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循环加湿工艺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提出以循环加湿替代浸泡的一种发芽糙米生产新工艺。以东北粳稻为原材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循环加湿工艺中单次加湿量、间隔时间和温度对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GABA含量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以GABA含量为考核指标,将循环加湿工艺与浸泡工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加湿量、间隔时间和温度对GABA含量影响显著(p<0.05),影响主次顺序为单次加湿量、间隔时间、温度,优化工艺参数为单次加湿量1.6%,间隔时间67min,温度31℃,此条件下每100g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为27.33mg;循环加湿处理后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为浸泡发芽处理的2.09倍。研究结果可为发芽糙米生产新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为进一步提升富含GABA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小米为原料,通过发芽处理提高小米的营养价值,提高GABA的含量。为提高发芽小米中GABA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芽条件提高小米中GABA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GABA含量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浸泡时间、CaCl_2溶液浓度和发芽温度。经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对GABA含量影响显著的三因素在响应面中心点水平:浸泡时间13 h、CaCl_2溶液浓度3.5 mmol/L和发芽温度31℃。经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发芽小米积累GABA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3 h、浸泡温度35℃、CaCl_2溶液浓度3.5mmol/L、发芽时间48h和发芽温度31℃,此时制得的发芽小米中GABA质量分数为251.46 mg/100 g,比小米中的初始GABA质量分数86.72 mg/100 g提高了2.90倍。研究结果得到了最佳小米发芽条件,为富含GABA健康小米食品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提高发芽糙米得率的复合酶预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传统工艺生产发芽糙米浸泡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溶液代替蒸馏水浸泡发芽前糙米的新工艺。以糙米为原料,探究复合酶预处理工艺中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浓度及配比对发芽糙米得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因素对发芽糙米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浓度及酶配比对发芽糙米得率影响显著(P0.05),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酶解时间135 min,酶解温度35℃,复合酶浓度0.57 g/L、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质量比1.86:1,在此条件下,与传统工艺相比浸泡时间缩短62.5%、发芽糙米得率及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提高约3.90%和3.86 mg/(100 g)。通过对酶解后糙米皮层微观结构的观察分析,糙米皮层在复合酶作用下部分降解,胚乳中淀粉更易与水分子相结合,从而吸水速率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发芽糙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循环加湿工艺降低发芽糙米爆腰增率并提高得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传统浸泡工艺制取发芽糙米过程爆腰率过高等问题,提出以循环加湿替代传统浸泡的一种发芽糙米生产新工艺。该研究以糙米为原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循环加湿工艺中单次加湿量、间隔时间和温度对爆腰增率和发芽糙米得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各因素对爆腰增率和发芽糙米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用Excel软件和Design Expert软件处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单次加湿量、间隔时间和温度对爆腰增率和发芽糙米得率影响显著,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单次加湿量1.2%~1.6%、间隔时间45~75 min、温度30℃,该条件下爆腰增率低于33%、发芽糙米得率大于90%。循环加湿处理后爆腰增率比传统浸泡处理降低20%~70%,发芽糙米得率提高1%~16%。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发芽糙米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为其保质期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其活菌数,对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热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为45~60℃下,微胶囊的失活常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90%微胶囊中的菌失活所需要的时间(D)分别为140.85 h、64.52 h、31.06 h及14.40 h,且在45~60℃范围内,D值变化90%时的温度变化量(Z)为15.20℃;利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出表观活化能(E)为124.43 kJ/mol。  相似文献   

6.
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稻米进行萌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含量,为了分析影响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籼型黑米的浸泡温度、时间、浸泡液中Ca2+浓度及其萌芽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籼型黑米的吸水率和萌芽率受浸泡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在萌芽过程中其对γ-氨基丁酸的积累受浸泡液中Ca2+浓度以及萌芽培养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28℃温度下用0.50 mmol/L CaCl2溶液浸泡24 h后,再在29℃温度下萌芽培养30 h,其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55.36 mg/(100 g),为萌芽前的3.9倍。  相似文献   

