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酿热物抗低温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利用酿热物育苗能隔凉、保温、增温、提高地温、争得有效积温,促进秧苗快速生长,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抗逆性,增产效果显著;且酿热物资源广阔,取材方便,解决了水稻育苗取土难问题,是目前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苗强  张玉霞  赵伟  王长江 《北方水稻》2008,38(3):100-101
通过酿热物抗低温育苗,观察酿热物育苗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应用酿热物抗低温育苗,对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提高苗床温度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酿热物抗低温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酿热物作育苗床,提高水稻苗床温度,增加水稻产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酿热物作育苗床可以提高苗床温度、增强秧苗素质、促进分蘖、促使水稻提早成熟、增产增收,酿热物材料来源广泛、技术操作简便、好学易懂,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采用酿热物育苗的基本技术内容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大、中棚采用酿热物抗低温育苗的基本技术内容,并结合生产实际,从隔凉保温增温、夺取有效积温、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苗床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客土育苗问题、环保、增产等方面阐述了采用酿热物抗低温育苗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有效积温少、早春地温低、早育苗难、若遇春季降雪多、气温低不能适时育苗等问题,提出利用酿热物育苗、加快技术改进、科学利用农肥等措施,使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达到稳产、高效、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有效积温少、早春地温低、早育苗难、若遇春季降雪多、气温低不能适时育苗等问题,提出利用酿热物育苗、加快技术改进、科学利用农肥等措施,使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达到稳产、高效、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营养土育苗,中禾育秧基质下水稻秧苗综合素质更强,尤其是秧苗的根长、百株干重、充实度、发根力根数,与常规营养土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育苗优势明显,可替代常规营养土育苗。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稻育苗需用大量旱田表土,而导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稻壳替代客土,进行水稻育苗研究。结果表明,用隔年稻壳经粉碎浸泡后,替代85%的客土培育水稻秧苗,可取得与常规客土育苗同样的效果,出苗率达97%以上,秧苗素质可与常规营养土育苗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正> 一、引言水稻的长期生产实践证明,数量足质量好的壮秧,是夺取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回顾水稻生产育苗方式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水育苗、湿润育苗、油纸保温育苗、隔离层育苗、塑料薄膜保温旱育苗,近年来又出现了开闭式薄膜保温旱育苗,由于育苗方式的不断改革,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水稻生产的播种期和插秧期大幅度提前,秧苗素质也有了  相似文献   

10.
水稻应用“三省”育秧纸育苗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县进行水稻应用"三省"育秧纸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省"育秧纸育秧秧苗素质好,抗逆性较强;水稻秧苗移栽后缓苗期短;可解决取土难和破坏植被的问题;可以实现提早育苗;能够解决育苗成本高、运秧用工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钵体毯式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首创,适合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育秧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用塑料布、水稻育苗复合被、无纺布、地膜四种覆盖材料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育苗效果最好,苗齐、苗壮、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生产成本最低、管理方便。分析了秧苗素质好的原因,提出了地膜覆盖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连续阴雨与早春低温是影响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主要不利气候因素,常导致水稻烂芽和烂种。本研究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筛选大田中越冬后而能够在翌年发芽成长为植株的方式,以期获得成苗率高、烂芽烂种率低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72份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经历冬季后,绝大部分种质的种子腐烂,仅Kasalath和日本晴种子在大田越冬后能发芽生长。这两种常规水稻种子大田越冬特性的发掘,将为培育降低烂芽烂种率的优良品种提供宝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连作晚稻育插秧中存在的播种量高、秧苗素质差及植伤较重等问题,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和甬优1540为材料,对钵形毯苗和常规毯苗的播种育秧与机插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毯苗播种育秧方式相比,钵形毯苗精量播种育秧可以有效降低播种量,培育带土壮秧;与毯苗机插相比,钵形毯苗机插技术的伤秧率和漏插率低,在降低插秧密度条件下,其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有效穗数却更高,实际产量增幅在5.42%~6.40%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材料,采用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研究不同育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素质与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1~38 d,大田栽插穴苗数为5苗/穴;秧苗综合品质比较,表现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对照CK;大田栽插比较,育秧基质效果最佳,呈现返青快,单株分蘖高的特点;经济性状比较,表现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的总体效果。合理筛选育秧剂和栽插条件,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群体发育动态,实现增穗增粒,提高产量,有效促进机械化稻作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材料,采用栽培池培养试验,研究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叶片白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缩二脲含量在0~2.0%时对水稻的出苗率和秧苗生长量影响较小;缩二脲含量高于4.0%时显著降低了出苗率,显著抑制秧苗的生长,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干物质量分别降低24%和17%;水稻叶片对缩二脲比较敏感,缩二脲造成叶片发白的叶位主要在第2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较低,但是当缩二脲含量达到4.0%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也开始上升;当缩二脲含量过量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化肥中的缩二脲是引起直播稻出现白化苗的重要原因,在直播稻和水稻育秧中,应选用缩二脲含量较低的肥料。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