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向阳  陶军 《食用菌》2006,28(2):38-39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拳头产品,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禁伐,段木木耳产量锐减。市场空缺较大,我们从2002年3月到2004年9月进行了黑木耳仿木立体栽培研究,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效果,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50%以上,占地缩减70%以上。并使栽培季节延长1~3个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以段木栽培为主,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县近年来在东北黑木耳栽培的基础上,结合南方的气候研究总结以袋栽香菇模式科学采用北耳南栽,  相似文献   

3.
广西兴安县自2006年露天栽培黑木耳成功,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几年的实践证明黑木耳露天栽培,虽然投资少,操作简便,但也有不足,主要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天气影响,产量不稳定。2010年笔者进行黑木耳大棚栽培,与露天栽培相比,效益明显。现将黑木耳大棚栽培技术及栽培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黑木耳段木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首位。由于长期进行段木栽培,耳木资源已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栽培的要求。多年来,国内许多地方曾进行了大量的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黑木耳子实体丛生,产品质量较差,不受市场欢迎;二是出一批耳后培养基易酸化霉烂,产量及效益欠佳,从而影响黑木  相似文献   

5.
反季节代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料栽培黑木耳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对食用菌栽培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袋栽黑木耳虽然发展速度较快.技术也不断的进步.但是产量时高时低.时好时坏的不稳定性.使不少生产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生产实际中观察.产量的高低.有时不分新老栽培户.从栽培季节上看也找不到可靠的规律性.至于配方、营养成分等.目前也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理论根据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黑木耳的产量不稳定呢?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南方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在遮阳棚内的最佳摆放模式,在初始摆放模式为“一”字型条件下,测量“一”字型不翻堆(Ⅰ)、“一”字型翻堆(Ⅱ)、“#”字型不翻堆(Ⅲ)不同部位(顶层、中层和底层)菌袋内的温度和产量;测定20、25、30、35、40℃黑木耳菌丝在培养皿内的生长速度和与菌丝活力相关的代谢酶(漆酶和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Ⅰ、Ⅱ、Ⅲ的中层和底层菌袋日低温平均为30、28~31、24℃,菌袋间温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平均单袋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在30、35℃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酶活性较高;“一”字型不翻堆模式有助于维持发菌期间菌袋的温度稳定性,其菌丝活力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申进文  郭恒  程雁  范迪宽 《食用菌》2006,28(6):40-41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丙艳  王其庄 《食用菌》2010,32(1):52-53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的最南端,被誉为黑龙江省的小江南。由于距离日本海有60km的距离,所以这里冬季不太寒冷,夏季不太炎热,昼夜温差大,雨热同行,特别适合食用菌生长。2007年我县被授予全国黑木耳第一县。全县70%的农民以种植黑木耳创收。2008年全县总计种植黑木耳已达到5.6亿袋,产量达到2.24万t以上。东宁县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的《温暖工程》黑木耳栽培技术培训,让农民就业不离村,创收不离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胡枝子作为秋季栽培黑木耳培养主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的影响及培养料拌料前预湿焖料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枝子培养料栽培添加30%以上阔叶木屑,拌料前预湿焖料,培育的黑木耳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长势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特产之一,在食用菌产品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袋栽黑木耳的子实体肉厚、色黑、口感好,商品价值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山区、林区等地的地方经济支柱产业[2]。袋栽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后熟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黑木耳出耳质量和产量,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真姬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菇后熟研究有相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大,木屑原料的供应问题日益严重。农作物秸秆来源广、产量大、种类多,并且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栽培食用菌的理想原料。目前,利用秸秆栽培黑木耳已成为相关部门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秸秆栽培黑木耳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我国黑木耳产量居世界之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由于林木资源的相对短缺,椴木栽培食用菌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利用杂木屑、麸皮、棉籽壳等农副产品资源进行代料栽培,已成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新途径。黑木耳916为浙江省主要黑木  相似文献   

13.
林下栽培黑木耳高产高效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林下栽培黑木耳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研究了不同配方料黑木耳产量表现,林下栽培黑木耳应选择的最佳林果树种和留枝量,以及黑木耳的最佳摆放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一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我省食用菌产销全面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目前已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一)生产上规模,产值上台阶。根据对45个食用菌主产县(市)的调查,1992年全省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黑木耳、草茹等食用菌品种的鲜菇产量达22万吨,产值(不包括加工增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代料作畦摆袋出耳的操作管理即简称为地栽黑木耳。地栽黑木耳是按野生黑木耳的生活条件进行人工模拟管理,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15~25℃温度条件下,湿润、凉爽、大雾、微风,很适合黑木耳生长,展耳后产量质量有保证,又不易被杂菌污染。1997年特殊干旱,特别是黄土高原,地栽黑木耳需要多次喷水加湿与降温,1998年雨水多,提高了地栽黑木耳场地与空气相对湿度,但也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管理好地栽黑木耳,现就有关方面问题进行总结。1 浅畦利于黑木耳摆袋出耳管理作畦深10~15cm、宽100cm,长根据场…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龙泉市于2002年开始发展代料黑木耳生产,规模急骤扩大,2013年全市生产量达到1.8亿袋,产值5.4亿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但近两年农民普遍反映,黑木耳生产中出现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的现象。为此,我们对代料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高产优质栽培必须把握好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黑29'黑木耳为试材,以稻草为栽培基质,研究了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对黑木耳菌丝生长、产量及污染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稻草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稻草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供试配方中,配方2(木屑58%、稻草20%、麦麸20%、石膏1%、葡萄糖1%)栽培的黑木耳产量与配方1(传统配方)接近,可以作为适宜配方进行黑木耳栽培.  相似文献   

18.
浅谈黑木耳代料栽培隋进清,徐立(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食用菌研究所153031)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专家和广大栽培者的共同努力,使栽培技术日趋完善。至目前,全国不少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商品化栽培生产。由于黑木耳生长缓慢,好气性强,对温度...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出以稻草、木屑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地栽技术措施,在60~80d内,每100kg干原料产干黑木耳8~12kg的高产新技术。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 良种的选择 耳种的优劣,是地栽黑木耳的成败、产量的高低及品质优次的关键。地栽黑木耳的优良菌种,必须具备:菌丝体活力旺盛,具特有的抗杂能力,在常规条件下,极易定向出耳及易形成耳基,耳片伸展快、朵大肉厚、质地柔软,形成至成熟期为10~15d。象我所选育的秦巴98号代料黑木耳品种,除具有上述优势外,还有朵大、单朵干重可达10~15g、…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伊春林区引进段木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黑木耳栽培由过去的小范围零星生产状态到现在各县、区、局、林场、经营所均大量栽培,黑木耳栽培生产已初具规模,栽培黑木耳成为林区职工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几年在伊春地区产生了轰动效应,政府部门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把其做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为黑木耳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掀起了一个栽培黑木耳的热潮。在其影响下,伊春林区的黑木耳产业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针对目前伊春地区黑木耳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