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不同整地方法对木豆植株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印度引进的木豆晚熟品种ICP7035,在怒江六库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豆的单株产量以全垦整地方法为最高达0.064kg/株,打塘整地方法最低为0.038kg/株。通过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木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全垦整地最高为3773.20元/hm^2,种植沟整地次之为2932.60元/hm^2,打塘整地最低为1971.90元/hm^2。因此,在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的地块,宜采用全垦整地方法种植木豆;在坡度较大的地带,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宜采用打塘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疆早实核桃集约栽培研究的 8年试验结果 :定植 (嫁接 )后第 8年平均株产核桃 9.67kg(最高株产达 2 0 .0 2kg) ,平均每 hm2产核桃 410 5 .3 5 kg(最高 hm2产核桃 5 5 2 2 .2 5 kg,660株 / hm2 ) ,间种产值 5 90 0 .5 5元 ,产值效益达 4695 4.0 5元 ;8年间平均每 hm2年产核桃 1115 .78kg,间种产值 9842 .85元 ,产值效益达 2 10 0 0 .6元。提出了适宜早实核桃集约栽培的品种、品种搭配、栽植密度 ,前期间作方式、间种作物 ,施肥浇水 ,幼树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树体和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对新疆乃至全国早实核桃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北亚热带丘岗地区营造湿地松工业用材林或湿地松材、脂兼用林,造林密度以1667株/hm2为宜,部分较优立地或高规格整地的地区可考虑1333株/hm2,部分较差立地可考虑2000株/hm2。植穴配置宜采用适当宽行窄株配置,株行距以15m~18m为宜,首次间伐宜在10~12a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山区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了山区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高标准种植早实薄皮核桃的效果及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山区采用高规格隔坡沟状梯田整地后极大促进了核桃幼树的生长,栽植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结果1.3个,树高达221.7 cm,地径5.7 cm;栽植后第3年全树主枝7.7个,单株结果33.3个;第4年地径11.9 cm,全树主枝10个,叶面积指数为5.14,单株结果191.5个,单株核桃坚果产量2.5 kg.采用这种山区治理方式,整地建园一次性投入108 900元/hm2,前5 a总投入180 900元/hm2,前5 a总产值195 624元/hm2,5 a后可收回全部投资且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1992年在云南省元江县 4个引种点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番荔枝在元江海拔 4 0 0~ 92 1m ,年均温 2 1~2 4℃的干热河谷地区生长良好 ,种后 2~ 3年开始结果 ,每hm2 产量达 2 5 5 4kg ;6年生幼树每hm2 产果 14 4 5 8kg,产值 4 86 30元。番荔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但以砂壤土种植为宜 ,可获高产。番荔枝间种芒果模式 ,是提高幼林果园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经营方式。另对番荔枝的育苗、种植技术、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6.
楸树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楸树播种苗的质量和产量,2003~2006年进行了楸树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播种量一般应在7.5~15 kg/hm2.整地时施入饼肥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苗木生长健壮;速生期追施尿素150 kg/hm2,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苗床密度控制在12株/m2,产苗量82 500株/hm2,苗木数量和质量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7.
巨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 ,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 6 0cm× 6 0cm× 6 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 16 6 7株 /hm2 ,即株行距为 2m× 3m。在轮伐期为 6~ 8年时 ,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 3 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垦整地和穴状整地二种整地方式对南方红豆杉山地造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方式对株高年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大于全垦整地方式;不同整地方式对成活率、地径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广州城市绿化树种生物同化、吸储、固定C,P,K,SO2,Pb,Cd的环境净化功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森林土壤中有机C储量最高达184 t/hm2,最低为24.6t/hm2;TN储量最高达16.7t/hm2,最低为2.0t/hm2;Pb,Cd储量最高分别达837.4kg/hm2、3.9kg/hm2,最低分别为577kg/hm2、1.2kg/hm2;植物叶对SO 2的积累量以高山榕最高,海芒果最低;小叶榕叶吸收固定Pb量最高为22.6g/hm2,尾叶桉叶和白玉兰叶吸收固定C d量最高达0.15g/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广州地区城市绿地系统森林植物-土壤系统生物同化、吸储、固定C,P,K,SO2,Pb,Cd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绿地系统土壤中有机C储量最高达184t/hm2,最低为24.6t/hm2;TN储量最高达16.7t/hm2,最低为2.0t/hm2;Pb,Cd储量最高分别达837.4kg/hm2、3.9kg/hm2,最低分别为577kg/hm2、1.2kg/hm2;植物叶对SO2的积累量以高山榕最高,海芒果最低;小叶榕叶吸收固定Pb量最高为22.6g/hm2,尾叶桉叶和白玉兰叶吸收固定Cd量最高达0.15g/hm2。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幼龄林地水土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造林后的4年内,设置径流小区对林地水土流失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整地方式的林地水土及其养分流失量,第1年最大,全垦林地径流量104970t/hm2、土壤流失量535t/hm2、径流养分流失量1291kg/hm2、土壤养分流失量41044kg/hm2;穴垦林地分别为92120t/hm2、579t/hm2、1080kg/hm2、46793kg/hm2;荒坡地分别为119550t/hm2、287t/hm2、896kg/hm2、20005kg/hm2。