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饲喂奶牛 饲喂鸡粪饲料,可使干乳期母牛为适应新饲料作好准备,不仅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还可提高动物的生物合成能力。注意不能应用产蛋鸡粪,因为产蛋鸡粪含钙量过高,可能会引起产乳热和有关的代谢紊乱。对高产干乳期奶牛的日粮建议的饲料配方为,  相似文献   

2.
1 围产期 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营养及管理状况.决定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奶牛健康和经济效益。饲喂目标主要是尽量克服DMI降低和能量负平衡。这一时期奶牛所需能量和粗蛋白量较干乳期略有增加,其中粗纤维含量最高。钙量最低。分娩前两周,可逐渐增加精料喂量,但不得超过体重的1%,钙的喂量必须减少,以防高钙诱发乳热病。  相似文献   

3.
吕秀英 《北方牧业》2005,(16):20-20
<正> 1 干乳期奶牛的饲养奶牛在干奶期应控制精料喂量,日粮以粗饲料为主,但不应饲喂过量的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并保证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及矿物质、食盐的供给。2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分娩前2周可逐渐增加精料,但最大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干奶期禁止喂甜菜渣,适当减少其他糟渣类饲料。母牛分娩后1~3天,身体倦怠、消化机能较弱,乳牛常感口渴,应保持安静环境,饲喂温热麸皮汤。每次10~20千克,多次给水。但一次性饮量太多可能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后易突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极大提高,奶牛养殖的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提出了改善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的饲喂、母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量补充钙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指的是奶牛临产前15天(围产前期)和产后15天(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这期间奶牛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等生理过程,易发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易患代谢性疾病(产褥热、产后瘫痪、酮血症、胎衣不下)、消化道疾病(前胃弛缓、真胃变位)、繁殖产科性疾病(乳房炎)等。实践证明,围产期母牛比泌乳中、后期母牛发病率均高。据统计,成年母牛死亡有70%~80%发生在这一时期。围产期的健康决定着奶牛产奶量多少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抓好该期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1产前母牛的饲养管理临产前母牛生殖…  相似文献   

6.
奶牛妊娠毒血症的诊治及病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妊娠毒血症又称肥胖母牛综合症、奶牛脂肪肝病。本病主要是发生于产前或产后3天之内的代谢性疾病。1病因干奶期母牛的饲养失误,日粮调配中优质精料和糟粕类饲料比例过大,饲喂量也过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猪鸡生产同时,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在目前出现了不同程度“养牛热”现象,为了引导养奶牛户充分利用本地现有饲料资源,合理饲喂奶牛,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高养奶牛的经济效益,现将奶牛不同泌乳期的饲养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干乳期的饲养管理1.1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怀孕期的最后两个月(8周)为干乳期。干乳期需要让母牛贮存一定的营养物质,需供给胎儿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到临产前两周可适当增加精料,以适应产后高精料饲喂。1.2饲养管理干乳期是母牛身体蓄积营养物质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 母牛妊娠毒血症又称肥胖母牛综合征、奶牛脂肪肝病。本病是由于千奶期母牛采食过多精料造成过度肥胖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废绝。渐进性消瘦,伴发酮病、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为特征。剖检可见严重的脂肪肝和肝、肾脂肪变性。1 病因1.1 干奶期母牛的饲养失误,如日粮调配中优质精料和糟粕类饲料比例过大,饲喂量也过多。1.2 奶牛混群饲养,常将干奶期母牛群与泌乳期母牛群合群饲养,甚至有的不了解干奶期母牛群的饲喂特点,单纯加料催奶,以膘促奶,致使干奶期母牛出现了以料催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奶牛养殖过程中,围产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该时期奶牛从干奶状态转为泌乳状态,生理上所受的应激造成奶牛泌乳早期采食量降低,易发生能量负平衡.此外,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会降低,并常常伴有一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酮症、乳房炎等.胆碱能影响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可降低脂肪肝发生率,提高免疫性能.对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可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增加小肠胆碱供应,进而提高奶产量、改善乳成分、缓解脂肪肝、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RPC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乳成分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围产期奶牛的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奶牛泌乳期应按泌乳期的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饲养方法.奶牛产前2周由生产车间进入产房,开始围产期管理,奶牛自围产期至干乳期采用泌乳期的饲养方法进行饲养. 1 围产期饲养 奶牛围产期指临产前15d至产后15d,它的饲养分为两个阶段. 1.1 围产前期 指产前15d.此期采用低营养水平喂养,应控制精料喂量,以喂优质青贮料、干草为主,精粗饲料比为39∶61.母牛临产前做到"四观察",即观察乳房变化、阴门分泌物状况、骨盆韧带是否软化、宫缩情况.母牛产犊后,要及时喂给温麸皮盐水,以补充体液,预防代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生产中,常根据母猪生理和生产性能特点,分为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乳期五个阶段进行饲养。根据奶牛在各阶段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日粮配合,以提高饲料报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围产期围产期包括产前15天和产后15天。在产前15天,应逐渐增加精饲料饲喂量,但总量不能超过奶牛体重的2%。提供充足的优质粗饲料(占干物质的60%~80%),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占干物质15%左右)。为防止产后瘫痪,采用低钙日粮,每天钙喂量50克,磷喂量30克,并于产前一周肌注维生素D3,控制食盐喂量。产后15天母牛消化机能弱,生殖器官和全身机能…  相似文献   

