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Ⅲ型(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的影响。选用200头日龄一致的断奶DLY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0头,设4个重复,每重复10头,试验期28 d。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5种不同的磷酸盐作为试验处理,分别为DCP(粉状P17%)、MDCP(粒状P21%)、MDCP(粉状P21%)、MCP(粒状P22%)和MCP(粉状P22%)。结果表明,与DCP(P17%)相比,MDCP(P21%)和MCP(P22%)可显著降低42~56 d阶段仔猪的料肉比(P0.05);显著提高试验期仔猪对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试验期的仔猪平均日增质量和采食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仔猪的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对钙及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从无机磷源形态来看,粉状组对磷表观消化率提高幅度大于粒状组,但不显著(P0.05)。与DCP(P17%)相比,MDCP(P21%)和MCP(P22%)可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且与对磷表观消化率的提高趋势一致,但MDCP(P21%)与MCP(P22%)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粉状MDCP(P21%)和MCP(P22%)对仔猪磷表观消化率的改善幅度高于粒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源对断奶仔猪钙、磷表观消化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初始体重为(8.41±0.97)kg的(28±2)日龄的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公母各占1/2)。5组仔猪分别饲喂含0.66%粉状磷酸氢钙(DCP)、0.44%粒状磷酸二氢钙(MCP)、0.44%粉状MCP、0.49%粉状磷酸一二氢钙(M DCP)、0.49%粒状M DCP的饲粮,并保持饲粮钙、磷水平一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1)各组仔猪的钙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粉状MDCP组仔猪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粉状DCP、粒状MCP和粉状MCP组(P0.05),但与粒状M DCP组差异不显著(P0.05);2)仔猪血清钙、磷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粉状M CP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蹄骨重、蹄骨灰分重、蹄骨灰分率及蹄骨磷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粉状MDCP、粉状MCP以及粒状MCP组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粉状DCP组(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粉状DCP,粉状MDCP、粒状MDCP、粒状MCP和粉状MCP均能较好地促进断奶仔猪钙、磷的代谢和利用,是替代粉状DCP的良好磷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确定了5种不同无机磷源在生长育肥猪上的相对生物学效价。5种磷源分别为:DCP(磷酸氢钙)、MCP50(包含50%磷酸二氢钙的MDCP)、MCP70(包含70%磷酸二氢钙的MDCP)、MCP100(100%磷酸二氢钙)、MSP(磷酸二氢钠)。本试验包括11个日粮,基础日粮包含0.1%的磷,而另外10组日粮为5种无机磷源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07%及0.14%的磷。生长育肥猪(n=44,初始体重16.8±4.3kg)被随机分为11个处理组,单独饲喂,在28d的试验中猪只自由采食。试验末尾,所有猪只都被屠宰,收集掌骨(两个前蹄的第三和第四掌骨),用于测定骨强度、骨灰粉、钙、磷含量。骨灰分含量随着MCP50、MCP70、MCP100和MSP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而增长(P0.05),而骨中磷含量也随MCP70、MCP100和MSP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而增长(P0.05)。磷在处理组间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以MSP为基准,以骨强度进行斜率比法计算。添加MSP和MCP100的斜率的回归线斜度较DCP组大(P0.05),但与MCP50和MCP70组差异不显著。结论:MSP和纯MCP100中磷的生物学效价高于DCP,但与MCP50、MCP70(即MDCP)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磷源与磷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钙、磷、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磷源(磷酸氢钙(DCP)、磷酸一二钙(MDCP)、磷酸二氢钙(MCP)和植源性磷酸氢钙(PDCP))与添加水平(0.1%和0.2%)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钙、磷含量及钙、磷、氮排泄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组,分别为4种磷源DCP、MDCP、MCP、PDCP的低磷(0.1%)添加组和高磷(0.2%)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选取480只5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非植酸磷含量0.14%),各处理组除磷含量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相同,试验期20周。试验期间每天以重复为单位记录产蛋数和蛋重,每周记录耗料量,并计算平均产蛋率、平均产蛋量和料蛋比;于第10周周末和20周周末翅静脉采血,用以测定血清中钙、磷含量;每5周全收粪法收集各组粪便,以测定粪便中钙、磷和氮含量。结果表明:1)磷源、磷水平、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但均表现为,磷源PDCP、MDCP和MCP不同程度优于磷源DCP(P0.05),0.2%磷水平优于0.1%(P0.05)。