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小麦蛋白通过酶解可释放出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小肽,特别是富含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活性肽,作为Gln替代品,可用作动物功能性营养补充剂,有效提高小麦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整体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氨基酸态氮生成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豆粕原料经米曲霉固态发酵制曲后,所得曲料加水酶解制备活性小分子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豆粕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筛选,豆粕固态发酵制曲后,曲料底物浓度2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2小时,酶解液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最优。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后,粉样粗蛋白含量52.83%,小分子肽(酸溶蛋白)含量36.16%,氨基酸态氮6.32%,猪仿生蛋白消化率82.26%,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为豆粕蛋白的深度开发利用及替代饲料中动物蛋白源选择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金融  王恬 《饲料研究》2006,(2):26-28
1抗氧化性活性肽动物生产中,动物体内各种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极大程度地破坏机体酶、细胞和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慢性病,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危害其生命。目前发现大豆肽、玉米肽和米糠肽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1.1大豆肽荣建华等(2002)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As1.398酶酶解,其酶解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较强的清除OH的效果,此外,在上述范围内无助氧化作用。胡文琴(2004)选用3种酶对大豆蛋白粉水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其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其最佳条件下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8.20%,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为60.10%,与对照组相比,差…  相似文献   

4.
酶解工艺是指通过各种分解酶的作用,将蛋白质原料中一部分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活性小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的过程。酶解蛋白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促进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酶解工艺过程,并且总结了酶解蛋白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水牛奶为原料,利用贯筋藤蛋白酶制作乳饼,以Tricine-SDS-PAGE对乳饼蛋白肽进行检测并研究乳饼蛋白肽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酶解辅助酸凝乳乳饼最佳工艺为:加酶量0.03g/kg、酶解时间60min、加酸量20mL/kg,成品率达(23.3±2.54)%。电泳检测酶解辅助酸凝乳(MS-RB)乳饼中有肽水解出来,且该蛋白肽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活力和还原能力均高于酸凝乳饼(S-RB)。研制具有功能活性肽的乳饼对云南特色乳制品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物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酶解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概述了酶解动物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蛋白酶解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指出了酶解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豆粕短肽含量,有效促进其吸收利用,试验通过对豆粕蛋白氮溶指数(NSI)的研究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11,酶量4 m L,温度50℃,酶解3 h;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7.0,酶量2.5 g,温度55℃,酶解2 h。经二次酶解后,豆粕蛋白在p H值为7时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CA-NSI)可由原来的8.3%增加到72.3%,短肽含量增加近10倍。说明经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降解后将大大提高豆粕蛋白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米渣为原料,通过对米渣进行预处理及限制性酶解后,再对酶解液浓缩后喷雾干燥得到米蛋白肽粉,研究其最佳酶解条件及产物性质.结果表明:(1)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用酶量为1%,酶解温度为50℃,固液比为1:5,pH值为8,酶解时间3 h;(2)产物米蛋白肽的蛋白质含量为91.5%,分子质量大部分在3000 Da 以下,短肽含量为77.87%,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制备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加酶量。获得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 9.0,加酶量3 500 U/g。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96.67%,验证值为96.49%±1.75%,IC50值为0.102 mg/mL,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蚕蛹ACE抑制肽的酶法制备。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复合风味酶Flavourzyme水解丝素蛋白,再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出2种粉末状丝素肽止血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Zeta电位测试仪等对2种丝素肽止血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通过体外凝血试验和建立大鼠肝脏止血模型对其止血性能进行测评。FTIR测试2种丝素肽的二级结构均为SilkⅠ构象;FESEM观察显示Alcalase酶解丝素肽的表面呈多孔状结构,Flavourzyme酶解丝素肽表面较平整;Zeta电位测试显示Alcalase酶解丝素肽的电势为-12.07 m V,Flavourzyme酶解丝素肽的电势为-3.11 m V。体外凝血试验表明Alcalase酶解丝素肽能明显提高血液的粘度和血小板粘附率,缩短体外凝血时间,这3项指标均优于Flavourzyme酶解丝素肽。利用大鼠肝脏止血模型测试2组丝素肽的止血性能都明显优于常规止血材料云南白药和明胶海绵,其中大鼠肝脏经Alcalase酶解丝素肽处理后的止血时间为89.23 s±3.56 s,出血量为0.41 g±0.03 g;大鼠肝脏经Flavourzyme酶解丝素肽处理后的止血时间为198.62 s±5.92 s,出血量为0.55 g±0.08 g。以上结果提示Alcalase酶解丝素肽有望开发成新型快速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小肽的高营养易吸收性对于促进幼雏消化系统早期发育及维护动物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双酶法对玉米蛋白进行二次酶解获得小肽产品,并对其肠吸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蛋白经二次酶解后的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CA-NSI)高达94.1%,小肽得率在73%以上,经豚鼠离体肠囊实验法测定玉米小肽的肠吸收表明,其1 h内在5 cm回肠内的平均吸收量为47.25μg/ml,平均吸收率为26.45%。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探讨确定羊肠膜蛋白粉生产小肽适宜酶解工艺条件为目的。以羊小肠黏膜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进行优化,以小肽和水溶蛋白为检测指标,探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羊肠膜蛋白粉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5 000 IU/g、pH 10和水解时间4 h。  相似文献   

