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5种等位酶,并以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5个酶系统,分析了滇西北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0.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0.302;预期值为0.3320;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2.05,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1.466。对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种群间的分化占14.66%。总的基因多样性约85%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118。  相似文献   

2.
长阳栓皮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5种等位酶对长阳栓皮栎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7个基因位点,15个等位基因,其中5个位点为多态位点;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71.4%,平均等位基因数A=3.2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1.60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563,观测杂合度HO=0.3625。长阳栓皮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种等位酶对白皮松4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0个基因位点,15个等位基因,其中6个位点为多态位点;群体总体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60%,平均有效基因数A=1.92,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06,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8.南漳白皮松群落平均等位基因数A=1.9,平均有...  相似文献   

4.
云杉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国内外30多年主要云杉属植物的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群体间(内)表型多样性丰富,群体间性状表型变异一般均呈一定的地理变异模式。同工酶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为:多态位点百分数,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平均每个位点期望杂合度,有效的等位基因数目和基因分化系数的变幅分别为23%~84.6%,1.33~2.70,0.016~0.306,0.230~1-32和0.022~0.11。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2%~13%,约87%~98%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从表型、同工酶和DNA水平等多层次对云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偶合研究,同时加强对影响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外因探讨,及该研究在基因资源保护策略上的应用是云杉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Planch.) EST-SSR的类型、分布频率和分布特征,开发有效的SSR标记,并验证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跨物种转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RNA-seq技术对锦绣杜鹃‘紫鹤’品种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MISA软件对组装的unigenes内部的SSR位点进行检索,分析其类型、分布频率。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引物,并对锦绣杜鹃群体和其近缘种映山红群体进行多样性检测,利用POPGENE-PC 2.2软件计算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s信息指数、Nei氏多样性指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等参数。[结果]锦绣杜鹃‘紫鹤’花蕾转录组共有49 527个unigenes(43 766 249 bp),从中筛选出16 120个SSR位点(24.46%),发生频率为1·(2.7 kb)~(-1)。微卫星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24次之间,二核苷酸发生频率最高(9 624个,59.70%),其次是单核苷酸(3 738个,23.19%),频率最低的为五核苷酸(42个,0.26%)。频率最高的重复基序有A/T、AG/CT、AAG/CTT、AGG/CCT、ACC/GGT、AGC/GCT、AAAG/CTTT、AAGAG/CTCTT、AGAGGG/CCCTCT等。选用13个多态性SSR标记对锦绣杜鹃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3~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在各SSR位点之间变化范围为1.684~5.930;观察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1.000和0.433~0.848,平均值分别为0.696±0.426和0.705±0.129;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氏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6~1.961和0.406~0.831,平均值分别为1.376±0.339和0.683±0.131。此13个标记在映山红群体中的跨物种扩增成功率为100%,并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93.4%存在于群体内部。[结论]基于AG/CT重复基序开发的13个SSR标记具有高度的多态性,为后续杜鹃花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大别山野生映山红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杂合度过剩,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相似文献   