2)磷源、磷水平、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磷源、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血清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DCP组相比,PDCP组钙(P0.05)和磷(P0.01)排泄量均显著降低,MCP组磷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磷源对氮排泄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0.1%磷水平添加组相比,0.2%组蛋鸡钙排泄量显著降低(P0.01),磷排泄显著增加(P0.01);磷源与磷水平交互作用对蛋鸡磷排泄有显著影响(P0.01),对氮排泄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NPP为0.14%)中添加0.1%~0.2%磷水平可满足蛋鸡生产性能需要,以磷源PDCP和MDC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比较3种无机磷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含总磷0.91%的基础饲料为对照(Dcontrol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0%的磷酸二氢钙(MCP,DM CP组)、2.3%的磷酸氢钙(DCP,DDCP组)和2.0%的磷酸一二钙(MDCP,DM DCP组),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32.5%)等能(粗脂肪6.5%)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9.40±0.1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56 d。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5尾。结果表明:1)DM CP和DDCP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DM CP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但与DDCP组差异不显著(P0.05);Dcontrol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5)。2)3个试验组全鱼和组织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Dcontrol组(P0.05),而全鱼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则显著高于Dcontrol组(P0.05)。3)DM CP和DDCP组的干物质、粗灰分和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Dcontrol和DM DC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吉富罗非鱼对MCP、DCP、MDCP的利用率依次为91.88%、86.03%和54.17%。4)3种无机磷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二者均以DM CP组最高,DM DCP组最低,DDCP组居中。由此可见,MCP和DCP可作为吉富罗非鱼(体重30~150 g)饲料的无机磷源,而MDCP不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磷酸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 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 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设定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及骨骼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Cobb)肉雏鸡120只,试验1~21 d采用2因子设计,按磷源的不同分为2个处理(磷源DCP和MDCP),每个处理60只鸡;试验22~42 d采用2×2因子设计,将每种磷源按福美双的添加水平不同再分为2个处理(福美双水平为0和100 mg/kg),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福美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mg/kg福美双,于22~28 d饲喂,然后换喂对应不含福美双饲粮。结果表明:1)MDCP组肉鸡第35天TD评分相对DCP组有降低的趋势(P=0.09),但磷源对肉鸡第28和42天TD评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福美双显著升高了肉鸡第28、35和42天TD评分(P<0.05)。2)福美双和磷源对肉鸡第35天胫骨灰分、钙和磷含量交互效应显著(P<0.05)。福美双诱导条件下,MDCP组肉鸡第35天胫骨灰分、钙、磷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3)DCP组第35天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高于MDCP组(P=0.12)。由此可见,相对DCP,MDCP对福美双诱导的TD发生有一定减缓作用,且与肉鸡骨骼钙、磷代谢密切相关。2种磷源对肉鸡最终TD评分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磷酸一二钙对肉仔鸡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6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用MDCP和DCP 2种磷源,设6个磷添加水平(0、0.05%、0.10%、0.15%、0.20%和0.25%)。将990只1日龄健康科宝肉公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11个组(对照组共用),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交互作用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M DCP添加组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胫骨灰分含量、血清磷含量均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DCP组(P0.05),且随着磷添加水平提高,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显著增加(P0.05),而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0.25%添加组的钙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添加组(P0.05),且其磷表观代谢率、胫骨钙含量、胫骨磷含量和胫骨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磷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肉仔鸡体增重、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相对于DCP(100%),MDCP对肉仔鸡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12.5%。  相似文献   

9.
