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昌梓  程飞  陈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8-14291
阐述氧化沟工艺的发展、特点及主要运行型式: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沟、连续工作分建式氧化沟、连续工作合建式氧化沟及微曝氧化沟等;介绍氧化沟不同运行型式的发展优势、运行方式及用途;分析氧化沟工艺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出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完善措施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解幸幸  顾年福  缪应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75-4376,4378
对张家港第二污水处理厂DE型氧化沟系统的各个阶段处理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DE型氧化沟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显著。COD、TN、TP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4.6%、68.3%、88.3%,处理水质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利用选择池的吸附作用和氧化沟的生化作用达到高去除率是DE型氧化沟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投加生物球对植物-生物膜氧化沟净化污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污水中投加自制生物球,研究了不同生物球数量对植物一生物膜氧化沟净化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球的投加促进了处理系统对污水中COD、TP、TN和NH4+-N的去除,其中投加20个生物球处理系统的COD、TP、TN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69.95%、50.73%、37.78%、37.6%,投加10个生物球处理系统分别为58.7%、41.04%、31.95%、28.75%:同时还表明,增加生物球的投加数量可以增加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与附着生长的生物膜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强植物-生物膜氧化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停留时间对植物一生物膜氧化沟净化污水的影响,为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套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中,系统1采用4h停留时间,系统2采用8h停留时间,系统3采用12h停留时间。[结果]试验表明,该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出水COD、NH4^+N、SS等的浓度分别在60、25和30mg/L以下,均达到国家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各污染物的去除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结论]在COD、SS的去除上,12hHRT和8hHRT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为了加强脱氮除磷,建议采用12h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采用DE型氧化沟工艺的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在选用聚合硫酸铁实施化学除磷的基础上,对DE型氧化沟处理污染物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DE型氧化沟对BOD5、COD的去除效果,平均水温为15.9℃的3、4月份去除率分别为91.8%和86.6%;而平均水温上升到21.5℃的5、6月份BOD5、COD的去除率上升至96.5%和90.0%。由于聚合硫酸铁的作用,SS去除不受温度的限制,达到92.0%的良好去除效果。DE型氧化沟对TN、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均值分别为19.65和4.91 mg/L。DE型氧化沟对TP的去除效果不佳,在添加聚合硫酸铁实施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出水TP均值也仅为1.2 mg/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生态型氧化沟中美人蕉、茭白、通菜、水浮莲4种常见植物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态型氧化沟对低浓度生活污水中的COD、SS有比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达到51.02%、58.92%,但对TP、NH4+-N、TN的去除效果较差.不同植物在氧化沟系统中的作用有较大差异,美人蕉对氮、磷的去除量最大(分别为152.3、22.6 g/m2),水浮莲次之,茭白和通菜较小.从植物去除的氮、磷量占总去除量的比例来看,美人蕉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0.24%和0.18%;茭白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0.11%和0.03%;通菜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0.09%和0.06%;水浮莲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0.12%和0.09%.另外,植物对系统中剩余污泥的清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开发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污水现场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将常规二级污水处理的氧化沟工艺改造应用于污染湖泊,并用植物浮岛和填料加强,形成一套对被污染的水体及其污染源进行系统处理的工艺。结果表明,本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时,秋冬2个季度COD、SS、TP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60%、75.78%、72.60%和52.06%。在夏秋季处理污染的湖水时,进水平均COD、NH4^+-N和TP为42.7、13.1和1.09mg·L^-1,出水时降为25.1、6.4和0.38mg·L^-1。本工艺一次性投资低,且节约大量的污水集中费用以及占地费用;而且适应性广,可同时处理污染水体及其污染源废水,可推广应用于具有湖泊、鱼塘、河涌等的污水处理现场,特别是农村乡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开发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污水现场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将常规二级污水处理的氧化沟工艺改造应用于污染湖泊,并用植物浮岛和填料加强,形成一套对被污染的水体及其污染源进行系统处理的工艺。结果表明,本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时,秋冬2个季度COD、SS、TP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70.60%、75.78%、72.60%和52.06%。在夏秋季处理污染的湖水时,进水平均COD、NH4+-N 和TP 为 42.7、13.1 和1.09 mg·L-1,出水时降为25.1、6.4 和 0.38 mg·L-1。本工艺一次性投资低,且节约大量的污水集中费用以及占地费用;而且适应性广,可同时处理污染水体及其污染源废水,可推广应用于具有湖泊、鱼塘、河涌等的污水处理现场,特别是农村乡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净化中心采用氧化沟工艺,运行3年来,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同时存在总氮,总磷处理能力较差,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污泥沉积严重,较大地影响了氧化沟有效容积以及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提出的措施为:增设泥水分离池、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曝气机上、下游增加导流板、氧化沟底部增加推流器.改造后,出水总氮为6.29mg/L,总磷为1.4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6.5%和70.8%.  相似文献   

10.