6.
红松群体内和群体间同工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一平  王述礼 《林业科学》1989,25(3):201-208
本文以四个位点编码的三种酶(EST、MDH和GOT)系统,分析了我国东北林区红松林四个群体同工酶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群体内的同工酶变异,四个位点所有样品杂合性的平均值是0.37,并发现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值是2.25。群体间的同工酶分化,对四个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量表明,群体间分化的明显效果是2%。总基因多样性的98%产生在群体内。所有配对组合,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025±0.008。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利用EST-SSR标记比较和评价北亚热带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为该区域日本落叶松高轮次遗传改良和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6个SSR标记分析日本落叶松3个群体共873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应用Gen Alex 6.41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遗传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16对引物在全部样品中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7个,不同位点的多态性差异较大,其中中高度多态性位点有14个,说明这些标记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7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48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多样性指数I值分别为0.911、1.017和1.009,PIC值分别为0.432、0.484和0.488,说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种源群体,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0.006~0.075之间,其中,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距离最小,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 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3个群体间分化较小,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及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群体的遗传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少量种源群体中差异较大的基因型引入二代育种群体中,可有效提高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论】北亚热带日本落叶松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改良代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并没有降低,说明目前该区域的育种策略对于维持遗传多样性是合适的。3个群体的材料来源差异、栽培与育种中的花粉污染以及高强度的定向选择,是造成种源群体与一代、二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及遗传组成上的差异的主要因素,适时地将原产地资源补充到育种群体中,这对日本落叶松这样的外来树种的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SSR标记的木荷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与评价以确定木荷核心种质构建的最适取样策略和比例,并构建木荷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核心种质分子身份信息,为木荷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加强利用、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核心材料,同时也可为其他多年生木本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3对SSR引物,以来自7个省(市)29个地区的754份木荷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M策略(M)、随机取样法(R)、遗传多样性最大化法(SAGD)和等位基因最大化法(SANA)分别构建核心种质。采用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等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来确定最适合的构建方法。【结果】13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基因(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4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39,表明木荷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ANA、SAGD和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均优于R策略。SANA和SAGD法抽取的核心种质对原有种质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等位基因保留率较低。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等位基因(Na)保留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种策略所构建的核心种质。根据遗传多样性参数综合考虑,同时考虑抽样数量,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以最小的取样量、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最优的取样策略。采用主坐标分析法显示,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较全面地代表木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该策略得到的115份木荷核心种质,保留了原有种质15.3%的种质材料,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保留率分别达到93.8%,115.6%和109.9%。依据13对SSR引物的扩增数据,经过多态性谱带的有序编码转换,构建了115份木荷核心种质的特异分子身份信息,置信概率达到99.99%,具有有效性和唯一性。【结论】M策略是较适宜的构建木荷核心种质的方法,构建的115份核心种质能最大程度代表木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其他多年生木本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瑜  王炯等 《林业研究》2002,13(4):273-276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naensis)种子胚乳的9种同工酶。通过对9种酶系统编码的16个酶位点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思茅松三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思茅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0.667;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3;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88和0.1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化系数仅为0.052,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表5参15。  相似文献   

10.
白皮松保育遗传学 --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顾万春 《林业科学》2005,41(1):57-64
在白皮松天然林中采取分层取样 ,抽取 10个群体 2 10个单株。测定分析 16种酶系统 ,得到 31个酶位点。白皮松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参数为 :平均等位基因数AS=1 74 2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S=1 4 9,多态位点百分率PS=5 4 8% ,期望杂合度HeS=0 16 2 ;白皮松群体水平遗传多样性参数为 :平均等位基因数AP=1 39± 0 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P=1 30± 0 12 ,多态位点百分率PP=34 85 %± 8 4 6 % ,期望杂合度HeP=0 0 99± 0 0 4 9,观测杂合度HoP =0 0 95± 0 0 4 2。白皮松遗传多样性在松属树种中属于中等偏下 ,群体间分化明显 ,遗传分化系数FST =0 133,群体间遗传距离 D =0 12 8,大于松属平均水平。根据Nei’s遗传一致度将 10个群体分为 3组。白皮松群体遗传多样性中心与资源分布中心和表型多样性分布中心吻合 ,适宜采取中心群体原地保护和多群体异地联合保存相结合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Robinia pseudoacacia is an important afforesta-tion tree introduced to China in 187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687 strains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阜新地区杨树等12种常见煤矸石废弃地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挑选出易于形成稳定生态群落的废弃地恢复树种。结果表明:紫穗槐、刺槐、旱柳、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相对丰富;煤矸石废弃地常见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群落α多样性以刺槐、白榆、旱柳、紫穗槐、杨树等5种树种较优;阜新地区煤矸石废弃地紫穗槐、刺槐、旱柳、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效、稳定的基因组DNA提取是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以刺槐叶片为材料,将传统的CTAB法进行优化改良,结合组织研磨棒液氮研磨建立刺槐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将提取获得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获得的条带清晰、稳定.表明提取获得的基因组DNA能很好的满足SSR分子标记的需要。为刺槐遗...  相似文献   