13.
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引起动物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之一,经消化酶降解后仍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抗酶解物质,目前它对动物的致敏机理和强度还没有确切定论。试验旨在分离纯化出β-伴大豆球蛋白抗酶解肽,为后续的体外试验提供刺激源,从而为研究抗酶解肽对机体的致敏作用及机制提供必要的条件。试验通过模拟体外环境,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β-伴大豆球蛋白,分析β-伴大豆球蛋白中主要的抗酶解肽段,并用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的兔血清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抗酶解肽段的免疫活性,利用凝胶层析技术分离纯化β-伴大豆球蛋白抗酶解肽。结果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连续消化下产生大量抗酶解的肽段,其中有3条主要的抗酶解肽段,分子量分别约为52、30、25 ku。52 ku含量相对较高,且均具有免疫活性。酶解产物经葡聚糖G-10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为52 ku的抗酶解肽段纯品。  相似文献   

14.
以香格里拉牦牛奶渣为原料,经贯筋藤蛋白酶水解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牦牛奶渣蛋白肽的工艺条件,并研究牦牛奶渣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牦牛奶渣蛋白肽的提取工艺为:牦牛奶渣超微粉碎→加水溶解→超声波破碎→振荡水浴酶解→离心→取上清液→冷冻干燥;最佳酶解条件:时间70min、温度65℃、料液比1:110(g/mL)、酶的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2%;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61.63±1.12)μg/g,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95.13±1.83)μg/g,还原能力(108.6±0.49)μg/g。研究表明,牦牛奶渣蛋白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本研究为其应用于生物制剂、保健食品及医药品等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测定大豆抗原β-Conglycinin酶解肽(52ku)对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为探索其对肠道损伤的相关机制提供依据。本试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0.125、0.25、0.5、1、2mg·mL-1)52ku酶解肽处理IPEC 2、4、6、8、12、24h后,通过测定细胞存活力(MTT值)、跨上皮细胞电阻值(TEER)以及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P)的活性,检测52ku酶解肽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选取0.5mg·mL-1 52ku酶解肽处理IPEC 24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Occludin与ZO-1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2ku酶解肽处理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后,MTT值和TEER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24h处理后,AP活性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52ku酶解肽可使Occludin和ZO-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之,52ku酶解肽使仔猪空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并降低Occludin或ZO-1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过程中的大部分中间产物,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小肽制品,可提高氨基酸利用率,减少疾病发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制备的小肽是根据当地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利用海洋捕捞小杂鱼自身的内源酶系,酶解鱼肉蛋白而得到的。由于生化酶制备小肽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试验通过对小杂鱼内源酶最佳酶解条件的研究,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小肽和氨基酸产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试验结果得到主要工艺参数如下:CaCl2激活酶原的最适浓度0.03 mol/l;小肽产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最佳酶解时间1 h,最适酶解温度55℃,最适酶解pH值7.0,最适固液比1:2;氨基酸产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最佳酶解时间3.5 h,最适酶解温度55℃,最适酶解pH值6.5,最适固液比1: 2。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玉米黄粉蛋白为原料,采用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小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等5种酶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显著(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SI)为1.679,可作为制备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的最适水解酶。以加酶量(E/S)、p H和底物质量浓度作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4因素3水平分析,得到最佳酶解条件:加酶量2.0 g/L、pH 8.0、底物质量浓度80.0 g/L和酶解温度40℃;酶解90 min;在这个条件下,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水解度可达12.50%。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酶解方法处理羽毛粉,制备利于动物机体消化吸收的羽毛肽。羽毛粉经过高温和强碱预处理后,采用不同种类蛋白酶制剂酶解羽毛粉,并优化酶解条件,测定酶解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考察酶解效率;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预处理温度90℃、处理时间150 min及溶解剂质量分数0.7%,得到最佳酶制剂为角蛋白酶,蛋白酶添加量0.8‰、酶解p H 8.5及酶解时间8 h,酶解后低聚肽含量超过70.0%。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酶解后羽毛低聚肽分子质量的分布,约70.0%羽毛肽分子质量≤2 000 D。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温脱脂豆粕,经65%乙醇变性处理后,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制备大豆肽。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p H、底物质量分数、酶用量(E/S)和酶解温度等因素对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酶解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温度60℃,底物质量分数7%,酶用量(E/S)5 300 U/g,p H 9.5,此条件下,蛋白水解度达最大,为21.54%。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法进行脱盐浓缩,又分别用改进的亚油酸-硫氰酸钾方法和邻苯三酚法对产品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方法的脱盐率为95.12%,大豆肽清除自由基能力的顺序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充分利用水产加工废弃物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利用中性蛋白酶酶解海洋鱼鳞蛋白制备鱼鳞蛋白多肽。通过考察温度、时间、酶量、料液比等单一因素对水解鱼鳞蛋白的影响,确定并设计了L9(34)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最终获得了中性蛋白酶酶解鱼鳞蛋白优化工艺条件,即酶量4%(质量分数),温度45℃,时间3h,料液比10%。在此条件下,酶解所得水解度为28.9%。与文献比较,该工艺条件下水解时间大大缩短。该条件所得蛋白肽段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6KDa范围内。由此可见,该优化条件适合规模化生产,所得蛋白肽可以满足食品、化妆品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