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连州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观测数据,对近30年来连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月连州灰霾日数最多,最少的是7月;灰霾日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秋天和冬天出现最多,春天和夏天出现最少,秋天和冬天共占全年的82.0%,春天占14.0%,夏天仅占3.5%;年灰霾日数整体上呈上涨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中期霾日变化是慢慢上升,在90年代中后期至2004年出现了缓慢下降,而到了2005年后霾日出现了快速上升。影响灰霾日数的年际变化主要因子是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而冷空气的活动、降水等天气、气象条件影响灰霾日数的月、季变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咸宁市6个气象站1960年12月至2013年2月霾天气人工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统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宁市近53年来霾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霾日数中间多南北少,丘陵地区多于沿江地区,年平均霾日数赤壁最多,达16.7 d,嘉鱼最少,仅1.5 d。除赤壁外,其他县市年霾日数呈减弱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占全年的47.7%,春季、秋季次之,分别占全年的25.7%和20.5%,夏季最少,仅占全年的6.1%。咸宁市区霾日12月和1月最多,平均分别达2.1 d和1.8 d,6、7月最少,7月仅0.1 d,有近94%的年份都在6月没有出现霾天气。咸宁市区霾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阶段性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霾日数急剧上升阶段,至80年代初期维持较高的霾日数,存在着2~4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和霾日资料,对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和霾日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雾和霾日数分别为13.8、15.2 d;冬季和秋季的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数最少,春季、夏季、冬季雾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四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2005—2010年年预报准确率为55.2%~6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雨日出现频率越高,雾、霾预报准确率则越高;雨日少,雾、霾预报准确率则相对较低,霾预报难度要高于雾,需加强雾、霾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2004—2013年抚顺市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雾、霾天气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近10年,全年平均雾天气日数为152 d,其中以轻雾日数为主,占雾日的95%;大雾年总日数只占雾日的3%;2008年开始,抚顺市浓雾和强浓雾日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3年浓雾出现4次,强浓雾出现7次。轻雾天气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而对于大雾、浓雾、强浓雾天气秋季最多,夏天次之。霾天气年平均出现日数为75 d,且以轻微霾天气为主,其占总霾天气日数的96%。但2012年开始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逐渐增加,2013年出现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分别为12、2 d。同时,冬季不仅轻微霾日数最多,且轻度霾、中度霾天气日数也最多,说明冬季是抚顺市霾天气的高影响季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1年6月—2016年4月吉林省内霾及烟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同期吉林省环保厅提供的空气质量预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霾(烟霾)日分布特征,可以得到霾或烟霾的主要污染区集中在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及延边东部地区。整体上吉林省月霾日变化呈现"V"型分布,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0月—次年5月都处于霾天气的高发期。并呈现逐年霾(烟霾)日数增加并且区域呈扩大的趋势。吉林省2011年6月—2016年4月霾、烟霾、非优良天气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并且均超过前几年的观测日数总合。前期对霾的识别没有统一的判别标准,判据比较混乱,缺乏可比性,吉林省因为理解问题将部分霾记成烟等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费县2005—2016年的霾日数气象资料,分析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费县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春夏季较少,6月霾天气呈减少趋势,每年的霾日数呈增长趋势。针对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费县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沈阳市浑南区气象观测站2014—2018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霾日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沈阳市霾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最多,夏季最少,10月至次年4月是霾的多发月份。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苏省徐州市气象站1962-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徐州市霾天气的分布特征,阐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产量的危害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来,徐州市霾日数年平均值为16.5 d,在后8 a中霾天气日数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霾天气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霾天气日数在1月出现的最多,其次是2月和12月;霾往往会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最大,霾天气出现时将会使空气质量大幅度降低,使人体诱发呼吸道疾病;霾会降低能见度,对海陆空交通产生严重影响;霾对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沈阳市浑南区气象观测站2014~2018年天气现象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霾日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 a沈阳市霾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最多,夏季最少,10月~次年4月是霾的多发月份。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辽宁省凤城市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近30 a出现霾天气的日数资料,统计分析霾天气的年、季月变化趋势,霾天气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是近3a非常突出;影响凤城地区出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悬浮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增加,风速和空气湿度小,高空平直的西风气流、地面弱的高压场或鞍型场、高空近地层有逆温层。