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志敏 《农业考古》2012,(1):172-176
河患频仍,河政败坏成为嘉道中衰的表征之一。史家印銮章认为嘉庆一朝"实为清室由盛而衰之枢纽",其中衰之现象约有三端,除满兵不竞、吏治大坏之外,就是"河患之见告",他说:"康熙时治河,实事求是,嘉庆以还,官吏则视为利源,国家则成为漏卮。年复一年,糜帑无算。"(1)5407此论不无道理,嘉道时期吏治腐败,导致河政废弛,黄河河患最为严重。事实上,清代中期以来中国自然环境恶化,黄河河患严重,处于铜瓦厢改道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西力东渐下的近代社会,国势衰微,黄河久疏治理河患不断。丁宝桢,晚清时期较有作为的官员;为官山东期间,创办山东机器局、巩固山东海防,推动了近代山东社会的发展。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河患自是多发,身为巡抚的丁宝桢力任巨艰、勇挑重担,很好地完成了堵复决口的任务。在治黄的过程中,丁宝桢厉行节俭、体恤民情,得到了朝廷的嘉许、百姓的爱戴。  相似文献   

3.
排放到黄河的污水绝大多数是 来自企业的工业废水及未经处理的 生活污水,要彻底治理黄河污染,首 先要治理流域内的污染源: 1.污水综合达标排放。按照谁污 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排污量大、污染 浓度强的工厂、企业要实行总量控 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性监 测,限期治理。 2.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要全 面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监督、管理与协 调,着重加强流域内水环境的治理, 建立入河排污口的动态档案,及时掌 握入河排污状况,督促排污单位限期 治理。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  相似文献   

4.
<正>黄河贯穿滨州腹地,历史上决溢频繁。多年来,滨州人民对盐碱地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治理和改造,古老黄河发生沧桑巨变,从“中华之忧患”变为一条利民之河、安澜之河,成为中国粮仓丰廪的重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依托,为世界大河保护与治理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5.
基于黄河河势"流性习散,河性习弯"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适应未来水沙条件的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治理方略:在现有河弯工程与改建的"束流节制工程"强力约束下,靠溜险工及控导工程与以生产堤为基础改造成的护滩防洪堤共同构成第一道防线,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及避免中常洪灾的作用,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大堤上有目的地修建防滚河工程后成为第二道防线,结合在大堤至控导工程及村庄至大堤的道路标准提高后形成的格堤,既可在发挥分滞洪作用的同时,有计划地淤滩治滩.此外,"河南运河"也可作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治理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丁强 《农业考古》2015,(1):197-202
嵇曾筠是雍正朝著名的河臣,对雍正时期黄河的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任期内主持修建了一系列黄河工程,同时也加强了河工制度建设,为黄河治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嵇曾筠治河取得了显著成效,使黄河在以后数十年内没有出现大的灾难,这与嵇曾筠个人的努力、雍正帝对治河的重视、和谐融洽的君臣关系以及同僚的支持配合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范军  周峰 《古今农业》2003,(4):73-77
金章宗是金代汉化程度较深并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很重视,区田法得到大力推行,水田得以推广,农田水利设施也得以广泛兴修,对金代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贡献。金章宗对黄河的治理也很重视,但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河患不但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也使金朝的国力大大削弱。  相似文献   

8.
张芳 《农业考古》2005,(3):153-156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南宋以前主流基本在今黄河河道以北摆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为阻止金兵南进,东京留守杜充决开黄河南堤,自泗入淮,黄河主流河道南徙,开始了长达700余年泛淮夺淮人海的流势。之后,由于治理不力,黄河在黄淮平原横冲直撞,大致以荥泽为顶点向东在今黄河和颍水之间呈扇形泛滥,  相似文献   

