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早出圃、林早成材、果早丰产,这是种植者的渴求,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株、行距、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植株间争肥、水、光能等矛盾,创造适宜的单植株生长环境同时利用其行距空间,合理套种一些茎杆低矮、生长期短、株形瘦小的中药材品种,还可防止杂草生长,保持水肥不流失,增加经济效益如目前绿化工程所需的大量苗木,因生长速度慢,长成大规格标准需5年以上时间,大多数林农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标准就急于出售,以致价格低,效益差。  相似文献   

2.
1 林果合理密植,扩行缩株 苗早出圃、林早成材、果早丰产,这是种植者的渴求.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株、行距、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植株间争肥、水、光能等矛盾,创造适宜的单植株生长环境。同时利用其行距空间,合理套种一些茎杆低矮、生长期短、株形瘦小的中药材品种,还可防止杂草生长,保持水肥不流失,增加经济效益。如目前绿化工程所需的大量苗木,因生长速度慢,长成大规格标准需5年以上时间,大多数林农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标准就急于出售,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近两三年来农村果树园林的面积明显增加.目前大多果林已绿树成荫,由于树木行间光照不足,套种常规农作物(如花生、大豆、油菜、小麦、玉米等)将出现生长不良、产量低、效益不佳的情况.如何利用果林行间空地来增加套种效益,是当前不少农户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认为,如果在果林中套种中药材旱半夏,经济效益可以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鼓励下,果树园林的生产面积明显增加,由于树木行间光照不足,套种常规农作物(如花生、大豆、油菜、小麦、玉米)往往生长不良,产量低,效益不佳.据笔者生产实践,如果在果林中套种中药材旱半夏,经济效益可以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等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套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尚不明确。以浙西南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及4年后和未套种原生态(CK)林地为对象,通过标准地法研究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组成、种类、数量。结果表明:套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杉木林下草本植物种类显著增加了17.4%~26.1%(P<0.05),而藤本植物种类显著减少了33.3%(P<0.05);物种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的变化表现为草本植物显著提高了26.4%~36.1%(P<0.05),而藤本植物则显著下降了29.0%~39.3%(P<0.05);林下灌木植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对套种的响应不明显;套种后,林下木质型灌木、藤本和株型较高的植物种类减少,而株型较小的植物种类增加。今后需建立长期定位监测,以掌握套种中药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为林下种植的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荆门地区鲜食玉米套种荆半夏高效模式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与中药材荆半夏实行间作套种模式栽培,可以有效增加耕地复种指数,达到互利共生效果。鲜食玉米生长全过程充分利用荆半夏种植时所施肥料而不需再施肥,为荆半夏提供良好遮荫环境,延缓荆半夏倒苗,提高荆半夏产量。该模式试验亩产值达12 000元以上,在荆门中药材种植区域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如何利用果林行间空地增加套种效益,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认为在果林中套种中药材旱半夏,可以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旱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草本药用植物,以块茎入药,是常用中药材。自2006年秋季以来,旱半夏商品销畅价升,由于货源不足,市场供求将会出现较大缺口,发展潜力较大。旱半夏最适合果林套种,因为它喜荫蔽环境,在高温季节阳光直射时植株容易发生倒苗(苗枯黄萎缩),导致块茎停止生长,而炎热的夏季果林叶正茂,是旱半夏植株生长旺盛期的遮阳保护伞,为块茎正常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旱半夏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适合套种的果林有吴茱萸、枳壳…  相似文献   

8.
<正> 山区利用退耕还林地套种中药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但在还林地种药与在大田种药毕竟有较大差别,与过去种粮相比差异更大,要提高林药套种效益,必须注意以下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徽县当地适宜栽培的中药材品种繁多,生产效益良好。该文介绍了徽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分析了推广中药材多元化栽培的区位优势,分别介绍了经济林果套种药材、林下种植药材、粮药套种药材以及地埂和林田道路栽培等多元化栽培模式,及其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引进良种试验示范、强化科技培训、增加资金投入等发展建议,以期扩大中药材生产规模,促进徽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是常用大宗中药材,用途广,价值高。但金银花生长周期长,3年才进入盛花期,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山东荷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探索出扩行缩株、合理密植、间套药材、以药养花的高效套种模式,实现当年栽花,当年见效。在金银花行间套种其他中药材的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仅以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板蓝根为例:春、  相似文献   