12.
122头经产和初产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分别对应56、42和35 d的干奶期,以研究不同的干奶期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组成和能量平衡的影响。各个处理的实际干奶期分别为56±5.1、42±2.1和35±2.7 d。总体来看,42和56 d干奶期处理奶牛在干奶阶段的体况要好于35 d干奶期的处理,然而产后3个组的体况评分之间没有太大差异。尽管在3~210 d的泌乳期内,经产母牛35 d干奶期处理的产奶量与56 d干奶期处理没有差异,但初产母牛35 d干奶期的产奶量比56 d干奶期的要低。初产母牛35 d干奶期处理在泌乳的第9、10、11周奶量低于56 d干奶期处理。初产母牛35 d干奶期处理的乳蛋白含量也要低于56 d干奶期处理。在35 d干奶期处理中,初产母牛围产期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于经产母牛组。在初产母牛中,56 d干奶期处理围产期的非酯化脂肪酸含量高于35 d干奶期处理。各处理组泌乳初期的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别。各处理组代谢疾病发生率也没有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将干奶期缩短至35d对经产奶牛和体况过好的奶牛是有益的,但不适宜于初产母牛。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不同时期的饲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阶段饲养法是当前比较成功的经验,也就是奶牛的饲喂量应随着产奶量、体重及营养状况而变化,可根据成母牛不同的营养需要、生理特点、生产性能等,将母牛的生产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饲养。1干奶期经产牛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天,初产牛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这段时间称为干奶期。  相似文献   

14.
<正> 母牛妊娠毒血症又称肥胖母牛综合征、奶牛脂肪肝病。本病是由于干奶期母牛采食过多精料造成过度肥胖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废绝,渐进性消瘦,伴发酮病、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为特征。剖检可见严重的脂肪肝和肝、肾脂肪变性。1 病因1.1 干奶期母牛的饲养失误,如日粮调配中优质精料和糟粕类饲料比例过大,饲喂量也过多。1.2 奶牛混群饲养,常将干奶期母牛群与泌乳期母牛群合群饲养,甚至有的不了解干奶期母牛群的饲喂特点,单纯加料催奶,以膘促奶,致使干奶期母牛出现了以料催膘的现象。2 临床症状2.1 急性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乃至废绝,瘤胃蠕动微弱,奶产量减少或无奶。可视黏膜黄疸,体温升高达39.5℃~40℃以上,步态不稳,目光凝视,对外界反应不敏感。伴发胃肠炎症状,如排泄黑色、泥状、恶臭粪便。多在病后2~3天内卧地不起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是指母牛在产前、产后一段时间的总和,一般指分娩前14d~10d至产后10d~15d。在此阶段奶牛经历了从泌乳到干乳、分娩到开始泌乳的生理转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营养代谢和内分泌机能的变换。本阶段是奶牛疾病的高发阶段,奶牛围产期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而且直接危害奶牛的健康乃至生命,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奶牛围产期的管理。1母牛的产前管理因其将近分娩,全身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细菌感染,应注意牛体和环境的卫生,加强产前管理,做好产前一切准备工作。1.1加强对母牛分娩前兆的观察对有分娩前兆表现的…  相似文献   

16.
奶牛在生长发育、妊娠、生产和泌乳等不同生理时期,其营养需求、消化代谢都有所不同。根据奶牛不同生理时期可划分为犊牛、后备牛、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早期、泌乳盛期和泌乳后期等几个阶段。 围产期是指产前21 d到产后15 d。这一时期是根据奶牛阶段饲养理论和实践划分的。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泌乳、繁殖再生产的关键,因为它是奶牛生产和泌乳最重要时期,无论是内分泌,还是营养代谢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成年奶牛70%~80%发病及死亡在围产期,因此,围产期又被称为“病理期”。搞好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不但关系奶牛健康和本胎产奶量,甚至影响终生繁殖再生产能力,决定着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 1 围产前期饲养技术 围产期子宫内容物(胎儿、胎衣、胎水)重量猛增,母牛的代谢强度增加,同时母牛因分娩临近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还为泌乳做准备。营养物质要求浓度加大。日粮中干物质应为体重的3%,粗蛋白比维持需要量增加30%,Ca含量为80~90g,P含量为35~45g。粗精饲料干物质比应由65∶35提高到60  相似文献   

17.
根据奶牛产奶和生长发育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可将奶牛的饲养分为7个不同时期:干乳期、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犊牛饲养期、育成牛饲养期。要想满足奶牛营养需要,达到高产目标,各个时期的饲养也不尽相同。干乳期(停止挤奶至分娩前15天)。日粮应以优质青干草为主,并喂以适量青绿、块根饲料和精料,精料饲喂不宜过量,一般混合精料为2.5kg左右。干乳后期需增加日粮营养,  相似文献   

18.
<正>分阶段饲养法是当前比较成功的经验,也就是奶牛的饲喂量应随着产奶量、体重及营养状况而变化,可根据成母牛不同的营养需要、生理特点、生产性能等,将母牛的生产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饲养。1干奶期经产牛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天,初产牛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这段时间称为干奶期。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五期”系指干乳期、围产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加强奶牛的“五期”管理,是减少奶牛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确保犊牛成活率,提高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的关键。一、干乳期:指奶牛停止挤奶到分娩前15天这一段时间。一般奶牛干乳期为60~75天。干乳期奶牛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省奶业宣传的不断深入 ,我市奶牛养殖专业场户发展很快 ,但是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搞好饲养管理 ,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无疑成为奶牛养殖场户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1改进饲养方法1.1实行引导饲养。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周(产犊前10~15天)开始 ,在保证优质青粗及多汁饲料基础上 ,每天饲喂1~1.8公斤精料 ,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 ,直到母牛产后的泌乳高峰期采食精料量达到体重的1.5 %~2.5 %为止。1.2科学分段饲养。在干乳期前45天基本上饲喂优质粗饲料(主要是青干草) ,或少喂精料。后两周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