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是农户少量土地经营与发展适度经营的矛盾;三是农业粗放型经营与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四是农户经营的盲从性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矛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培育和发挥它的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1 新形势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能够与我国农业现行组织形式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稳定发展.我国以“公司 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将农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利益,提高农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类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小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经营体制上的一项重大创举。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化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呈现出良好的成长趋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其类型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公司+中介+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黄蕾  马卫  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30-331
借助联盟博弈的沙普利值求解,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研究,从利益分配的有效性表明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泰州农业产业化存在经营模式单一、利益联结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户缺乏利益代言人,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风险识别和预防机制缺乏,农户仍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行成本高昂;针对上述分析,认为现阶段宜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培育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公司,引入强契约和强关系治理农民与农民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选择问题的分析研究,认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是我国的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型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经基础上结合我国2发展现状,提出“农户+农户合作中介组织+市场”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主体性选择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组织化是组织主体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将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滞后等传统职业特征的农民转变为有组织进入市场与社会,并且能够获得与其他阶层同等待遇的现代农民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近年来小农户与大公司的矛盾凸现,多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主体地位仍不对称,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无法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发展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是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起因,小农面对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需要通过组织化来规避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对农民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的规避上。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引申出了"公司+农户"、"合作者+农户"等以订单为连接点,连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本质被弱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与管理与村委会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基本矛盾的内涵可归结为农民与市场的矛盾 ,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确保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和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普遍推行“订单农业” ,进而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1989年以来呈连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产品保险基金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