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凤城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现状,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介绍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3种技术模式及配套选型,开展保护性耕作地块与传统耕作地块对比试验,并分别对高留茬旋耕灭茬、碎秆覆盖少耕、碎秆覆盖浅旋这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凤城地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根据当地的农业基本情况,探讨在该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总结该地区实施该技术的具体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凤城地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根据当地的农业基本情况,探讨在该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总结该地区实施该技术的具体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朝阳县的自然情况,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耕作模式,阐述朝阳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将保护性耕作的多种技术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试验对比,以期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结合丹东地理气候特点和玉米垄作特性,提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条件,并根据实际试验,得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保护性耕作在非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结合丹东地理气候特点和玉米垄作特性,提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条件,并根据实际试验,得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保护性耕作在非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防止农田沙漠化方面效果显著.文章首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以某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为研究课题,对试验过程中的技术模式、技术措施以及示范效果与效益分别进行分析,事实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用于玉米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该项技术在平作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齐齐哈尔市玉米产区开展了“一深松两少免一覆盖”耕作模式的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保护性耕作耕地土壤含水量和平均地温均较传统耕作提高,有利于作物生长,玉米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  相似文献   

9.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对保护农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沙尘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介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提出旱作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凌源市小城子镇县级高标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开展均匀行、宽窄行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与常规旋耕整地作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均匀行和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平均出苗率好于常规作业模式,均在92.5%以上;保护性耕作玉米株高整体高于常规作业,且幼苗生长情况较好;均匀行和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6%和5.0%,节本增收207.6元/667 m2和179.8元/667 m2。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实施意义及其关键技术,包括免耕播种技术、田间留根茬和秸秆覆盖技术、杂草及病虫害防控技术、深松技术。从思想认识、资金投入、示范区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BMFS-2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施肥机是抚顺县洪良农机合作社研发的一种适合保护性耕作作业的实用新型农机具。该机动力传递采用发动机输出动力传递方式,与作业地块条件无关,以解决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秸秆多、作业条件艰苦、地轮传递动力明显不足等问题。采用齿轮和链条的传递方式,可避免打滑和丢转,防止漏播缺苗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与推广,介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秸秆覆盖、表土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深松这5项主要作业工序的实施要点,阐述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在技术、机具选择、机手培训、激励机制4个关键环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进行,人口的迅速膨胀,要求粮食生产的总产量不断地提高,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为满足人类对粮食的消耗,掠夺式地开发土地资源,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的现象非常严重.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是作物茎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技术的结合.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能否推广的关键性机具.为此,研究设计了2BM-2免耕播种机,并在不同地表条件下进行了试验,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是一项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德州市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必将为德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补水恢复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人工草地恢复和补水恢复植被多样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增加25.13%和9.84%,电导率降低49.15%和33.55%,有机质增加99.10%和88.34%,碱解氮增加70.10%和36.57%;人工草地模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弃耕地增加65.18%,47.21%,93.23%和116.03%.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草地、补水恢复、补植恢复、弃耕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盐渍化弃耕地采用人工种草或灌溉补水措施能够提升地表植被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促进土壤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7.
吴美琴 《湖南农机》2012,39(3):235-236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梁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南方黏性土壤机械化深松作业问题,基于黏性土壤物理特性,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南方黏性土壤保护性耕作的深松机,并对其样机进行了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深松机运行稳定,松土效果良好,可满足南方黏土田块深松需求。   相似文献   

19.
覆膜喷灌对玉米秸秆腐解率和土壤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与喷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有机物料腐解情况和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常规种植比较,覆膜加喷灌、覆膜与喷灌使玉米秸秆腐解率提高了2.1%~16.7%,对玉米秸秆腐解率大小影响的顺序为覆膜加喷灌、喷灌、覆膜;在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各处理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分别提高了2.3%~43.5%和1.9%~46.6%;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后促,既在玉米秸秆腐解60 d时表现抑制作用,脲酶活性降低了16.8%~20.7%,相对湿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120 d时有促进作用,脲酶活性提高了1.1%~18.5%。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继“跨区作业”后,着力打造的又一品牌。该技术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