9.
黄河夺淮入海后,清口一带成了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的关键点和枢纽。清统治者和河臣要考虑的只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漕运、上河地区和下河淮扬等州县。当然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漕运是最重要的。在漕运和地方利益这两重关系下对清朝这一时期治河活动的研究可以管窥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0.
"引黄济卫"工程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后在黄河下游修建的首个大型灌溉工程,该工程同时具有航运效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河治理的一次创举。它在保障华北平原粮食供应、促进内陆和港口城市的商贸往来、加强中共政治权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毛泽东号召"要把黄河的事办好"到习近平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使黄河"变害为利"不断求索,"引黄济卫"工程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实践。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角度窥视"引黄济卫"工程兴建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项水利工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正视中国共产党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其化解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水利工程建设的多面相,由此亦对反思新中国成立后区域发展与流域治理协同发展的经验、教训有所启迪教益。  相似文献   

11.
吴双  王晗  李倩倩  王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8):141-148,157
黄河下游滩区是滩区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本研究以长垣市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案例,剖析研究区域生态现状,分析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最终提出基于"三滩分治"理念的植物种植规划策略:(1)植物规划设计原则;(2)"三滩分治"理念的形成;(3)植物种植规划总体布局;(4)基于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5)嫩滩生态修复策略.以期通过针对滩区提出的生态修复研究策略和植物配置方案,为黄河下游滩区植被的修复与生态治理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河首曲湿地亟待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首曲湿地被誉为“黄河之肾”,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湿地一度被蚕食萎缩。黄河首曲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整个黄河河流域水资源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保护黄河首曲湿地,就是保卫黄河,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阿左旗在黄河沿岸乌兰布和沙漠段的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开发利用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的治理与开发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黄河内蒙古段主要水情控制断面冰情信息的预报模型,为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黄河内蒙段三湖河站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中的互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法,对黄河三湖河站封河日期、开河日期及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封、开河日期的预报因子,进而建立冰情信息预报的AGA-Shepard模型。【结果】依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所建立的AGA-Shepard模型对于三湖河站封、开河日期的预报精度达到85.7%和83.3%,属于甲等预报方案。【结论】建立的AGA-Shepard模型可以用于黄河三湖河站封河日期、开河日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禹开三门、中流砥柱、大禹庙、娘娘河等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在黄河两岸三门峡民间广为流传,是黄河三门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对黄河兰州段下游的柳沟河排污渠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柳沟河污水中的色度、悬浮物、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含量均超出国家污水排放标准;pH、六价铬含量未超标;对浊度、臭、电导率、总氮、高锰酸盐等排放标准中未要求的指标进行测定,含量均较高,综合反映出柳沟河污水成分的复杂性和难治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卢勇 《古今农业》2015,(2):56-64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称著于世,北宋之前,以北流为主,南宋时起,改道南泛,清咸丰五年之后,复北流。南泛期间,在黄淮大平原上来回滚动,对砀山河段变迁的考证,印证了河道多次变迁。黄河河道在黄淮地区的变迁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灾频繁、摧屋毁稼,沙灾伴之、破坏环境,淹没城市、城址变迁,治理黄河、建设河防。  相似文献   

18.
北宋建都开封,开封成了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开封地处黄河下游,黄河河道变迁剧烈,灾害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朝代,决、溢、徙皆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新纪录,所以河患与统治者的利害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北宋王朝对黄河的治理也就十分重视,特别是王安石两次出任宰相时期。在治河的同时,人们在前人引浑灌淤实践的基础上,根据黄河多泥沙的特点,进行了大规模引浑灌淤,把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黄河滩区为例,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与保护”的思路,分析黄河下游滩区的现状,剖析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植物规划原则,依据三滩分治的滩区治理理念,进行高滩、二滩和嫩滩的分区植物规划,给出二滩和嫩滩植被景观修复策略的建议,从植物的角度探寻黄河下游滩区的生态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套灌区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大型古老灌区.自2003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宁夏和内蒙古共同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的探索创新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包括水权转换在内的黄河水权制度的建设实践,指引了中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为其他江河水权和水市场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但黄河河套灌区水权转换农民用水协会(Water Users Association,WUA)的现实难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