繁荣并一度成为丝绸之路的主道。这给吐谷浑汗国和中西方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传播和发展,到了唐代以后,已经和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融合,自成一体。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即为唐朝。在这个时代佛教创立了很多宗派,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士大夫研习佛学理论成风,与各宗派名僧进行佛学义理的广泛交流,佛学理论逐渐渗透到他们文学创作的思想意识中。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其诗歌无不渗透着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据史料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对类似于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并且已经开始对各类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因为中草药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残毒低,副作用小,并且可以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情况下,病原菌不会产生耐药性。另外,中草药资源充足,价格较低,所以,利用中草药治疗并预防家畜传染病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文学的自觉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的动荡时期.由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大混战,最后出现了曹操、刘备、孙权3个集团三足鼎立,世称之为"三国"时期.北方经历了将近30年的漫长战争,对当时的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生灵涂炭,人口大量减少,自然也会对养猪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进入南北朝时期后,生活任北方的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地区,给当时的黄河流域的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从事游牧的民族主要饲养草食动物,无法提供猪所需要的饲料,自然不会饲养猪.因此,又一次影响当时养猪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兽医学在家畜传染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兽医学在家畜传染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韩志辉(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祖国传统医学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人葛洪所著《时后备急方》一书曾记载,“疗犭制犬咬人方:又方乃杀所咬犬,取脑付之,后不复发”(卷七)。这类似于狂犬病...  相似文献   

9.
正(1)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猪肉一直不受待见。例如唐朝著名的烧尾宴里面没有猪肉,烧尾宴采用了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甚至还有青蛙,唯独没有猪肉。(2)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不吃猪肉,苏轼的"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一语道破了当时猪肉的尴尬处境,上层社会吃猪肉一般是从宋朝以后开始。  相似文献   

10.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7,26(11):185-195
采用文献考证法,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苜蓿名称与名实、苜蓿引种与种植分布、种植管理与利用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自张骞通西域汉使引入苜蓿,其初名的文字不是现在“苜蓿”写法,而是“苜蓿”的同音异字或异音异字,汉使引入的苜蓿即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汉武帝命人在离宫别观旁种植苜蓿获得成功,后苜蓿传至民间,乃至遍于关中,进而在宁夏、甘肃乃至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及黄河中下游等北方地区广为种植。东汉崔寔提出的苜蓿播种期和刈割期,为我国最早的苜蓿种植技术,到北魏贾思勰系统总结了水地、旱地苜蓿的种植管理及利用技术,为我国苜蓿的种植奠定了基础。在汉代,为了加强苜蓿的种植,还专门设置了苜蓿苑,用于苜蓿种植,并有专人负责。苜蓿除用于饲草外,在早春幼嫩时还可蔬食,并作为观赏植物常常被种在皇家园林中。从一些出土文物可知,苜蓿早在汉代就已成为商品在进行交易,征收苜蓿草是国家的大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的苜蓿为紫花苜蓿。汉代苜蓿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产物,而且来源记载清晰准确,是我国对世界苜蓿栽培史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志怪类小说脱胎于古代神话,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与此同时,于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也逐渐摆脱了道教的附庸地位,开始正式在中国社会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而佛教观念中最基本的因果观,随着佛教的传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小说中,即是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佛教因果观不仅为六朝以后的志怪小说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其思想还深入到了小说的叙事逻辑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都城建设开始有了离开长安洛阳一线而发生南北位移的现象,这可以算是后来首都偏离东西轴线之滥觞。北朝仍然可以有建都长安洛阳的可能,南朝则只能建都于长江流域了。而在长江流域最适宜做半壁江山首都的地方非秣陵(即今南京)莫属。南京既在富庶地区之内,其地理环境又前据大江,南连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三国之后的帝王都认为这里是最合适做首都的地方之一。孙权改秣陵为建业,作为吴国都城前后达60年之久。从东晋起,经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南京作为以上6个朝代都城达330年之久。与此同时的今北京一带,由于地处中原边缘,既不可能被选择为中原王朝的首都,也不可能作为占据北半个中国的政权的都城。北京作为中原王朝的陪都以至首都,是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代文献中家庭教育的事例记载众多,并有大量的家教著作。如魏晋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唐代的《大众家教》宋代的《家范》及《蒙童须知》,近代陈鹤琴的《家庭教育》都说明了家教之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鲜卑,在公元前1世纪建鲜卑国至公元2世纪中叶逐渐强大起来,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150余km的弹汗山建立牙帐,组成部落联盟。他南侵中原边地,北逐丁零,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尽有匈奴故地。鲜卑控制蒙古草原和建立北魏王朝(公元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期间,政治相对稳定,畜牧业经济兴旺,发展农业生产,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以获种植业增产丰收。对家畜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家畜疾病的防治措施方面提高很快,并有了兽医专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田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状、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草田轮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田轮作潜力及重要性、轮作效益、轮作模式及对土壤影响等方面。草田轮作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促进了养分循环,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及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韦公远 《蚕桑茶叶通讯》2009,(5):F0003-F0003
中华茶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脉,它发端于两晋南北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由“茶圣”陆羽等所奠定。  相似文献   

17.
素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远在唐虞以前,居住在今蒙古、新疆和中亚细亚一带的游牧部族就已把野生骆驼作为“奇畜”驯养起来,随畜牧而转移。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骆驼不仅大量繁殖饲养,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军事。特别是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兴盛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国古代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审美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反映。在不同的角度下,其呈现出了各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却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我国的灾害种类之多,次数之频繁,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从有文献可考证的记载来看,"几乎无年无灾,也几乎无年不荒"。而其中,水灾、旱灾与蝗灾则并称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但是,蝗灾却以其灾害的主体为蝗虫这种活生生的生物而有别于水灾与旱灾,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此是这样表述的"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低,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①由此观之,蝗灾的破坏性较之水旱灾害更甚。近年来,对历代蝗灾及政府对灾后救治的探讨分析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也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郑云飞的《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陆人骥的《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研究》、章义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论述》、张文华的《汉代蝗灾论略》、周峰的《金代的蝗灾》等等。笔者由于参考的资料有限,在这里只能对明代的蝗灾特点及它对农民战争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如有错误的地方,还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进程,经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又对当代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