14.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离体培养挽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变异丰富、具有重要遗传育种价值的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自然败育率很高,研究其离体培养挽救技术具有重要的遗传育种学意义。以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为材料,进行了其离体培养促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胚珠的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花后30 d,萌动率47.7%;胚珠的适宜萌动培养基为Nitsch 6-BA 0.5 mg/L IBA 2 mg/L GA30.5 mg/L;筛选出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得到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8.6%,并初步诱导出了不定芽;愈伤组织切片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愈伤组织的增殖生长以内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刺槐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刺槐遗传转化的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直接分化芽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和胚状体受体系统,从外源基因、转化方法、抗生素选择等方面对刺槐遗传转化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刺槐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枫香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取自枫香16个群体的幼嫩叶片样品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显著.在所分析的6个酶系统共6个位点中,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从0~1不等,16个群体中有9个群体存在稀有基因,6个群体存在特有基因,一共发现了4个稀有基因,3个特有基因;(2)枫香群体水平每位点等位基因数总平均为3个,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总平均为1.855 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总平均为100%,观察杂合度总平均为0.582,期望杂合度总平均为0.443,Shannon信息指数总平均为0.711 0.从整体上看,群体内的杂合子超过了哈代-温伯格平衡所要求的比例,杂合子过量.(3) UPGMA聚类分析显示,枫香16个群体中分为2大类,第1大类就是福建建瓯,其他15个群体即为第2大类.在第2大类中遗传距离较远的群体是重庆丰都、安徽黄山,它们与本类群体中其他1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而该1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可以看出,福建建瓯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最远的,16个群体基本上呈现按地理距离聚类的趋势,与地理分布格局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刺槐是我国从韩国引进的新品种,具有速生、枝密、叶大等特点,有一定的抗旱、耐盐、耐贫瘠、抗风沙能力。由于引进的刺槐繁殖材料少,抗病虫害能力低,因此在短时间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的基础上对其抗病害的转基因工程研究是必要的。本实验即对刺槐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展开研究,并结合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确定农杆菌介导的刺槐转基因工作中的最佳抗生素为头孢菌素,其最佳使用浓度为200mg/L,为下一步转基因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刺槐作为一个外来种,近年来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刺槐在我国的基本生长特性(包括根系、种子、叶片、花)和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光照条件、盐胁迫、氮磷沉降、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密度、AM真菌)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探讨了刺槐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与防治、昆虫病害与防治、刺槐的有性、无性繁殖培育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薪炭材料、饲料、防风固沙、蜜源植物等,讨论了刺槐入侵理论与生态风险处理措施。评述了刺槐的区域性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针对刺槐的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叶刺槐进行嫩枝扦插试验,以探讨最佳扦插基质、插穗规格、最适宜生根剂浓度及最佳处理时间,结果表明:金叶刺槐可以采用嫩枝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最佳技术方案是:用蛭石或珍珠岩作扦插基质,插穗带4~5片叶片,插前用ABT生根粉进行催根处理,浓度为100mg!L-1,处理时间6~8h,插后加强管理,调控好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不同龄级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SSR标记比较大别山黄狮寨不同年龄级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探究映山红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大别山野生映山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基径大小和丛枝多少将大别山黄狮寨典型映山红种群划分为老树、成树、小树、幼苗4个年龄级,筛选出12对多态性强的SSR引物用于PCR扩增,扩增产物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银染。构建"0/1"矩阵,利用POPGENE 32. 0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基于Nei's遗传距离,采用软件MEGA5. 0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不同龄级的映山红遗传多样性差别较大,幼苗和老树种群多样性最差,小树种群多样性最丰富。12个微卫星标记观测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5. 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 254 9 6. 129 7,平均3. 460 5;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 676 4~0. 881 2和0. 607 7~0. 690 7。Shannon信息指数(I)以小树群体最高,成树次之,幼苗最低。近交系数Fis为-0. 638 3~0. 174 4,平均为-0. 294 6;总近交系数Fit为-0. 615 1~0. 270 6,平均为-0. 162 1,表明各龄级种群内主要繁殖方式为杂交。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89. 7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年龄级内,仅10. 24%存在于年龄级间。基因流水平高,仅1个位点Nm 1。遗传一致度最高的为小树和成树种群。[结论]大别山黄狮寨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中度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年龄级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