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水流域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让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呈现出多地域文化交融、多民族文化交汇、多时空文化交叠的文化特征。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在文化记忆与传承、健身与休闲娱乐、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社会控制与凝聚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加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赣南客家的民俗活动入手,深入挖掘赣南客家民俗与民歌的依存关系,从而进一步展示客家人独特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探求能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富有特色的赣南客家风情继续流传下去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化是将古代传统文化和南方的土著文化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客家人是中原汉族群体南迁的一支民族,保持和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是他们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客家民俗舞蹈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虽有借鉴吸收南方土著的山地文化,但更多的是继承传统的中原文化。舞蹈是人物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进行完美表达的一种形式。客家民俗文化中舞蹈形式不仅仅有效的表达了客家文化的精神,并且借助舞蹈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的展现了客家人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4.
黄永飞 《农业考古》2007,(6):141-14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别访谈法,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基本思路:扩大宣传,转变观念;各级组织齐抓共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地方传统体育活动,建设民俗体育主流文化;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与农村学校体育相结合;以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为先导,带动周边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6.
以关公刀会为切入点,从文化政策观点探讨了荆州市民俗体育的发展。从竞赛组织、运作机制及未来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荆州市民俗体育活动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了关公刀会这一大型活动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期望在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中建构文化、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发展平台,依靠荆州市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并使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7.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玉宝  刘现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13-5814
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客家民俗节庆、客家陶瓷等地域文化的分析,指出赣南客家城市形象设计要融入客家文化。通过城市的功能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个性,使城市更具魅力,让赣南客家城市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  相似文献   

9.
当前体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多重视其工具理性探讨而忽略了情感议题。然而,民俗体育文化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它更是立足于乡土文化空间中的一种身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身体表达。基于皖江宜秀龙舟竞渡的田野调查,认为民俗体育文化以历史记忆为情感生成逻辑,以族群认同为情感作用逻辑,以互动仪式为情感实践逻辑。从情感维度审视,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情感逻辑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情感治理。通过积极情感的释放和消极情感的消解,既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也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民俗体育风姿绚丽,五彩缤纷,传统体育项目和小型多样的民间体育竞技体育相结合,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民俗体育教学应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风俗特点,安排体育课程内容和结构。在我国民俗体育,具有深厚的生长土壤,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运动意愿,能够传承中华民俗的文化特征,能够展现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崭新面貌,在当前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的发展阶段,民俗体育的提倡发扬适逢其时,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价值观竞相涌流、互相碰撞,相互争夺世界话语权的形势下,发展民俗体育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本文,将立足于民俗体育的分析和研究,对民俗体育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节庆活动与民俗民间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庆活动与民俗民间体育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民俗、民间体育活动都源自于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各民族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二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密切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对于提升民族气节、提高参与者的素质、磨砺人们的意志品质和积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客家分布于赣闽粤边和包括台湾之内的多个省份,有人口8000多万(2004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统计),其中台湾有超过400万,占岛内的近五分之一。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客家人联系的精神纽带。大陆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大量的围屋、古村等物质文化载体,各种民俗保留也较完整,进行旅游开发有着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进行界定,探索了在小城镇开展民俗体育的优势与作用,分析并提出在小城镇中开展民俗体育的途径与措施:(1)地方政府应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2)加强对农村民俗体育人才的挖掘和培养;(3)继承和开发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4)小城镇文化建设与民俗体育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从赣南围屋文化传承视角下分析了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路径。首先,对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论述,得出美丽乡村建设必然依托于乡村文化进行的结论;其次,分析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确定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所代表的是赣南客家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再次,对保护与传承赣南围屋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是赣南文化的集中体现、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地区凝聚力3个方面的结论。研究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发掘提升美丽乡村形式与内涵的有效尝试,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散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熊建新  黎文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0-17672
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深 厚的文化内涵画卷中浓重的一笔,也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基因,客家足球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申遗所要 符合的条件和基础来对客家足球文化的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历 史悠久,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具有申遗的基础。最后还就客家足球文化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出相关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客家足球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 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沈露儒 《农业考古》2007,(3):223-226
客家民间文化具有渊远的历史。客家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民间文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民间文学成为当地风土人情话题,它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客家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都深深受其影响。同时,它更多地左右和教育了众多客家妇女,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妇女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反映了客家各种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本文重点从客家民间文学,如山歌、俗语、谚语等入手,阐释客家传统女性形象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18.
节令民俗体育是我国古代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本文针对汉代节令中乡村民俗体育踏青、祓禊、登高、舞龙以及驱傩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两汉体育文化的繁荣情况,指出准确地分析认识这一时期的民俗体育文化,将有益于完善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格局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哲  黄玉英 《农业考古》2006,(3):182-184
客家人一生都演绎着客家的风情和风俗,长期积淀民间的风俗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客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与歌唱相结合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主要在过年、闹花灯、食新节、做新房、婚嫁、丧事、生病时出现.这些歌唱内容有传授知识的,有表达喜怒哀乐情感的,有祈求上天保佑的.本文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畲族是一个沉淀千年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而艰难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由 于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新时代下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对传统文化及民俗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也是传统文化民俗 正在慢慢流失、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本次我们以福建省宁德市硖门畲族乡为例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我国民俗文化 传承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来保护继承千年的畲族文明,呼应社会,号召群众,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