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定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进一步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农业大省河南而言,如何将乡村振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有机融合起来,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本文对比学习欧美国家对于大河流域文明传承与保护的举措,探究在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中河南应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并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黄河生态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黄河文化引领育人。基于农职教赋能黄河生态文化振兴的困境问题,围绕构建“爱农、强农、兴农”的农职教育人体系,提出了以黄河文化为引擎,实施“校村合作、项目带动”模式,探索了农业职业教育赋能黄河生态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文化引领、双融驱动、协同创新。以期为山东省内外黄河流域生态文化振兴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灌溉农业的发展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黄河流域一些主要站点近几十年来的水质、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从灌溉农业的发展和水库修建等方面探讨了这些人类活动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分析认为,农业用水量的急剧上升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和断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黄河水总离子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水库的修建也加剧了黄河水质的“浓化趋势”。因此推行节水农业,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本文从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出发,分析了弘扬兰州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把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期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兰州力量.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作为当前大众感知农业文化的方式,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为例,分析了旅游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分析发现,生态文化节推出的各项体验活动有利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了解。为加深国内外大众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了解,提出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天然承载着打造全国黄河文化高地的重要使命。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节 奏日益加快,文化传播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河南乡村振兴中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 策略,以期推动河南沿黄乡村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地带,山东在“黄河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沿黄水资源总量不足、沿黄区域水沙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形势严峻、沿黄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是制约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绿色农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旨在整体提升流域内耕地质量、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业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凡探讨黄河农业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黄河、黄土、洪水、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和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等地理要素,总要在不同程度上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角度.这些因素的确有助于理解黄河农业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但由此也引申出了如下两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一,如何进行黄河流域内不同区系地理背景比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区,位于黄河下游,早在距今约九千年的后李文化时期,既已出现较早的原始农业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时期几千年发展进步,至汉代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山东,特别是近50年来,山东地区的汉代考古工作,在几代考古人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为我们全面系统的研究汉代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文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并兼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试从农耕、水利、农作物、储藏与加工、家畜家禽等方面,对汉代山东地区的农业,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河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流域内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重新审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内涵,破解其传承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流域内农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传承发展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但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乡村地区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流域内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力不足、供需不平衡以及独立性受冲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传承发展。【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构建“生态+文旅”结构、提升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设等措施,提升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黄河流域中上游2011—2020年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之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该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中上游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处于中等水平,且表现出上升趋势。分区域分析,上游地区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其增长较快,中游地区虽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趋势弱于上游。各省(市)中,从各省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要明显高于其余省(自治区),陕西省的效率值最低。(2)普惠金融总指数对黄河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中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对黄河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和中游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分别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和中游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均有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类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农业文物与农业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面对着农业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低落,农业类博物馆的发展举步维艰。在党中央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农业类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自然担负起了保存与传承乡村地区农业文化、宣传农业及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职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类博物馆建设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最早的农业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众多新石器农业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六七千年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首先跨入了文明门槛,相继建立夏、商、周国家政权。这个时期,中国  相似文献   

14.
杨凌,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明的土地,她在中国的西部,在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4000多年前,后稷在杨凌地区"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今天,古人的这种精神在杨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农业科技在杨凌实现创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创新成果在杨凌集聚,杨凌又站在当代农业发展的前沿。  相似文献   

15.
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推行了黄河宁夏段禁渔期制度,实施黄河增殖放流,对保护黄河渔业资源与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黄河滩地农业发展实证分析,探讨滩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规划指导思想,制定发展方案.重点论述了郑州黄河滩地农业的4大组成部分--郑州农业高新示范园区、丰乐葵园、沿河农业示范园和农业公园的发展定位和景观特色.郑州黄河滩地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发挥观赏、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生产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文化与生态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与黄河故事相得益彰,黄河故事在河南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中的意义重大。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生态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是河南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为龙头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故事是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的人文密码、动力源泉和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支流经过的9个省份为例,运用基于熵值的TOPSIS和ArcGIS方法,探析201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探测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黄河流域总体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位,不同省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空间演进特征上,由低梯度的“二元空间结构”向高梯度的“二元空间结构演变”。障碍因子上,政府扶持力度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明晰政府部门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权责,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实现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耕文化是不同时代乡村农业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传统农耕文化与县域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河南省固始县通过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在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中融入农耕文化元素,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促进了特色农业与农耕文化联动共进发展,增加了农村各产业综合收益。本文采用实证调查、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地农耕文化传承与县域特色农业融合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其它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浅谈北京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文化受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严重冲击,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成果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破坏、食品安全、漠视传统农业文化等问题,从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作物文化、民俗文化、农事节庆文化、养殖文化等北京文化资源的特色着手,探讨北京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