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罗非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100、400和800 μg·g-1)饲料铅60 d后,对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观察其肝胰脏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铅暴露剂量的增加,罗非鱼肝胰脏中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被铅诱导升高;随着铅暴露剂量增加,罗非鱼肝胰脏病理损伤逐渐加剧.以上研究结果揭示饲料铅可能通过诱导罗非鱼肝胰脏发生氧化损伤而发挥毒性作用,损害其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甘草提取物是否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口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引起建鲤肝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用含甘草提取物的饲料(0.1、0.5和1.0g/kg)饲喂建鲤60d,再腹腔注射0.6μg/kg TCDD,72h后收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生化指标,同时制备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甘草提取物对TCDD诱导建鲤肝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1.0g/kg甘草提取物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LDH和AKP活性,显著提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质量浓度、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P0.05或P0.01)。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甘草提取物处理组可以明显减轻TCDD引起肝组织损伤。提示,甘草提取物对TCDD引起的建鲤肝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甘草提取物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蛋白质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洛氏鱥幼鱼[(6.98±0.01)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混合油脂[V(玉米油)∶V(鱼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蛋白质水平(24.98%,30. 02%,34.99%,40.01%,44.98%)等脂肪(6.0%)的配合饲料,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性,用试剂盒测定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GSSG)。结果表明:洛氏鱥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30.02%和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组(P0.05),30.02%与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ALT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0.01%组洛氏鱥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44.98%组(P0.05),但与34.99%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01%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MDA含量活性显著低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CAT活性、T-AOC、GSH-Px、GSH含量、GSSG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CAT、T-AOC、GSH-Px、GSH、GSSG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综上,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01%时,洛氏鱥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肝损伤并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以研究当归提取物(Extract from Angelica sinennsis,EAS)对肝脏组织的保护和抗氧化作用。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造模,分别测定不同时间和剂量下建鲤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确定出建模的合适注射浓度和作用时间;用添加0.5%和1.0%(质量分数,下同)的EAS饲料,预防性喂养建鲤60 d后,通过测定鲤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来观察EAS的保肝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为15.00%的CCl4-橄榄油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为0.1 mL/10 g体质量)建鲤72 h后,能诱导鲤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MDA大量生成;投喂含0.5%和1.0%的EAS饲料均能显著抑制CCl4致建鲤血清中GOT、GPT和LDH活性的升高(P<0.05),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及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下降;同时,0.5%的EAS还能显著恢复血清中SOD水平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抑制MDA生成。本研究结果表明,EAS对CCl4诱导的建鲤肝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EAS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程度的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体内2种磷酸酶及2种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0.0±2.6)g的健康草鱼幼鱼204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在草鱼幼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鱼油,分别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4.54 mmol/kg)及鱼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3个氧化鱼油组(OX1过氧化值24.86 mmol/kg,OX2过氧化值72.32 mmol/kg,OX3过氧化值172.73 mmol/kg)。试验58 d后取样,分别测定草鱼幼鱼血清、肝胰脏、脾脏、肾脏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血清和肝胰脏AST/ALT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氧化鱼油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及OX1、OX2组肠道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2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X3组血清、OX2组肝胰脏及OX2、OX3组肠道中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OX3组肾脏中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OX1、OX2组背肌及OX2、OX3组肠道中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和肝胰脏中AST/ALT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血清及不同组织中的AKP、ACP、AST及ALT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鱼油氧化程度加深,草鱼幼鱼各组织细胞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镉对褶纹冠蚌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褶纹冠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1 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被显著诱导;在2 mg·L-1 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暴露48h被显著地诱导,其后开始回落,但是依然被显著地诱导.褶纹冠蚌经不同浓度Cd2+处理后,肝胰脏的GPX活性显著被诱导;血清中的GSH含量先显著上升,在48 h时达到峰值后显著下降;血清和肝胰脏的H2O2均被诱导;肝胰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褶纹冠蚌肝胰脏中SOD活性和血清中GSH含量可以用来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镉污染.  相似文献   

7.