磷酸一二钙对肉鸭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双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及其添加水平(前期为0.075%、0.150%、0.225%、0.300%和0.375%,后期为0.12%、0.18%、0.24%、0.30%)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 DCP对肉鸭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前期(1~21日龄)共选用9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0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试验后期(22~42日龄)选用720只22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随着MDCP或DCP添加水平由0.075%上升到0.225%,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0.075%M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MDCP添加组(P0.05)。22~42日龄,0.12%M DCP或DCP添加组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M DCP或DCP添加组(P0.05);0.12%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0.30%M DCP添加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M DCP添加组(P0.05)。2)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显著影响21日龄肉鸭的胫骨强度(P0.05),MDCP添加组肉鸭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磷添加水平对21日龄肉鸭胫骨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42日龄肉鸭的胫骨灰分、钙、磷含量以及胫骨强度随着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升高;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对42日龄肉鸭胫骨钙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3)21日龄,MDCP添加组肉鸭的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DCP添加组(P0.05),0.075%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0.075%、0.150%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42日龄,肉鸭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DCP或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0.12%DCP添加组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结果提示,M DCP可以替代DCP作为肉鸭饲粮的磷来源;M DCP为磷来源时,1~21日龄肉鸭饲粮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55%,22~42日龄肉鸭饲粮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05%。综合肉鸭体重、体增重和胫骨矿化指标,肉鸭MDCP相对于DCP(100%)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09.8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对AA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胫骨强度、骨骼中钙、磷代谢和盲肠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饲粮中完全替代磷酸氢钙的适宜磷酸一二钙添加水平。试验选取健康的1日龄AA肉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K)以磷酸氢钙(DCP)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组以MDCP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1组至试验4组饲粮中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60%、80%、100%及120%,即T1、T2、T3和T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42 d。于试验第19~21天和第39~41天进行代谢试验,于第21、42天分别进行生产性能、血液、盲肠微生物等指标测定和样品采集及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试验组均显著提高21 d和42 d肉鸡的生产性能(P0.05),其中试验2组欧洲指数最高;2)除试验1组钙表观代谢率外,其他3个试验组21 d钙、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42 d的钙、磷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3)试验1组21 d胫骨的钙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磷和最大应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42 d胫骨的钙和磷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1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4)试验1组21 d血磷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4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5)肉鸡盲肠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示,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21 d肉鸡盲肠微生物有明显差异,聚类分支距离较远,42 d肉鸡试验组的微生物多样性较对照组丰富,其多样性明显高于21 d。综合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添加MDCP磷源的量为DCP磷源量的80%时,肉鸡1~21和1~42 d的生产性能,血液、骨骼指标均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的稳定和健康。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考察不同类型的矿物磷源磷酸一二钙(MDCP)、磷酸氢钙(DCP)与磷酸三钙(TCP)在肉鸡上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精确使用矿物磷源提供依据。试验采取3×3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MDCP、DCP、TCP为磷源,设定三个添加水平分别为:0. 1%、0. 2%、0. 3%非植酸磷。选用1日龄雄性CHUNKY肉鸡27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磷源对0~21 d肉鸡骨骼发育影响不显著(P0. 05),但在0. 3%添加水平上,MDCP有优于DCP和TCP倾向。以体增重为指标,以MDCP为100%参照时,DCP组与TCP组的生物学效价值分别为78%和85%。  相似文献   

12.
万荣  李霞  陈强 《饲料广角》2014,(2):39-41
动物饲料中磷元素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磷资源短缺、排泄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非反刍动物对植酸磷较低的利用率低,这些都呼唤着优质高水溶性磷源产品的问世,而这种趋势近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如饲料级磷酸二氢钙(MCP)和磷酸氢钙Ⅲ型(MDCP),以其高生物学利用率、节约、环保、使用方便等特点成为饲料级磷酸氢钙(DCP)的升级产品。本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于3个生产厂家的MDCP产品对肉鸡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的效果均优于DCP组;MDCP(A)组钙、磷和粗蛋白质代谢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可见,作为传统DCP的升级产品MDCP具有很好的替代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磷酸钙盐pH和系酸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用磷酸钙盐的pH和系酸力差异,并分析pH和系酸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选用不同厂家的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Ⅲ型(DCPⅢ型)和磷酸氢钙Ⅰ型(DCPⅠ型),并测定其pH、系酸力和游离酸含量。结果表明MCP的pH和系酸力分别为3.62和-279 mmol/100g,DCPⅢ型的pH和系酸力分别为4.48和-194 mmol/100g,DCPⅠ型的pH和系酸力分别为7.92和33 mmol/100g。MCP和DCPⅢ型的pH和系酸力间存在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而DCPⅠ型的pH和系酸力间无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MCP和DCPⅢ型的pH和系酸力远低于DCPⅠ型,适宜作为断奶仔猪的无机磷源。