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豆粕短肽含量,有效促进其吸收利用,试验通过对豆粕蛋白氮溶指数(NSI)的研究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11,酶量4 m L,温度50℃,酶解3 h;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 H值7.0,酶量2.5 g,温度55℃,酶解2 h。经二次酶解后,豆粕蛋白在p H值为7时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CA-NSI)可由原来的8.3%增加到72.3%,短肽含量增加近10倍。说明经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降解后将大大提高豆粕蛋白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北方蚕业》2020,(2):6-13
研究柞蚕蛹多肽制备工艺及改善风味,采用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酶解柞蚕蛹蛋白制备柞蚕蛹多肽,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两种最适酶类酶解工艺,采取灭酶时向酶解液中添加柠檬酸改善柞蚕蛹多肽风味。结果显示: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制备柞蚕蛹多肽效果较好,二者水解度分别为19.60%和19.97%,多肽含量分别为11.30%和13.50%。最佳制备工艺为:液料比20∶1,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52℃、pH 7.0,酶添加量2%(双酶比为1∶1),所制备的酶解液在4℃下透析48 h脱盐,过滤后真空干燥,制得柞蚕蛹多肽粉。试验结果表明:制备柞蚕蛹多肽时可选择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此外柠檬酸添加量为0.5%时可改善柞蚕蛹多肽的风味,同时不影响原有的鲜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蛋白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酶解条件,结果显示,将50 g豆粕蛋白与600m L水配制成固液比1∶12的豆粕蛋白悬液,调节pH值为11,加入碱性蛋白酶4 m L,温度为50℃,维持pH值不变酶解3 h后85℃灭酶15 min,调节pH为7,加入风味蛋白酶2.5 g进行二次酶解,维持pH7.0,在55℃条件下酶解2 h,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得豆粕寡肽,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可达72.3%,赖氨酸含量可达48.5 mg/g。  相似文献   

4.
以猪血球蛋白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对血球蛋白进行水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双酶复合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双酶水解的最适工艺条件参数为温度50℃.底物浓度12%,中性蛋白酶加量3820 U/g蛋白,风味蛋白酶加量43.5 LAPU/g蛋白,在未调节pH条件下酶解22.8 h,此时水解度可达37.81%(预测值38.03%).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50 L发酵罐水平上对毕赤酵母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系统考察了微生物种龄、诱导时机、诱导培养温度和诱导时期p H值对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种龄23 h、发酵液细胞湿重121 g/L左右开始诱导,诱导培养温度26℃,诱导时期维持p H值5.6的优化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酶活可达到47570 U/m L;酶的最适反应p H值为5.0~6.0,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85℃作用2 min后酶活收率仍可达到87.8%,能够用于饲料高温制粒。  相似文献   

6.
角蛋白酶制备羽毛蛋白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角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的降解效果,采用不同的酶解温度、初始酶解液p H、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羽毛蛋白粉进行酶解,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每克羽毛粉加入角蛋白酶0.03 g,酶解液初始p H为7,在35℃下酶解36 h。羽毛分解率达到50.5%,酶解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25.7 mg/L,而酶解羽毛蛋白粉的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为23%,显示了角蛋白酶具有很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天麻中天麻素的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值和酶用量对天麻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95℃、酶解时间58 min、酶解p H值6.0、酶用量112 U/g。在该条件下,天麻素得率达8.33 mg/g,与理论预测值(8.40 mg/g)的相对误差仅为0.83%。说明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酶解与包合技术对破壁与未破壁蜂花粉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选用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柚苷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以及β-环糊精开展酶解与包合技术制备水溶性蜂花粉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采用β-环糊精处理破壁蜂花粉,其产物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而碱性蛋白酶处理未破壁蜂花粉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及p H能够显著影响β-环糊精及碱性蛋白酶包合及酶解蜂花粉的效果,包合技术处理破壁蜂花粉的最佳工艺为环糊精添加量250.0 mg/g,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5 h以及p H 8.7,碱性蛋白酶处理未破壁蜂花粉的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1500 U/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以及p H 9.5。综上,该研究认为,β-环糊精及碱性蛋白酶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蜂花粉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实际生产中需根据蜂花粉不同的预处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制备水溶性蜂花粉。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羊碎肉为原料,通过高压蒸煮、绞碎、酶解、打浆、脱苦、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制成羊肉粉,以此作为宠物食品加工中的配料之一。试验确定了中性蛋白酶为最适水解用酶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骨肉粉的溶解性为指标,确定了中性蛋白酶酶解羊碎肉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2 000 U/g,底物浓度为1:3,酶解时间3 h;脱苦研究表明,添加0.7%甘氨酸,能较好的掩盖苦味;对采用喷雾干燥方法生产的羊肉粉进行37℃保温试验,在贮存到第6周时,菌落总数为7.17 lg cfu/g,TBARS值为2.82 mg/100 g。由此可推断该骨肉粉在常温条件下可贮存3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中性蛋白酶对菜粕品质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酶解料水比、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菜粕蛋白品质和硫甙降解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中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菜粕的最佳条件是酶添加量125U/g、料水比1:1.2、酶解时间48h、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菜粕经酶解后,小肽含量从33.54mg/g提高到137.26mg/g,比原菜粕提高了4.09倍;硫甙含量从50.94μmol/g减少到26.31μmol/g,比原菜粕降低了48.3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酶解螺旋藻藻胆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工艺,从新鲜螺旋藻藻泥中提取藻胆蛋白作为原料,使用中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OH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比、p 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酶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底物浓度15 g/L,酶与底物比2%,温度45℃,p H值7.0,酶解4 h;在该条件下,·OH清除率为61.89%。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肝素加工废水为原料,利用水解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及水解-风味复合酶提取肠膜肽,以水解度表征其反应程度。研究表明,风味-水解复合酶组效果最优,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50℃、pH值5.0、酶总浓度3%、风味蛋白酶:水解蛋白酶为1:1、酶解时间2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17.45%。  相似文献   

