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姚县重视飞播区幼苗管护,播区幼苗出土均匀,长势喜人。去年五月下旬,省林业厅用飞机在大姚县的金新、西山、龙街和姚安县的光木山等四个播区进行播种,共播下云南松、思茅松302,220亩,为了管好播区林地,大姚县革委及时颁布了护林布告,规定了管护措施和奖惩办法。飞播一结束,县革委立即发出对播区实行判山育林的通告,同时召开管护工作会议,成立播区管护委员会和管护小组,委派负责同志专抓这项工作。管委会在播区建立了二十五个护林点和观测  相似文献   

2.
<正> 内乡县自1981年开始,已连续八年在北部山区的七里坪、板厂、马山、赤眉、西庙岗等六个乡(镇)飞播造林25.4万亩,经过几年的封山和护林管理,播区成效比较显著。但由于飞播造林受坡向、植被盖度,气象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播区内出苗不均,仍存在疏苗地段和片状荒山。不仅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也给管护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很难实现“飞一播区成一片林”的目的,更难达到五年内在我县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年来飞播成效调查发现,虽然造成飞播失败的因素很多,有天气原因,也有播区立地条件等原因,但管护不好,经营管理不当仍是飞播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飞播林的管护与经营管理必须做到“一分播,九分管”,“种  相似文献   

4.
岐山县飞播造林始于1988年。目前,全县播区总面积19.01万亩,有效面积16.55万亩。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多年来,县林业局一直把播区管护作为飞播造林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 多年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仅看其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还要看其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油松幼苗在播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和成林过程,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飞播造林效果以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试验区自然概况试验是在延安地区宜川县的甘义沟播区(1976年飞播)、圪背岭播区(1977年飞播)和木头沟播区(1978年飞播)进行的。这三个播区均属黄龙山余脉,海拔高900-  相似文献   

6.
宝鸡市从1980年开展飞播造林,1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造林规模有了新的突破。全市飞播造林作业面积达到202万亩,其中实际完成面积163万亩,复播39万亩。万亩以上的播区有69个,占到播区总数85个的81%。“八五”期间,每年飞播造林15万多亩,较飞播初期扩大了3倍。飞播的县区也由原来  相似文献   

7.
<正> 1988年7月下旬,我们按照《河南省飞播造林工作细则》要求,在中站区龙洞乡的桑园、赵庄两个行政村开展了油松飞播造林作业。1989年4月初对播区进行了出苗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桑赵播区是我市自1984年开展飞播工作以来飞播效果最好的播区之一。现仅对该播区种子在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出苗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自然规律,为今后油松飞播造林在播区选择、植被处理和补植补播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以来,飞播工作开始进入地类交错、宜播地比较分散的地区,采用现行播区规划设计方法,宜播面积率往往低于部颂规程要求。笔者根据这一要求,在飞播造林区划中采用播区综合取舍方法,对播区类型进行设计,商洛地区通过合理取舍,把播区宜播面积提高5%,成本降低5%。进一步提高了飞播成林效果,扩大了飞播造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飞播造林播区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选择播区是飞播造林的第一步工作。正确地选择播区是飞播造林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过去,有的地方飞播造林效果不佳,甚至失败,播区选择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播区选择受着播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何权衡利弊,正确评  相似文献   

11.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位于宁强县城以北,是宁强林业的北大门。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实验林区以五丁关播区为中心,连同周围茅庵寺、滴水铺、旋家坪和四道水共五个播区,总面积18.8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1.44万亩,成林面积8.67万亩。而五丁关播区设计面积5900亩,实测面积6800亩,成林面积 5396亩,占实测面积的79.3%,是我县飞播造林成效最好的播区。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1984年经省上批准建立为全省油松飞播实验林区,又将80年代初期飞播成功  相似文献   

12.
洋县自1982年起连续8年开展飞播造林,累计在12个播区飞播造林49.12万亩,有效面积35.92万亩。在飞播中,我们始终坚持播、管、补、封相结合,以补促播,以封保播,每结束一个播区,就及时查苗,根据成苗  相似文献   

13.
一、进一步提高播区勘察设计质量飞播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施工面积集中,投资额大,播前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各级都应重视这项工作。要在飞播宜林地概查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踏开步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每个播区,在飞播的前两年,应由林业勘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踏勘,调查飞播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及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投资概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飞播前一年,应进行以炼山为主的植被处理,并退耕陡坡农田。播区设计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1.缩小播区,提高播区有效面积率。我省农田开垦指数高,荒山与农田、牧场插花相当普遍,加之近年来飞播造林工作的发展,适宜飞播连片的大面积荒山、荒地愈来愈少,致使目前所选设的播区宜林面积率亦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分析梅县地区山地广阔,山地总面积1,881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加快荒山绿化,从1968年开始,在丰顺、五华、兴宁等县的15.6万亩山地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至1984年止,总飞播面积达473.15万亩,获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冬至1984年初,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普查队185人,对1980年前飞播造林的85个播区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区飞播造林成效保存面积占播区有效宜林面积30%;蕉岭县的播  相似文献   

15.
<正> 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率高,能深入边远山区的优点,是加速荒山绿化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飞播作业技术与设备的限制,不能够达到一次成林的目的,所以如何搞好飞播区播后建设是飞播造林工作重要课题之一。辉县市近几年来在加强播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播后管护,及时进行补造,集约经营飞播林区是巩固扩大飞播成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在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昔日黄沙埋门槛,沙进人退泪涟涟;今朝粮丰畜又旺,绿色卫士功无边。”这是当地牧民们专为歌颂护林员木伦而唱的歌。 1978年,国家在木伦的家乡搞了1.2万亩飞播试验区。由于飞播植物是灌木和草,管护难度很大。上级选定木伦为播区护林员,从此,他一干就是  相似文献   

17.
《河南林业科技》1989,(3):47-49
<正> 立地条件是进行飞播造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多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改变飞播地的立地条件,正确地选择播区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对栾川县飞播区采用成数抽样法进行成效调查所得到的不同立地条件下飞播成效差异的简析,谈谈对播区选择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飞播造林对树种选择的局限性以及立地条件对树种要求的严格性,使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建水县1995年飞播造林播区设计中立地条件与树种设计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今后提高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10月7日在昭平县召开的全区飞播造林管护利用工作会议上,区林业厅钟国华副厅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区林业厅副厅长钟国华指出:飞播造林,要坚持走播区办林场,林场管播区的道路。今后飞播造林一定要办林场,并作为安排飞播造林的必要条件,不办林场的不安排飞  相似文献   

20.
<正> 太行山南端自1982年开展飞播造林至今已有七年历史。几年来,我们针对该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飞播造林的技术要求,在播区选择播种量与播期确定等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子和播后管理及播区经济生态效益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截止1988年,共飞播造林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