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全面分析了羊柴丸衣接菌对植株结瘤固氮,地上和地下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丸衣接菌的增产效果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复方三七丸建立合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测复方三七丸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回收率。[结果]常规检验发现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都在70%以上 培养基稀释法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的回收率在70%以上 离心沉淀法+培养基稀释法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的回收率为84% 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检测出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为87%。此外,大肠埃希氏菌、大肠菌群和沙门菌3种控制菌在常规法检测中都表现出专一性。[结论]复方三七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确立为:酵母菌和霉菌的检测采用常规法 革兰氏阳性菌的检测采用培养基稀释法 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测采用离心沉淀法+培养基稀释法 枯草芽孢杆菌检测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正确检出。  相似文献   

3.
李斌  谭方权 《农友》2002,(4):21-21
根瘤菌接种的方法主要有菌浆拌种、喷雾接种、苗床接种和种子丸衣,用户可根据播种的规模及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可与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联用的化学药剂及复配比例,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Yz菌株发酵原粉中活菌数,比较不同化学药剂与Yz菌的生物相容性;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复配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以及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甲基托布津、扑海因、百菌清、多菌灵对Yz菌芽孢活性具有保护作用,活芽孢下降率分别为39.70%、39.99%、46.33%、50.42%,显著低于对照;多抗霉素和代森锰锌对Yz菌芽孢活性无影响,活芽孢下降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用来与Yz丸化种衣剂进行复配。盆栽试验表明,Yz丸化种衣剂与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复配后,棉花种子发芽率较高,为85.00%~94.98%,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也提高,为63.99%~71.37%。其中,甲基托布津以0.3%和0.5%的比例与Yz丸化种衣剂混配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4.42%、76.58%。[结论]甲基托布津与Yz丸化种衣剂复配效果较好,以0.3%比例复配最佳。  相似文献   

5.
四种毛苕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种苕子族菌剂与四种毛苕子分别进行丸衣化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四种毛苕子幼苗期接菌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2~9倍,苗期结瘤率提高0.43~9.00倍,当年产草量提高7.41%~70.34%。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种子包衣的起源和发展、丸化类型、包衣材料、丸化质量指标、丸化流程,及丸化技术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柠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为了提高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研究了不同粘着剂浓度、丸粒化材料和丸粒化倍数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吸水性、崩解率影响。结果表明:当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时,柠条丸粒化种子吸水性最好,达到18.83%,丸粒化材料对吸水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丸粒化倍数为7,丸粒化充料配比为B3(粘土∶滑石粉∶高岭土=3∶3.5∶3.5)和C2(粘土∶滑石粉=4∶6)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较合适的配方。低于2%含水量的土壤环境,能延长丸粒化种子的崩解时间,降低崩解率。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类型、所用的材料以及丸粒化的加工工艺、效应机理和质量标准,同时结合国外现状针对中国种子丸粒化技术成本高、专化性差、工艺落后、环保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中国丸粒化的发展趋势是研发综合性丸化种子、粘合剂的种类及无公害丸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种子丸粒化是一种新型的种子处理加工技术,种子丸粒化的研发对种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主要制作过程是种子在丸粒机内通过机械和汽流旋转带动种子旋转和悬浮翻滚,然后加入雾化的液体使种子表面湿润,再加入粉剂和粘合剂形成丸粒种子。丸粒化种子的应用推广具有提高种子发芽率、抗病虫害能力、实现精细化机械播种等优点。国外在农作物、蔬菜、花卉等微小粒型种子上丸粒化技术已走向成熟。国内在甜菜、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上的种子丸粒化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与国外的成熟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应注重丸粒化的填料、药剂筛选和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丸粒化种子的整齐度;提高种子生长发育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加强质量检测,降低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地区禾本科牧草丸粒化种子种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禾本科丸粒化种子与禾本科非丸粒化种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牧草种子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种植于三江源地区阴坡地和阳坡地,测定当年各处理的出苗数、叶片数、叶片长、根长和最大根长。结果表明,丸粒化种子和未丸粒化种子的披碱草在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当年出苗多、生长快;同德老芒麦在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的阳坡地当年出苗多、生长快;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当年出苗少、生长慢。在三江源阴坡地丸粒种子与非丸粒化种子的单位面积出苗数差异不显著,但丸粒种子的单株叶片数、最大叶长、根数、最大根长明显高于非丸粒化种子;在阳坡地丸粒种子的单位面积出苗数、单株叶片数明显高于未丸粒化种子。不管阴坡还是阳坡地,丸粒化牧草种子直播出苗数明显高于翻地开沟、播种、镇压的种植方式和耙地开沟种植方式。在三江源地区阳坡地的出苗与长势均好于阴坡地.  相似文献   

11.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2.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初,大庆某绒山羊养殖场发现,数只绒山羊羔出现跛足、运动失调和后肢麻痹、头痉挛,有时做转圈运动,确诊为山羊关节炎-脑炎。对脑组织、淋巴结和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脑组织可见不对称性褐色-粉红色肿胀区并压迫邻近组织,有脑软化,淋巴结和脾脏稍肿大;同时,镜下可见脑脊髓炎,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或萎缩,神经细胞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胞核肿胀或固缩;神经纤维有程度不等的脱髓鞘;毛细血管充血,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脏可见白髓萎缩,少量细胞坏死;淋巴结中淋巴组织增生,有小灶状坏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小关湖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12月,对小关湖(黔灵二湖)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3次取样调查。结果表明,6月份的浮游藻类有57种,隶属于5个门,其中绿藻门占36.84%,蓝藻门占36.84%。10月份的浮游藻类共有49种,隶属于5门,其中绿藻门占40.8%,蓝藻门32.65%;12月的浮游藻类共有46种,隶属于4个门,其中绿藻门占50%,蓝藻门占15.22%。根据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黔灵二湖的水质情况,表明该湖的营养状况属于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6.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资源与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和分类统计表明:海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共有103属271种,其中海南省所特有的植物有24种,可用作草坪建植的植物有7属8种;依据质量特征将调查到的禾本科植物划分为3个级别,其中优良牧草有48属137种,中等牧草有64属130种,低等牧草有4属4种.同时提出应当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加强野生草种的驯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羊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受精后30~50d的关中奶山羊胎儿为材料,参照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得到了山羊的PGCs,将其分别培养在STO饲养层上,或与同源山羊成纤维细胞(GEF)及山羊睾丸支持细胞(GSCs)共培养。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获得类EG细胞。分离得到的类EG细胞在STO饲养层上仅传4代;培养在GEF上的效果最差,传至第3代时丢失;而在GSCs上培养的效果最好,可传6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安徽省正试和预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连续3年对供试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2010年参试品种对白粉病表现高感的品种占30%,中感品种占53%,中抗品种占17%;2011年高感品种占42%,中感品种占47%,中抗品种占11%;2012年表现为高感的品种占11%,中感品种占57%,中抗品种占32%。[结论]为引导育种方向及品种审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连水  袁凤辉  饶军  周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40-13245
调查主要集中在婺源县境内的7个代表性旅游景区中,从土壤、地表、树表、岩表、水表等获取样本后经分离提取,共获得蜘蛛标本530份,经鉴定共计18科51属87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8种,未确定种12种。此外,还对婺源旅游景区蜘蛛资源名录与区系分布、蜘蛛群落结构、蜘蛛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