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北角,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总面积22400hm2,栖息的鸟类有310种,数量多达数100000只。论述了鄱阳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其功能进行了综合概述和评价,针对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省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保护区内维管植物共计50科165属414种;鸟类13目28科137种;兽类5目15科38种;两栖类动物1目2科3种;爬行类2目3科3种;鱼类有1目2科15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中国特有属植物5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7种,Ⅱ级保护鸟类20种,我国特有鸟类7种;国家Ⅰ级保护兽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7种,我国特有兽类6种.笔者选取了生物多样性、稀有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面积的适宜性以及自然属性5个方面17个赋值指标,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总评价得分为73.5,表明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福建省泉州市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泉州市建设生物多样性总体目标及“九五”规划和保护工程建设现状,并提出“十五”期间进一步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实施规范管理,扩大保护规模,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太湖湖滨防护林建设对区域生态改善效应研究,为今后太湖防护林建设及生态效益改善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太湖宜兴地区太湖湖滨防护林,分别探讨防护林地和农田中土壤状况、植物多样性变化和地表径流特征,分析不同林地土壤性质差异及相应的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通过湖滨防护林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土壤渗透性,增强土壤持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结论]湖滨防护林建设能改善土壤状况,有效改善区域环境,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太湖环境综合治理中切实有效的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扎龙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调蓄洪水、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服务、调节局地气候、补充地下水等。近5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区域气候的相互作用下,扎龙湿地生态特征发生负面变化。具体表现如下:水资源严重不足;水环境恶劣、水体净化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产能力的不可持续性;调蓄洪水能力降低等。为了阻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针对湿地的退化原因,提出了恢复湿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湿地生物利用与农业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加强法制建设与湿地科学研究,综合整治,建立生物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利用模式和具有湿地特色的产业结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湿地生态脆弱性的驱动力系统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泽湖湿地具有地质地貌基底性脆弱、南北气候过渡带影响的界面性脆弱、旱涝灾害频繁的波动性脆弱、生物多样性面临胁迫性的脆弱、水质污染的介入性脆弱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干扰性脆弱。AHP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显示:洪泽湖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为3.155 4,已呈显著的中度脆弱。评价结果同洪泽湖湿地脆弱性分析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湿地分类与分布特征及水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水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湿地景观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湿地景观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提供生态服务的作用。湿地公园兼具休闲游览、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普教育的作用,对湿地公园进行合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冷水滩湘江湿地公园为例,提出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方式,为促进湿地公园合理建设、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是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核心问题,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对生态环境良好、物种丰富的地区尤其重要。该文应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A-Markov)模型建立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乐东县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模型,获得了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结果较2009年更合理,其中建设用地布局更加集中,北部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区内建设用地大部分转变为林地,滨海地区在发展旅游建设的同时海岸带生态资源得到保护;耕地元胞单元增加,且增加部分主要分布在西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一般区。预测结果突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乐东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南中部生态功能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中部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经调查,保护区内的尖峰岭、五指山陆栖脊椎动物分别占全国的16.3%和12.7%;尖峰岭有国家I级和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41种,占全国的16.0%;保护区热带原始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标达到5.19-6.28,即便40年天然更新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指标也达到了4.77.  相似文献   

13.