通过对凤城地区霾天气的变化分析和产生条件分析,对做好霾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2013年菏泽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菏泽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3年菏泽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1990年代霾日数较少,2000年之后明显上升.菏泽年平均霾日数为10.8天.菏泽秋冬季霾天气出现多,春夏季出现少.菏泽霾天气95%以上为轻微霾(大气能见度5~10 km),相对湿度在70%~90%的占8成以上.霾日数变化对气温和风速的变化较为敏感.霾天气发生时,一般风速比较小(1~2 m/s),并以N风最多.正变湿和负变压对霾的生成和维持更加有利.连续无降水日数越长,出现霾的概率就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8.85 d/10年。平均霾日数为35 d;最少霾日数2 d,出现在1961年;最多霾日数112 d,出现在2014年;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9年,偏多年数为1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济南霾日数四季变化均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冬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563 d/10年,冬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明显的季节;济南霾日数夏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98 d/10年,夏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缓慢的季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辽宁气象部门最新实行霾预报预警标准,利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朝阳站的能见度、相对湿度和PM2.5资料确定2014年~2016年霾天气日数,分析出朝阳地区霾天气时间分布呈如下规律:朝阳地区的霾天气主要分布在10月~次年3月,其中主要集中在10~12月。霾日最多的月份为2014年10月,有10天出现霾天气。近3年中2015年霾日最多,共有36天霾日,对比2014年和2016年呈现1~3月霾日,明显偏多的分布趋势。朝阳地区的霾天气主要分为全天霾、霾天气过程结束前的午前霾、傍晚至夜间霾。  相似文献   

14.
1979~2009年抚顺地区高低温天气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鑫  全美兰  葛权哲  冯雪丹  王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94-13895,13897
利用抚顺地区3个气象观测站1979~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年际、年代际、月、空间变化统计,探讨抚顺地区高、低温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月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地区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8月,20世纪9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1月,9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高、低温日数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利用西藏日喀则地区7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近30 a的观测数据,分析日喀则地区近30 a大风天气的月际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并说明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日喀则地区的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秋季次之,夏季平均大风日数最少;近30 a来日喀则地区的西部出现大风天气最多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占总大风日数的41.7%,2000-2010年次之,20世纪90年代中大风日数最少,1984年出现了大风日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谢爱琼  伍星  余江华 《北京农业》2012,(30):128-129
利用近30年(1981~2010年)开平市霾日的年、季、月和年距平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开平市霾日呈上升趋势,霾日的年际变化较大;霾日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从多到少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各月霾日变化是当年10月至次年1月最多,5~8月最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资料,对雾—霾天气的年、月、日分布特征和各等级雾—霾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雾—霾天气以轻雾和轻微霾为主,雾占9.1%,年平均雾日为7 d,重度霾和中度霾很少,平均每年约为0.25、0.58 d。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4月,轻雾和霾主要出现在7月至次年1月,轻雾和霾在1月和8月出现双高峰值,轻雾在8月最多,霾在1月最多,春冬季霾明显比轻雾多。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00,14:00最少;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14:00次之,2:00最少。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期是灰霾日数少而缓慢上升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是急剧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7年灰霾日数为变化平稳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并对如何降低灰霾天气的发生频率,以及如何做好灰霾天气预测预警工作作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南宁国家基本站气象站1956~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宁市霾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特点,阐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及其交通安全的危害影响。结果表明,近56年来南宁市霾日数年平均值为20 d,年际变化总体是前45年变化比较平稳,后11年变化则比较明显;霾天气的月季变化非常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最多是12月,最少是7月。中度、重度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的生长危害很大,霾使空气质量恶化,可诱发呼吸道疾病、传染病;霾使能见度恶化,严重影响海陆空交通,事故频发;霾严重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区域气候,使极端气候事件频繁。  相似文献   

20.
2004—2013年抚顺地区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4—2013年抚顺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抚顺地区霾天气的变化规律、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抚顺市霾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波动性较强,近3年来霾日数有上升趋势;霾日各月差异较大,年内基本呈单谷型分布,冬季为霾现象多发季节,夏季霾出现概率最小;随着日均相对湿度的逐渐增大,霾现象出现几率也呈增大趋势;西南风向和偏西风向以及日平均风速≤2.5 m/s更有利于霾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