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川硬皮肿腿峰中间寄主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硬皮肿腿蜂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2.
用栗山天牛幼虫做寄主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管氏肿腿蜂是一些蛀干性害虫的幼虫和蛹体外寄生天敌的特性,选择栗山天牛幼虫为寄主, 采取混合接蜂法繁殖管氏肿腿蜂技术, 成本低, 繁殖率高, 从而达到防治栗山天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打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2017年林场用双条杉天牛幼虫做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500  相似文献   

5.
天牛克星——川硬皮肿腿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林业科技》2000,21(3):79-80
川硬皮肿腿蜂 ( 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系四川农业大学林业园艺学院周祖基 (教授 )在主持“杉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期间发现 ,并经肖刚柔教授鉴定的寄生天牛的新种 ( 1 995年 ,肖刚柔 )。我们对其生物学、生态学、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在繁蜂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使生产周期和繁蜂量获得极大的改善。目前 ,只要提前 4个月定购 ,届时即可提供足量的生产防治用蜂。1 应用范围川硬皮肿腿蜂为钻蛀性害虫的外寄生昆虫 ,有较好的寄主搜寻和抗逆性能 ,因此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钻蛀害虫 ,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续控制作用 :…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铃虫繁殖天牛肿腿蜂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我所从1975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对该蜂进行研究,取得了林间放蜂防治杉天牛幼虫寄生率达70%左右的效果。但由于寄主缺乏,繁蜂量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各地繁蜂都是靠林地砍伐林木搜集寄主的,这既花工,又浪费木材,而且还远远满足不了大量繁蜂的需要。我们经过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1.
天牛的人工饲养不仅能够搞清其生活场所隐蔽的生活史,有利于制订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而且能及时地为有关的其它实验提供充足的虫源,从而加快整个研究的进程。天牛的饲养包括寄主木段饲养法,韧皮部饲养法和用人工饲料饲养,其中天牛的人工饲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肿腿蜂是多种钻蛀性害虫的优良天敌,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退化的现象,肿腿蜂的复壮则有利于对钻蛀性害虫持续有效的控制。目前肿腿蜂复壮的主要途径有:直接采集野外蜂种作为扩繁材料;加入野外亲本更新血统;改善扩繁方式;改变长期饲养的环境或饲料等。  相似文献   

12.
肿腿蜂(Scleroderma spp.)是一些钻蛀性害虫幼虫及蛹的体外寄生天敌。繁殖该蜂的寄主许多地方主要靠解剖虫害木及有虫枝取幼虫来繁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肿腿蜂的大量发展。为寻找较理想的中间寄  相似文献   

13.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氏肿腿蜂是青杨天牛、青杨虎天牛、光肩星天牛等钻蛀性害虫的体外寄主天敌。本文以青杨天牛为繁殖寄主,介绍了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及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习性观察、室内繁蜂和野外放蜂防治试验,总结了利用黄粉甲作为中间寄主繁殖川硬皮肿腿蜂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肿腿蜂科(sethylidae)昆虫是鳞翅目和鞘翅目钻蛀性害虫的重要寄生天敌。1978年秋我们自广东化州、河北望都得到肿腿蜂(Scleroodema sp.)蜂种,在室内结合繁蜂作了一些观察,并在野外做了放蜂防治青杨天牛的初步试验。温湿度试验:在18、22、26和30℃恒温箱内进行繁蜂试验,结果以26℃生长发育最好,发育天数为:卵期4.6天,幼虫期11.4天,茧蛹期18.3天;成虫寿命雌蜂为65.8天;30℃卵期为3.5天,幼虫期8.5天,茧蛹期12.6天,雌蜂35.2天,由于温度高,  相似文献   

17.
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属膜翅目、肿腿蜂科。是一些钻蛀性害虫的幼虫和蛹体外寄生天敌。本试验的蜂种引自河北林业专科学校。从1978年冬~1981年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繁殖利用等进行了研究。并对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梨眼天牛(Cureouma poyuhei Thomson)、花椒黄带虎天牛(Calloides magnificus pio)、家茸天牛(Semanapas lifaseia Tas)、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及低温储存对其子代的影响,选择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蜜蜂Apis cerana幼虫、蜜蜂蛹、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幼虫作为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观测其子代出蜂量,雌雄比和体质量,比较低温储存不同时间后不同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的死亡率和寄生率。结果表明:不同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雌雄比差异不显著,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子代蜂出蜂量最多,而黄粉甲蛹繁殖的子代雌蜂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寄主繁殖的雌蜂;在3℃和6℃下,由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储存时间最长,而黄粉甲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储存时间最短;同种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在6℃下比在3℃下的储存时间长。随着低温储存时间的延长,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呈下降趋势,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管氏肿腿蜂最长可储存70 d,而黄粉甲蛹、蜜蜂幼虫和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最长可储存45 d。  相似文献   

19.
青杨天牛是我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为害多种杨树的嫩枝和幼树树干,在我区普遍发生,有些地区危害十分严重。青杨天牛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在髓心处蛀成坑道,被害处形成纺锤形虫瘿,易使枝梢干枯、风折,造成树冠畸形,秃头或形成“小老树”,影响造林质量。由于青杨天牛幼虫在幼干和枝条内部为害,给防治工作造成困难,致使青杨天牛逐渐扩散,为害越来越严重。山东省于1975年,在青杨天牛幼虫体上发现了天敌——肿腿蜂。近年来,河北、山西等省及我区土默特左旗等地已引进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中间试验。通过观察研究认为:肿腿蜂钻蛀性强,对青杨天牛寄生率较高,可在室内大量繁殖,繁蜂工  相似文献   

20.
在摸清双条杉天牛和管氏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采自西山的管氏肿腿蜂进行了人工繁蜂、放蜂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优良繁蜂寄主,掌握了繁蜂技术及林间放蜂技术,并在西山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9年来共繁蜂6037万头,本场放蜂4865万头,防治面积2371.7公顷,防治效果为8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