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伐根适宜高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伐根过低给森林采运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阐述了伐根高度与根部形状的关系。为了研究伐木作业时伐根的适宜高度,引进了根形系数,并根据数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出白桦,红松,白杨,云杉和榆树5种树种的根形系数。由此得出结论,不同树种的根形系数不同;可根据具体树种的根形系数确定其伐根的适宜高度。  相似文献   

2.
萝卜肉质根品质的简易测定法—比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萝卜肉质根的比重与Vc糖分,纤维素含量密切相关,故比重法可作为肉质根品质的简易测定方法。品种,施肥和播种,收获期对肉质根影响很大。本文还介绍了测定肉质根比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直线相关的方法,对水稻秧苗期白根数与根数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期折水稻植株,白根数与根数呈相关,r=0.9150。根数达到16条以上白根数较多,而且秧苗生势良好,发育健壮,此秧苗地上部分发育较好,插秧后返青快。  相似文献   

4.
茶树根愈伤组织及发状根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茶树发状根,生产茶叶中的有用物质,以大田茶树的根为材料,在离体培养下对其诱导发状根.结果表明,从茶树根愈伤组织中诱导出的发状根具有生长快、无向地性、密生白色根毛和较强的分枝能力.发状根分枝,存在直接分枝和在发状根上出现瘤状突起后在其附近发生侧根2种类型.发状根及其愈伤组织轮换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发状根的分化与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外植体在本研究的所有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窝根是杉木死亡的主因。杉木剪根与不同程度窝根当年新梢高度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杉木剪根栽植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新梢生长量比对照增加5.7cm,提高了17.3%,同时也能减少窝根发生。杉木栽植前实行剪根是减少窝根,提高造林质量,加快幼林生长速度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根际细菌及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自生固氮菌、磷、钾细菌根际效应和根际土壤酶活性连续5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系对磷、钾细菌均有明显的根际效应,但对自生固氮菌则为负效应;茶树根际土壤中菌数、转化酶及脲酶活性均表现为福鼎大白茶>黔湄809>黔湄303,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为黔湄809>福鼎大白茶>黔湄303,同时得到根际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大于根外土,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为根外土大于根际土。本文还分析了根际三类细菌与每季茶后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7.
卫星  汤园园  王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37-5839
该研究对23年生水曲柳不同颜色细根全氮舍量、质膜透性、根系活力和呼吸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全氮含量随根序升高而显著减小,1级褐色根和皱缩根全氮含量均较高;②随着颜色的加深,细根质膜透性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白色根质膜透性最低,皱缩根质膜透性最高;③1级根细胞呼吸速率不随全氮含量增加增大,而与根活力具有密切关系。根活力高,呼吸速率越大,反之,呼吸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8.
常规根管充填治疗感染根管及根尖周病需多次进行,病员难以坚持完成。为此,作者对520颗患牙采用根管充填结合根尖切除术一次完成根管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年龄7~64岁,平均36岁,全身状况好。520颗患牙中,男性217颗、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温带木质藤本植物细根的功能性状及其潜在吸收能力。 方法  选取中国东北温带3种代表性木质藤本植物,即缠绕类藤本狗枣猕猴桃和北五味子、卷须攀援类藤本山葡萄为材料,研究了1 ~ 5级细根的解剖、形态、分支结构和吸收根组成。 结果  随着根序的增加,狗枣猕猴桃和北五味子的皮层厚度有增加趋势,而山葡萄则呈降低趋势。3种藤本植物的中柱直径均随根序增加而显著增粗,但是皮层厚度与中柱直径比值显著下降。皮层的存留状态显示,所有树种吸收根的比例均随根序增加而明显下降,1级根是典型的吸收根。从1级根至5级根,3种藤本植物比根长显著降低,直径显著增粗,组织密度增加,但是分支比仅在山葡萄中呈现单调的降低趋势。树种对各根系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与根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与其他2个缠绕类藤本植物相比,卷须攀援类藤本山葡萄中柱直径较大,皮层厚度与中柱直径比值较低,而2、3级根的分支比明显更高。与本地区其他类群植物相比,3种藤本植物1级根的平均直径较粗、比根长较低,而平均组织密度介于草本蕨类和其他木本植物之间。 结论  细根解剖和形态性状在3种藤本植物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这些性状随根序变化的规律与其他木本植物较一致。与本地区其他类群植物相比,藤本植物1级根形态特征表现出了较为独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山杨根蘖苗稳定期指标是苗高2m,胸径1cm以上,根蘖苗最佳移植期为春季,其成活率96%,根蘖更新比人工更新降低成本378元/hm^2,食叶害虫被害率降低32.67%,根蘖苗比人工培育苗苗高生长量提高65.26%,地径生长量提高64.62%。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05,(4):29-29
特新白玉春萝日前是韩国产的杂交一代春萝卜品种.其叶片平展,不易抽薹:肉质根洁白.长圆筒形,肉质致密.糠心晚,歧根、裂根少,商品性好。一般播后60天左右采收上市。该品种根长30-38厘米.根径7-9厘米.单根重1.2~1.8公斤.最大达2.8公斤.每亩产量4000—5000公斤。  相似文献   