江河源区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河源区西部、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都毗邻生物多样性中心,生态系统多样,物种较丰富。这种生物多样性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以其环境为生存条件,因而比较独特,不乏特有种、珍禽异兽、名贵药材和受到国家保护的物种。全面了解江河源区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将有利于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银川平原草甸湿地表层土盐分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平原湿地属于典型的绿洲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还有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及较高的生产力,但由于其地处于易发生盐分累积的区域,因此,找出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盐分的空间累积特征,对了解银川平原水盐迁移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重要。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银川平原草甸湿地植被的分布特征,草甸湿地土壤盐化等级的划分,盐分累积状况,该研究共设置样地57个,样方123个,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7个群系。根据土壤表层全盐含量0~20 cm,把研究区土壤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它们对应的含盐量分别为≥10、[4~10)、[2~4)、[1~2)和1 g/kg。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盐分呈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空间变化;不同草甸植被类型的含盐量大小为盐生草甸典型草甸湿生草甸;不同地形部位草甸的盐分含量表现为干湖滩洪泛平原堤外湖滩湿湖滩渠边沙滩,地下水埋深和水盐循环过程是盐分分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全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保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选取了生境质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为评价参数,来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再借助空间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了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结果显示,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总面积达37 662.6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37%,涵盖了582种指示物种,占全部指示物种数目的94.0%。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共有6个,分别是:黔东北—梵净山、佛顶山为中心的高中山、中山山地;黔北大娄山区及赤水河、习水河河谷;黔东南雷公山、月亮山区及都柳江河谷;荔波—独山喀斯特低中山地;黔西北威宁草海高原湖泊;黔西南南盘江、北盘江及红水河谷。通过分析结果,建议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调查和长期动态监测,并利用3S技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矩阵式插钎法对盐湖防护体系不同防护功能区地表进行野外观测,探究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地表蚀积特征。结果表明: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不同防护功能区地表蚀积月际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主要以风蚀为主,防风阻沙带和盐湖防护林带主要以风积为主。地表沉积物质由外向内趋于细化。流动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粒度组成主要以细砂和中砂为主;防风阻沙带和盐湖防护林带粒度组成主要以极细砂和细砂为主。盐湖防护体系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分选系数、峰态和偏度分别为1.66~3.32,0.99~2.91,1.23~2.05和-0.08~-0.89。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态随着盐湖防护体系由外向内逐渐增加。总体看来,盐湖防护体系营建使地表沉积物趋于细化,有利于土壤细粒物质沉积,对地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淮河洪泽湖洪涝灾害特征与成灾本底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正伟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90-92,273
从介绍洪泽湖概况入手,分析了洪泽湖洪涝灾的特征,即:洪涝时间上的历史延续性与阶段性,洪涝类型的多元性,洪涝成灾空间趋于集中、频度增大,灾害的经济损失日趋增加.从灾害系统的本底特征上探讨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认为:典型洪涝孕灾区的过渡性地理位置是导致洪涝发生的大环境背景原因;流域暴雨降水高度集中的特征是洪涝的触发器;黄河夺淮历史和泥沙淤积而成的“悬湖”和“倒比降”的脆弱性地形地貌是洪涝发生的历史根本原因;下游排洪通道标准低、行洪能力不足以及库容和湖面减小的影响都加重加大了洪涝灾害的程度和频次.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邛海湖湿地水生维管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邛海湖湿地现有水生维管束植物77种,隶属于25科50属。其中,蕨类植物5种,隶属2科3属;被子植物72种,隶属23科47属。从植物生态类型和生活型方面来划分,邛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可分为湖区水生维管植物、河口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三种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湖泊的北面、西面和南面。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邛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7种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性分布型植物种最多。邛海湿地自然着生的水生植物群落破坏严重,挺水植物以上群落基本消失,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区锐减,分布深度退缩,分布密度减小。针对邛海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该研究为邛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詹乃才  刘云根    王妍    梁启斌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167-172
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探讨岩溶湖滨湿地在湖岸—湖心过程中沉积物全磷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湿地挺水植物茭草全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普者黑湖滨湿地沉积物w(TP)空间变化规律明显,水平方向总体按照湖岸—湖心方向依次递减,且变化范围分别为0.68~0.42 g/kg(0—5 cm),0.65~0.35 g/kg(5—10 cm)和0.59~0.27 g/kg(10—15 cm);垂直方向沉积物w(TP)均以表层最高,并依次向下层递减;(2)湿地植物茭草茎中TP含量沿湖岸—湖心方向总体呈现递减的变化规律,茭草叶对TP的吸收量明显高于茎的吸收量,且叶中w(TP)约为茎含量的1.35倍;(3)湿地植物茭草茎w(TP)与沉积物w(TP)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性,茭草叶w(TP)与沉积物w(TP)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servation units among invertebrates are complicated by low levels of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particularly among aquatic taxa. Accordingly, biodiversity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in communities of aquatic invertebrates, as revealed by high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cryptic species. We analyzed PCR-amplified portions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I (COI) gene and 16S rRNA gene for amphipods in the Gammarus pecos species complex endemic to springs in the Chihuahuan Desert of southeast New Mexico and west Texas. Our analyses uncover the presence of seven separate species in this complex, of which only three nominal taxa are formally describ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geography, with many present only in one spring or one spatially-restricted cluster of springs, indicating that each species likely merits protection under the 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 We present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habitat fragmentation, long-distance colonization, and isolation-by-distance have occurred at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within this system to produce the lineages that we report. We show that patterns detected in the G. pecos species complex also correlate with endemic fishes (Gambusia spp., pupfish) and hydrobiid snails. Our results provide clues important for future biodiversity investigations in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aquatic habitats, and shed light on the understudied and underestimated levels of biodiversity present in desert spr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