沧州市运东污水处理厂是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项目之一,河北省沧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达到了2.2亿元。日处理污水10万m^3,日产中水3万m^3。该厂采用世界水平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中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与上向流滤处理工艺,出水可供给工业、绿化、卫生及市政杂用水。鉴于其在城市环境与建设中的重要性,其绿化设计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娄底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概况和采用的改良型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分析了该污水处理厂调试、培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进水远低于设计值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合理培菌,不到一个月系统启动成功.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脱氮和节能运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效容积为240 L的中试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溶解氧、进水COD负荷和进水氨氮负荷对Carrousel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综合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能够满足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最佳溶解氧浓度为1.0 mg/L,最佳进水COD负荷为0.25 kg COD/(kgMLSS.d)。较小的进水氨氮负荷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进行。[结论]溶解氧是控制氧化沟内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最关键的因素。进水COD负荷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进水COD负荷对实现较好硝化效果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试,研究了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与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h,曝气/停曝时间为90min/30min等试验条件下,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中的DOC,CODc,,NH4-N,T—N和T—P等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90%,95%,80%和50%;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Cr由265mg/L增加到1000mg/L时,出水CODCr仍能维持在100mg/L以下;在停运30d后,这种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有机物的性能在2d内可恢复,去除氨氮的性能在8d内可恢复;在3种膜清洗方法中,化学清洗效果最好,水力清洗效果次之,曝气清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卢庆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28-129
采用混合反应器模拟某一传统分点曝气氧化沟沟渠的运行情况,探讨DO大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传统分点曝气氧化沟工艺中,通过适当控制DO可形成交替的好氧缺氧环境。对于一个循环时间为28min、循环比为17的氧化沟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污泥浓度为2 300mg/L、污泥泥龄为20d的运行条件下,当DO为2.2mg/L左右时,氧化沟沟道中好氧区与缺氧区的比例约为2:1,此时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特别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除磷效率可达99.62%。DO大小不同对于磷的去除影响较大,但对于氨氮及总氮的去除影响不明显,脱氮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消化出水水质较差,用氧化沟工艺补充处理收效良好。当厌氧出水的COD浓度低于700mg/L时,补充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当COD浓度高于700mg/L时,补充处理难以达标,究其原因,可能与曝气刷的充氧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人工湿地工艺的优势,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不同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工艺对主要指标CODCr、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2.9%、86.6%、89.1%,且进水负荷的变化对去除效率影响较小,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氧化还原环境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了对污染物特别是氮及有机物的独特净化机理及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而言,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甚至控制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存在状态、转化机理、处理效率,通过有效途径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加快实现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18.
试验用3T-B系列菌剂对山西农业大学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与传统的氧化沟法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T-B系列菌剂对污水中悬浮物、总磷、COD的处理率分别可达77.00%、51.95%、56.59%,比氧化沟法处理分别提高23.68、23.65、15.19个百分点。采用人工添加3T-B系列菌剂处理的污水水质好,能耗低,管理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消化出水水质较差,用氧化沟工艺补充处理收效良好。当厌氧出水的COD浓度低于700mg/L时,补充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当COD浓度高于700mg/L时,补充处理难以达标,究其原因,可能与曝气刷的充氧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氧化沟推流转轮半径对氧化沟内流场回流长度的影响,为氧化沟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液两相流混合模型,并选取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封闭两相流时均方程,对氧化沟水力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使用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PISO)算法对速度与压力耦合进行求解,并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对自由水面进行模拟。【结果】数值模拟得到了氧化沟推流转轮半径与水流回流区长度的关系表达式,表明回流区长度和直道段长度之比与叶轮半径和小弯道半径之比呈直线关系,并通过量纲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氧化沟水下推流转轮是水流运动的最主要动力来源,转轮半径的大小对沟道内水流的流速以及流场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