12.
江西地区人群第3磨牙融合根根管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第3磨牙融合根根管系统的形态结构。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来源于江西地区人群的81例策3磨牙融合根的根管系统进行观察。结果:(1)策3磨牙根变异较多,常呈融合根,以单根融合量多,(2)第3磨牙融合根的根管以多口、多孔类多见.其中上颌占69.8%,下颌占39.5%;(3)C形根管在下颌策3磨牙发生率为21.1%,而在上颌策3磨牙无C形根管发生。结论:第3磨牙融合根根管系统复杂,多、多孔类根管出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种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物量、苗期根际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基因型磷效率(PPER)与单粒大豆种子重量(SSW)有关,且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在苗期出现了根际微生物数量比根外微生物数量相对少的趋势,但不同基因型大豆其根际微生物的根际效应与磷效率的高低关系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根际放线菌数量与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的若干性状有很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为了使其在盛产期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就必须处理好养根和收割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是“一损具损、一荣具荣”,同时直接影响到韭菜的产量和品质。韭菜根系的特点:韭菜的根着生于茎盘基部,随着株龄的增加,茎盘的基部不断向上增生,形成根壮茎,新根着生于茎盘及根壮茎的侧面,老根年年枯死,新根年年增生,因此韭菜新分蘖着生在原有的茎盘上,新根着生在老根上侧,如此不断分蘖和着生新根,使根的着生位置不断上移,这种向上移动根的现象叫做“跳根”,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芹菜品种的营养品质特征,以苏香芹、细香芹和西芹为材料,进行抗坏血酸、粗纤维和香精油含量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芹菜品种之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芹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表现为西芹>细香芹>苏香芹;叶柄抗坏血酸含量表现为苏香芹>西芹>细香芹;叶片粗纤维含量表现为细香芹>苏香芹>西芹;叶柄粗纤维含量表现为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发根农杆菌的不同菌株,通过叶盘法对桔梗进行了感染试验。阐述了发根农杆菌诱导桔梗产生发状根的能力(简称诱导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将发状根分离,除菌后,在不含激素的MS及其改良的培养基上培养,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发状根培养物中检测到甘露碱和农杆碱,证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桔梗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新型蔬菜香芹在日光温室越冬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食用方法,对西宁地区香芹的栽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3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苹果不同类型根(生长根、吸收根)细胞分裂素(CTK)的周年动态,以及产生CTK量、种类的差异。苹果新根1年中有3次CTK含量形成高峰,其中,以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而且吸收根产生的量大。生长根和吸收根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有明显差异。春季吸收根中ZR呈波动式变化,而生长根中有一明显高峰;夏季生长根中ZR高峰以吸收根中的提早出现。除春季吸收根中Z含量低于生长根外,其它时期吸收相中Z.ZR的含量均高于生长根。  相似文献   

19.
ABT生根粉处理香根草苗会影响香根草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根粉对香根草移植后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500mg/L浓度的生根粉处理香根草苗综合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生根粉处理会抑制香根草根系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EM-9在作物根际的定植规律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然转化法对SEM-9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在作物根际土壤、根表面及根系内组织的定植情况;并以土传病害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初步分析SEM-9菌株处理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株SEM-9-pGFP2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EM-9-pGFP22重组菌株可以在根际土壤和根表面定植,但是无法在根内组织或细胞内定植。SEM-9菌液处理显著降低了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病率,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微生物的多样性。【结论】成功建立了SEM-9菌株的GFP标记方法,明确了该菌株的根际定植规律及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开发替代型微生物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