11.
1合理套种套种应在幼龄果园进行。不但能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加速土壤熟化,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果树生长。一般应在果树间种植经济效益较高、根系较浅的矮秆作物,如绿豆、小豆、花生、白菜、萝卜等农作物或蔬菜,也可以种植草莓或中药材等。2果园生草果园生草适于土壤贫瘠、肥力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仙居县大陈乡,地处括苍山脉的中段,农村经济以林业为主。为了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他们逐步向立体型多效益方向发展,在林地套作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林药套种这一立体林业的好方式。根据调查研究,林药立体型多层次种植,有着多方面的效益。一是生态效益,套种中药材的幼林地,可增加地面绿色覆盖率,减弱直射光照,减少土壤日夜温差,提高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从而  相似文献   

13.
银杏是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的树种,在每亩定植10~12棵银杏树苗的田间,因早期树苗较小,可充分利用银杏树的空间进行高效间套种,这样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快了银杏树的生长速度。我镇在银杏园早期采用了“黄花秧草、玉米(鲜食玉米)、大白菜”的高效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花椒建园前期投入效益差的矛盾,充分利用椒园的空间和土地,增加椒园的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利用率,通过花椒与红芪间作套种技术,提高花椒建园前期园地效益较低问题。结果表明,红芪与花椒间作套种前3年套种红芪,可显著提高椒园总体经济效益,产药量1年椒园>2年椒园>3年椒园,提倡红芪与花椒间作套种增加1年和2年椒园种植面积,对椒园椒树影响不大;适量减少3年椒园套种面积,促进椒树的快速生长,尽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是传统的大宗中药材,每年使用量大,金银花种植后第3年才能进入丰产期,生长周期长,投入成本高。金银花进入丰产期前套种紫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文作者总结了金银花套种紫薯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解决当年栽植的芦笋,当年没有产量,没有效益的问题,2007年通过几个套种模式试验,芦笋套种中药材高效种植模式取得明显效益,套种板蓝根平均每667m2产干药280kg,产值1200余元,是今后能够在华北地区特别是承德地区以北能够推广、增效的种植模式。现将该模式栽培技术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选择高秆作物秋葵与蔓生作物甘薯进行套种栽培。这种栽培模式可利用作物生长空间和生长周期的互补性,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热量、土地、人力、肥力的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使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益均达到最大化。现将秋葵套种甘薯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特开展常规种植密度下滇重楼套种珠子参的最佳套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滇重楼常规种植密度下,套种珠子参密度为12万株/hm2时滇重楼的产量最佳,整体产值最高,滇重楼套种珠子参能增加重楼种植户收入,实现以短养长。  相似文献   

19.
丹皮(牡丹的根皮)和天麻都是名贵的中药材,牡丹地里套种天麻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栽培新模式,值得在各地中药材种植区域内推广.牡丹地里套种天麻最显著的优点:一是充分利用了土地;二是两者具有互补性.牡丹是深根系并以根皮药用的小灌木,需要深厚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且栽培后需4~5年才采挖1次,其叶片大,能给天麻创造良好的遮阳条件;而天麻无根、不需光照,两者不发生争肥、争水、争光现象,况且天麻每年需翻收1次,栽培天麻所用的填充料(树叶)腐烂后又给牡丹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三是免除了牡丹地要经常除草的麻烦.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山区林地经济效益,实现果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结合。本文介绍了核桃树套种蒲公英种植模式,从蒲公英生长环境、需光特性以及栽培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丘陵坡地林药套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