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肝组织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建鲤随机分为6个组,即空白对照组(CK)、模型组(CCl4)、枸杞多糖药物对照组(LBP CK)、处理组(LBP 0.1 g·kg-1、0.5 g·kg-1、1.0g·kg-1),连续饲喂60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按体重0.05 m L·10g-1体内注射30%CCl4-植物油混合液,72 h后收集肝组织及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一系列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30%CCl4-植物油可诱导建鲤急性肝组织损伤。1.0 g·kg-1的枸杞多糖能有效降低建鲤血清中GPT、GOT、LDH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提高肝组织中T-AOC、CAT、GSH-PX、SOD、GSH及TP含量(P0.05);0.5 g·kg-1枸杞多糖对血清中GPT的降低及肝组织中SOD、T-AOC和Alb的提高均有显著作用(P0.05);0.1 g·kg-1枸杞多糖对血清及肝组织中生化指标无显著效果。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以四氯化碳(CCl4)构建建鲤体内急性肝损伤模型,对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护肝作用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含有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和低、中、高剂量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联合中草药的饲料投喂60 d后,各组建鲤腹腔注射30%CCl4,注射剂量为每1 g鱼体注射0. 005 ml,禁食72 h,以诱导建鲤急性肝损伤。通过测定各组建鲤生长指标、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炎性细胞因子m RNA的表达情况,观察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用药的保肝效果。结果显示:甘草次酸单味用药及中、高剂量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建鲤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能显著抑制CCl4导致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升高,显著恢复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抑制丙二醛(MDA)生成,能显著抑制C-Rel、i NOS、IL-1β、TNF-α、IL-6和IL-8表达量的升高;与姜黄素、甘草次酸或香菇多糖单味用药相比较,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联合用药的保肝效果更明显,随着联合用药剂量的升高,作用愈加显著。说明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用药,对CCl4诱导的建鲤肝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细毡毛忍冬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差异。通过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检测大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活性以及肝脏指数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研究细毡毛忍冬的保肝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细毡毛忍冬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ALP、TBIL、LDH和γ-GT的活性和减少肝组织MDA含量(P0.05,P0.01),并升高肝组织SOD,GSH-px的活性以及大鼠血清中ALB、GSH的活性(P0.05,P0.01),该研究表明细毡毛忍冬对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醇提物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精密肝切片培养技术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TCDD)对建鲤肝组织的损伤作用,将精密肝切片组织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将不同浓度TCDD(浓度设定为0.00、0.05、0.10、0.30、0.60μg/L)处理肝切片3 h后,收集上清培养液及肝切片组织测定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等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TCDD浓度在0.30μg/L时,对精密肝切片组织损伤较大,可以显著提高上清培养液中GPT、GOT、MDA的含量,显著提高切片匀浆上清液中LDH的活性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可以显著降低切片匀浆上清液中ATP、GSH-PX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降低上清培养液中SOD活性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采用TCDD进行急性染毒后,可以造成建鲤肝组织的损伤,使机体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产生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10~35g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肝胰脏发育及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用SPI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幼建鲤肝胰指数、肝胰脏中的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活力以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随着SPI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蛋白酶活力均极显著下降(P<0.01),肝胰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SPI替代鱼粉蛋白后,可引起幼建鲤消化能力下降,肝胰脏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受阻,胰蛋白酶和凝乳蛋白酶的活力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SPI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引起上述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硒对氧化应激小白鼠肝脏酶活的影响,选取45日龄36只健康昆明品系雄性小白鼠,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硒的水平0.3mg·kg-1 W,腹腔注射10mg·kg-1 W的生理盐水);2组为低硒应激组(硒的水平0.3mg·kg-1 W,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mg·kg-1 W);3组高硒应激组(硒的水平0.6mg·kg-1 W,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mg·kg-1 W)。试验结束后,屠宰所有试验小白鼠,摘除眼球采血,分离出肝脏,测定MDA、T-AOC、GSH-PX、LDH、ALT、ASTD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硒应激组GSH-PX活性、T-AOC水平极显著降低,MDA浓度极显著升高;高硒应激组GSH-PX、T-AOC含量差异不显著。低硒应激组与高硒组之间ALT和ALP活性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ALT活性显著,ALP活性极显著增高,高硒应激组LDH、ALT和ALP活性差异不显著,低硒应激组和高硒应激组之间差异显著。0.6mg·kg-1 W硒对D-半乳糖诱导的肝脏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硒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郭婷  马园园  田鹏  刘燕  袁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2-13834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 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 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 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 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 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 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体重为(7.31±0.12)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虾青素不同添加量(0、100、400、700、1 000、1 300、1 600 mg.kg-1)对锦鲤血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00~1 600 mg.kg-1(X3~X6组)虾青素,可显著提高锦鲤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在此范围对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无显著影响,添加700 mg.kg-1(X3组)虾青素,可以显著提高锦鲤血糖(GLU)含量,同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1X2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除100 mg.kg-(1X1组)外的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虾青素没有对锦鲤乳酸脱氢酶(LDH)和过氧化氢酶(CAT)产生影响。上述研究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提高锦鲤免疫功能,综合经济效益角度建议,饲料中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700 mg.kg-1。  相似文献   

16.