13.
研究混菌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以豆粕的可溶性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外源酶的添加量、初始p H值等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添加量为4%,初始p H值为6.5,正交试验得出:发酵时间为7 d、发酵温度40℃,初始含水量为40%,外源酶的添加量为0.45%,该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168.5μmol/g,大豆球蛋白的含量为11.2μmol/g,效果理想,为豆粕固态发酵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对角蛋白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A1-2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上清中的角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该菌株摇瓶发酵产角蛋白酶的最适诱导物、碳氮源、无机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发酵参数。获得Bacillus subtilis A1-2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产角蛋白酶条件如下: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黄豆饼粉3.0%,80目羽毛粉3.0%,Ca Cl 2 0.5%,表面活性剂吐温-80 0.5%;最优发酵参数为:培养基起始p H值8.0,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30 ml,发酵温度37℃,接种量6.0%,发酵60 h;此条件下该菌株角蛋白酶活力达642.1 U/ml,相比优化前的初始酶活力328.5 U/ml提高了95.46%。本研究结果为该菌用于角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以Alcalase蛋白酶辅助法提取林蛙皮胶原多肽,试验通过对胶原多肽提取率进行测定,优化提取条件为:烘干温度为40℃,加酶量为1.5%,酶解p H值为8.0,酶解时间为4 h。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林蛙皮胶原多肽的提取率可达33.8%。  相似文献   

16.
利用蛋白酶对脱脂柞蚕蛹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具有活性的多肽,可以提高柞蚕蛹蛋白的应用价值。为了建立适合工业化应用的脱脂柞蚕蛹蛋白的酶解工艺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质量浓度、复合中性蛋白酶种类与使用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脱脂柞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出较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料液质量浓度60 g/L,3 g/L复合中性蛋白酶中的风味蛋白酶与蚕蛹专用复配蛋白酶按1∶1质量比混合,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0 h。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复合中性蛋白酶质量浓度4.85 g/L、料液质量浓度41 g/L、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0.66 h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脱脂柞蚕蛹蛋白的理论水解度为45.82%,实际水解度为45.75%。利用优化的酶解工艺条件制备柞蚕蛹蛋白活性肽,具有酶解效率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资源,蚕蛹蛋白多肽分子量更小,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以裸蛹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新鲜、无污染的蚕蛹为研究基础材料,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脱脂后得到蚕蛹粗蛋白,选择市场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酶解产物品质高的风味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蚕蛹蛋白多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蛋白酶解制备蚕蛹蛋白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h,料液质量浓度111g/L,酶解液pH值6.0,酶用量750U/g,此条件下水解度(DH)达到30.1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索出适宜鹿血血红蛋白的酶解工艺,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蛋白酶解效果的4个因素,包括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p H值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鹿血血红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3.78 h、酶添加量4.2%、p H值9.56。在此条件下,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1.95±1.63)%,酶解效果最优。说明响应面法用于鹿血血红蛋白酶解工艺的优化可行、可靠,酶解条件适宜于该体系。  相似文献   

19.
探讨稻草秸秆经碱法预处理后酶解条件对酶解产糖的影响,并对酶解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表明:121 ℃,3%NaOH并添加1‰吐温-80预处理料,在32 h时综纤维素转化率最高为61%,而30℃处理料转化率仅为48%,对照组转化率为23%.HPLC分析显示,双酶(纤维素和木聚糖酶)酶解,121℃预处理后葡萄糖为459.6 mg/g,木糖为181.9 mg/g,30℃预处理后葡萄糖为327 mg/g,木糖为144.8 mg/g,未处理葡萄糖为229.3 mg/g;单酶(纤维素酶)酶解121℃预处理后葡萄糖为352.9 mg/g,30℃预处理后葡萄糖为191.2 mg/g.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20,(4)
研究通过采用菌酶协同厌氧发酵技术发酵大豆皮,以期评估不同种碱性蛋白酶、不同发酵剂组合和不同发酵参数对大豆皮中抗营养因子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碱性蛋白酶3号对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蛋白酶;2)大豆皮中补充发酵剂组合2并添加蛋白酶3号,对抗原蛋白的降解效果较优,且能有效降低发酵体系pH,提高乳酸含量,改善发酵品质和适口性;3)大豆皮中补充发酵剂组合2,并添加100或200 U/g碱性蛋白酶3号,酶解体系含水量为45%以及酶解48 h或72 h时其对大豆皮抗原蛋白的降解效果相对较好,其抗原蛋白降解率达80%以上。综上所述,在菌酶协同厌氧发酵模式下,其发酵参数为加酶量100 U/g、酶解时间48 h、含水量45%,发酵温度30℃,并选用发酵剂组合2时,其对大豆皮发酵效果较优,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因子,改善发酵料品质、适口性、减少染霉风险,且产品质量稳定,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