第2~4年流失量依次降低。3种整地方式均以第1年流失最严重、第4年流失很轻微,第2、第3年全垦>穴垦>荒坡,流失量较轻。观测结果可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营建与地力维护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营林措施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16个径流小区,对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间种绿肥和营造林模式等营林措施的杉木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林地5年的土壤流失量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穴垦比全垦、带垦分别减少4033%和2548%的土壤流失量;不同抚育方式林地5年土壤流失量表现为扩穴连带抚育(98695t/hm2)>块状抚育(92587t/hm2)>不抚育(4066t/hm2),块状抚育比扩穴连带抚育减少619%的土壤流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5年的水、土、肥流失均表现为: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型模式,其中世行造林模式林地水、土、有机质和养分(N、P、K)流失量比传统模式造林地可分别减少660%的水、608%的土壤、1026%的有机质流失和1036%的养分流失量;在造林地上间种绿肥增加地表覆盖是防治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毛竹笋用林三笋高产高效经营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经13户示范户1.64/hm^2样地1998-1999年的统计,平均产笋57 705kg/hm^2,产竹材14 954kg/hm^2,平均产值103 177.71元/hm^2。其中冬笋2192kg,产值18 697.76元;春笋50 095kg,产值63 620.65元;鞭笋5 418kg,产值20 859.3元。最高产量可达97 219kg/hm^2,最高产值1 705 559.03元/hm^2,冬笋最高产量达9 767kg/hm^2,产值达83 312.51元/hm^2,春笋最高产量达84 462kg/hm^2,产值达107 266.41元/hm^2,鞭笋最高产量达11 528kg/hm^2,产值达44 382.8元。其竹林结构立竹株数3150株/hm^2,以1-3届竹为主,平均胸径9cm左右,竹鞭分布均匀,以1-6年生鞭为主,经营技术措施调整产笋结构,着重提高冬笋鞭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海门沿海当年造林的光叶楮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 m×1 m时,在林业站苗圃脱盐立地(全盐量0.046%,pH8.15)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最大,为8 981.40 kg/hm2,其次在盐碱地东灶港海堤(全盐量0.286%,pH9.09),为6 478.20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全盐量0.098%,pH9.05)为1 846.95 kg/hm2.地下部分的规律与地上部分类似,干重最大是林业站苗圃,为5 158.65 kg/hm2,其次在东港海堤,为1 948.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662.40 kg/hm2.总生物量干重最大在林业站苗圃,为14 140.20 kg/hm2,其次在东灶港海堤,为8 427.1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2 509.39 kg/hm2.根系主要分布在10 cm浅土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卷荚相思试验林凋落物产量的收集与分析,试验林每年生长量的测定与计算,综合分析表明:①2~5a卷荚相思试验林在2003~2005年3a中,回归林地的凋落物产量为12208 kg/hm2,平均每月回归1017kg/hm2。②以整年计,3~5a生卷荚相思林分全年凋落物(枯叶)产量最高月份都出现在10月份,最低月份都出现在3月份。2003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1411 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16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74kg/hm2。2004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1216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8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20.7kg/hm2。2005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647.8 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56 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22.6kg/hm2。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凋落物最多的月份的凋落物产量也越来越少。③凋落物年度总产量与林分树高生长量以及胸径生长量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长,树高、胸径生长由快变慢,而每年每增加1m树高以及1cm胸径所需要的凋落物却是越来越多。④凋落物年度总产量与林分材积生长量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长,材积生长由快变慢,而每年每增加1m3所需要凋落物产量的是越来越少。从中可以知道凋落物产量的升降虽然对材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南方型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集约栽培途径,在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立地,进行氮、磷、钾常规肥料不同施肥量及配比施肥试验(1991~1995)。结果表明:氮肥效应普遍显著;单施磷、钾肥效应均不好。平原粘湿土壤还呈显著负效应,只宜单施氮肥;平原冲积上、湖区沉积土立地均以氮+磷混施效应最佳。优化施肥量:平原粘湿上按400kgN/hm2、平原冲积土按200kgN/hm2+100kgP2O5/hm2、湖区沉积土按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折算成尿素或过磷酸钙施用。5a提高蓄积生长量35%~80%,增值额0.7~1.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包头市大青山山前洪积地区3种林木的生长习性、用途及能够带来的经营效益进行估算比较,结果认为小黑杨纸浆林在第10~11年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可达6.7~7.7万元/km2,但是周期较长;建果园农场,从第5年开始,年收入达到5 000元/hm2以上;种植枸杞,从第4年开始,年收入可达3.0~4.5万元/hm2。经过对3种经济林培育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认为在包头市大青山山前洪积地区种植枸杞的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1987~2002年,在沿海防护林内层沙滩地上开展引种石硖龙眼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沙滩地地势平坦、光热水条件优越的有利条件,通过营造林带、改土适树、精耕细作等技术措施引种栽培石硖龙眼,其生长发育符合其品种固有特性,单果重、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该品种的优级标准。其产量高,9年生每公顷产量达37830kg,经济效益较高,并能有效地促进沿海防护林朝着生态经济复合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