以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Diel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重金属锌(Zn)、铜(Cu)、铅(Pb)、汞(Hg)、铬(Cr)、镉(Cd)在不同质量分数(a,b,c)胁迫下小叶丁香叶片解剖学特征,并应用石蜡切片法配合显微摄影技术,对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以及叶片总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加6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升高,小叶丁香栅栏组织的厚度在逐渐变厚,海绵组织的厚度逐渐变薄,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也随之增加,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以及叶片总厚度变化不大。小叶丁香在不同质量分数重金属胁迫下均表现出抗性,对重金属Zn抗性作用大小为Zn(100 mg.kg-1)>Zn(200 mg.kg-1)>Zn(150 mg.kg-1);小叶丁香随着重金属Cu的质量分数增加抗性越来越强,Cu(300 mg.kg-1)>Cu(200 mg.kg-1)>Cu(100 mg.kg-1);小叶丁香只对Pb(50 mg.kg-1)产生了抗性,随着Pb质量分数的增大,小叶丁香对重金属Pb的抗性逐渐减弱,说明浓度越低抗性越强(Pb(50 mg.kg-1)>Pb(100 mg.kg-1)>Pb(150 mg.kg-1));小叶丁香对重金属Hg的抗性大小为Hg(2.00 mg.kg-1)>Hg(1.10 mg.kg-1)>Hg(0.20 mg.kg-1);小叶丁香对重金属Cr抗性作用为Cr(100 mg.kg-1)>Cr(150 mg.kg-1)>Cr(200 mg.kg-1);小叶丁香对重金属Cd抗性作用大小为Cd(1.75 mg.kg-1)>Cd(1.00 mg.kg-1)>Cd(0.25 mg.kg-1),研究结果为在重金属污染区选择抗性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CP)的4个水平分别为26%、30%、33%和36%,可消化能(DE)的两个水平分别为13.5 MJ/kg和14.5 MJ/kg。选用建鲤幼鱼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在规格为3.0 m×1.0 m×0.8 m的水箱中,每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改善(P<0.05);其中,CP36DE14.5组和CP33DE1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P26DE13.5组、CP30DE13.5组和CP33DE13.5组(P<0.05),但与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1);此外,氮保留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肝体比和全鱼脂肪含量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而水分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受饲料组成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蛋白质水平为33%,能量水平为14.5 MJ/kg时,建鲤幼鱼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建鲤幼鱼能对无氮浸出物有很好的利用效果,并对蛋白质有一定的节约效应。研究亮点:本实验首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能量水平下建鲤幼鱼的适宜蛋白质需求量。此外,饲料的能量水平是由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调节的,因此也就间接考察了建鲤幼鱼对无氮浸出物的利用能力以及其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本试验采用的是应用型饲料,更贴近实际生产,可以为建鲤饲料的科学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模拟镉胁迫生长土壤环境中龙葵的抗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内模拟土壤中镉(Cd)不同质量分数(0、5、10、25、50、100、200 mg·kg-1)胁迫龙葵生长,测量超富集Cd龙葵生物量及叶片中的部分抗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容器模拟180 d后,土壤中Cd质量分数低于50 mg·kg-1时,龙葵的生物量与对照无差异;土壤中Cd质量分数为200 mg·kg-1时,龙葵生物量与对照比,差异极显著。长期Cd胁迫,土壤中Cd质量分数为200 mg·kg-1时,丙二醛质量分数最高;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着Cd质量分数增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峰值出现在Cd质量分数为50、100 mg·kg-1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土壤中Cd质量分数增加,呈现不规则状态。在土壤中Cd质量分数为50、100、200 mg·kg-1的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高。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土壤中Cd质量分数增加,大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峰值出现在土壤中Cd质量分数为25 mg·kg-1时。龙葵在土壤中Cd质量分数一定范围内,抗逆性强,潜在的增加植物组织吸附Cd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对国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国槐(Sophora japonica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5个铅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1)交互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国槐幼苗叶片POD、SOD酶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单一的水分胁迫、铅胁迫相比,交互作用对SOD、POD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国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的趋势。在铅含量<2000mg.kg-1条件下,交互胁迫的国槐幼苗叶片MDA含量低于单一水分胁迫处理,表明国槐在交互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比单一水分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小;国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较不敏感,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铅含量500mg.kg-1和40%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40%水分胁迫下,重金属铅和水分胁迫对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有协同促进作用。适当的交互胁迫(铅含量300、500mg.kg-1和40%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国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