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对AA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胫骨强度、骨骼中钙、磷代谢和盲肠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饲粮中完全替代磷酸氢钙的适宜磷酸一二钙添加水平。试验选取健康的1日龄AA肉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K)以磷酸氢钙(DCP)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组以MDCP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1组至试验4组饲粮中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60%、80%、100%及120%,即T1、T2、T3和T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42 d。于试验第19~21天和第39~41天进行代谢试验,于第21、42天分别进行生产性能、血液、盲肠微生物等指标测定和样品采集及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试验组均显著提高21 d和42 d肉鸡的生产性能(P<0.05),其中试验2组欧洲指数最高;2)除试验1组钙表观代谢率外,其他3个试验组21 d钙、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42 d的钙、磷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3)试验1组21 d胫骨的钙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磷和最大应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42 d胫骨的钙和磷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1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4)试验1组21 d血磷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4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5)肉鸡盲肠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示,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21 d肉鸡盲肠微生物有明显差异,聚类分支距离较远,42 d肉鸡试验组的微生物多样性较对照组丰富,其多样性明显高于21 d。综合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添加MDCP磷源的量为DCP磷源量的80%时,肉鸡1~21和1~42 d的生产性能,血液、骨骼指标均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的稳定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选择210日龄伊莎产蛋高峰期鸡1 755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12个试验组.1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基础上(0.14%非植酸磷)添加不同水平(0.06%、0.12%和0.18%非植酸磷)无机磷源(磷酸二氢钾(MPP)、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一二钙(MDCP))的日粮.通过测定相对生物学效价(RBV),比较4种无机磷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磷添加水平下MPP、MCP、DCP、TCP的RBV值,以产蛋率为指标,各组分别为100、101、107和110;以平均蛋重为指标,各组RBV值分别为100、106、124和126;以平均日产蛋量为指标,各组RBV值分别为100、103、114和116.综合各指标的平均生物学效价,各组分别为100、103、115和117.表明以磷酸一二钙作为蛋鸡日粮的无机磷源利用效率最佳,磷酸氢钙是蛋鸡日粮较好的磷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万荣  谢木林 《饲料广角》2014,(16):16-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磷源磷酸氢钙Ⅲ型(DCPⅢ)在肉鸡上的生物学利用率,为新型磷源DCPⅢ在肉鸡上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选用三种钙磷水平相同(P21%,Ca 15%)但不同产地来源的DCPⅢ(10A组来自中化云龙有限公司,20A来自美国PCS,30A组来自美国MOSAIC),通过测定相对生物学效价(RBV),考察肉鸡对不同来源DCPⅢ的生物学利用率差异。试验采用4×3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以美国USP级磷酸氢钙(DCPⅠ)为对照组,10A、20A、30A为试验组,分别设三个添加水平(0.1%、0.2%、和0.3%非植酸磷)。选择1日龄雄性科宝(Cobb×Cobb)品系商用肉鸡576只,随机分到1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磷添加水平下(以DCPⅠ为100%参照),以体增重为指标,10A、20A和30A组的RBV值分别为89.62%、88.28%和93.37%,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重/饲料比为指标,10A、20A和30A组的RBV值分别为106.51%、105.10%和105.65%,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胫骨灰分含量为指标,10A、20A和30A组的RBV值分别为133.89%、137.35%和132.70%,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测定指标不同导致含磷矿物质饲料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值不同,其中以胫骨灰分含量最高,体增重最低,增重/饲料居中。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来源DCPⅢ在肉鸡上的生物学效价相当;DCPⅢ作为肉鸡日粮的无机磷源的利用效率较DCPⅠ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乳酸、谷氨酰胺、酶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营养素对变质鱼粉导致的腹泻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从150头饲喂含有4%酸化变质鱼粉(酸价为8.67 mg/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1 446.7 mg/kg)饲粮15 d的断奶仔猪中随机选取腹泻仔猪22头,平均体重为(7.23±0.89) kg,随机分为3组进行试验。腹泻对照组(DC组,n=6)直接进行屠宰采样,对照组(CT组,n=8)饲喂基础饲粮,复合营养素组(NUT组,n=8)饲喂以复合营养素替代3%基础饲粮的饲粮,试验期2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在试验第15~24天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同时有降低该阶段料重比(F/G)的趋势(P=0.08);复合营养素极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5~24天的腹泻率及腹泻指数(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全期的腹泻率及腹泻指数(P0.05)。2)与腹泻对照组相比,饲喂正常饲粮后,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复合营养素还显著降低了血清肌酐、丙二醛和D-乳酸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显著降低了仔猪血清D-乳酸含量(P0.05)。3)与腹泻对照组相比,饲喂正常饲粮一段时间后,仔猪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5),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却显著降低(P 0.05),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 0.0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对空肠杯状细胞数的恢复有显著效果(P0.05)。综上所述,变质鱼粉导致的腹泻引起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和肠道形态损伤,饲粮添加复合营养素可促进肠道形态恢复,减少仔猪腹泻,改善仔猪健康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银耳多糖(TP)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试验选取2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TP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4%TP),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饲期3 d,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组仔猪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提高(P 0.05),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3),仔猪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仔猪盲肠食糜总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以上研究表明,日粮补充0.4%的银耳多糖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空肠形态、提高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调节仔猪盲肠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