7.
粉丝生产中提高绿豆淀粉收率的浸泡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粉丝生产中豆类淀粉的收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剂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对粉丝生产中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影响,得到了提高淀粉收率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研究表明:浸泡温度是影响淀粉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宜取20~30℃的温度进行浸泡;≤0.2%的HCl溶液浸泡与传统的水浸泡(酸浆沉淀法)没有显著差异;0.2%NaHSO3在30℃温度下浸泡48 h,可使淀粉收率从83.7%提高到91.6%~96.3%;0.04%NaOH液在室温(20℃左右)下浸泡48 h,可使淀粉收率提高到93.4%~98.3%;浸泡时间也是影响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重要因素,以24~48 h为宜,亦可根据浸泡温度(T)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式t=905T-1.12(10℃≤T≤30℃)控制浸泡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加工温度及存放时间对富共轭亚油酸牛乳脂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富共轭亚油酸(CLA)原料乳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为研究CLA牛乳加工温度及其贮藏期内CLA含量变化对CLA牛乳终端产品的影响,对不同处理温度及存放时间的牛乳进行脂肪酸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牛乳中c9t11CLA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75℃和135℃处理后的不同存放期内乳中c9t11CLA变化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在120℃处理后的保存期内,c9t11CL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45)。试验未发现一定加工温度及保存时间引起富CLA牛乳中c9t11CLA含量大幅度降低现象,因此,富CLA牛乳适合终端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温室黄瓜冠层温度模拟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物冠层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以温室内温度、湿度、冠层净辐射等为变量的温室作物冠层温度的模拟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同时就温室内部温度、冠层净辐射、蒸腾速率对冠层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室作物冠层温度,模型对该地区夏季(2002年6月24至7月12日,梅雨季节)温室内作物冠层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8321,0.0037℃;建立的温室内部温度、相对湿度、净辐射和作物蒸腾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9996,0.8829℃;通过敏感性解释因子的分析表明,作物冠层温度对温室内部温度最为敏感,室内温度是预测冠层温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对烟草废弃物中烟碱进行降解。采用Box-Behnken法研究和探讨初始pH值、接种量和温度对菌株DN2降解烟碱的影响,获得了二次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在α=0.05水平下,各因素对烟碱降解率的线性效应和曲面效应皆显著;初始pH值与接种量,接种量与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初始pH值与温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通过对二次方程求解得知,pH值为7.27,接种量为14.93 g/L,培养温度为31.85℃时,烟碱降解率的最大预测值为66.13%,而实测值为64.82%,证明模型合适有效。在上述最适培养条件下,考察了菌株DN2对烟草废弃物中烟碱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36 h烟碱降解率为83.83%,其降解过程符合Monod模型的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C(t)=-46.977t+2244.7,r=0.9595。本试验结果证明O. intermedium DN2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荞麦淀粉的真菌淀粉酶酶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解特性,该文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及温度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运用米氏方程对水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拟合,用Lineweaver-Burk和Wilkinson统计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水解反应初期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可用米氏方程对水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拟合,在酶浓度为0.5 U/mL、pH值5.5、温度为55℃时米氏常数Km为5.470 mg/mL,最大反应速率Vm为1.587 mg/(mL·min)。确立的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水解温度在内的荞麦淀粉酶水解动力学模型,在303.15~333.15 K的温度范围内适用。  相似文献   

12.
无机盐对乙酸底物甲烷发酵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发酵反应器中的甲烷化以乙酸降解途径为主。已知的数十属产甲烷菌中只有MethanothrixMethanosarcina以乙酸为底物,其中Methanothrix常为消化器中的主力。本文以乙酸为碳源培养了Methanothrix优势菌液,分析了温度与无机盐对甲烷发酵的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无机盐浓度,可使常规浓度培养液的总反应速度常数提高8倍,对Methanothrix产甲烷有显著影响;以研究较为成熟的温度因素作参照,当温度与无机盐在工程范围变化时,引起的动力学常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01~0.43和0.04~0.59,无机盐与温度具有相同数量级的影响力。此外,本文采用适于厌氧水解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乙酸底物甲烷发酵过程,结果表明,其产甲烷进入对数期后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贮藏过程颜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在贮藏过程中吸光度与贮藏温度、贮藏时间的关系,建立了颜色变化动力学模型,为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贮藏条件的优化控制及保质期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的吸光度变化(A0-A)符合Arrhenius模型,且为零级反应,其反应常数K0为1.13×107,活化能Ea为59.89 kJ/mol。经验证,该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999,表明该模型是合适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酵母菌PA4酿造苹果酒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实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液初始pH值对酵母菌PA4酿造苹果酒品质的影响,得出苹果酒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苹果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液初始pH值对苹果酒质量的影响显著(p<0.05);菌株PA4酿造苹果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发酵温度为24℃,接种量为10%,pH值为3.4。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北京工程边坡喷播常用的灌木种子发芽,提高灌木种子相对草本的竞争力,尝试采用植物生长促进剂浸种、热水浸种等生产上常用的浸种方法,确定最佳浸种时长、最佳热水浸种初始温度及最优植物生长促进剂种类和浓度等,促进灌木种子发芽成活.结果表明:1)在植物生长促进剂浸种的情况下,最佳浸种时长为12h;2)对3种灌木种子发芽均有促进作用的低浓度促进剂为赤霉素100 mg/L和萘乙酸10-8 mg/L,发芽势综合约在30%;3)适宜紫穗槐、胡枝子发芽的热水浸种初始温度,分别在60 ~ 70和60 ~ 80℃,热水浸泡对荆条发芽有抑制作用.综合3个试验,发现针对具有硬实性质的种子,可先用初始温度为60 ~ 70℃的热水浸种2h,后用赤霉素100 mg/L或萘乙酸10-8 mg/L溶液浸种10h的方法,促进灌木种子发芽;对非硬实性质的种子,直接用赤霉素100 mg/L或萘乙酸10-8 mg/L溶液浸种12h.综合试验结果可用于生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食品加工工艺及条件对肉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影响,在110只5月龄的内蒙古苏尼特绵羊宰杀后取背最长肌肉(Longissimus Dorsi,LD)为样品,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研究辐射、冻藏、加热、腌制等加工对背最长肌中共轭亚油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包装、-2℃贮藏条件下,2 kGy的γ射线可降低肌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P<0.05),但同样的辐射条件下,真空包装、-2℃贮藏30 d肌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很稳定。经2 kGy的γ射线灭菌,采用真空或空气包装,-18℃贮藏45 d后共轭亚油酸仍然很稳定。贮藏时间对CL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紫外线灭菌不会引起共轭亚油酸损失。低温巴氏杀菌(70~72℃、82~86℃)可使共轭亚油酸含量降低(P<0.05)。腌制中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浓度对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作用显著(P<0.05)。该研究对于实际生产中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保持肉类产品天然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蒸煮工艺和化学成分对米饭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4种工艺制作米饭,用质构仪测定米饭的应力松弛曲线,并分析米饭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米饭的应力松弛参数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为米饭蒸煮工艺的优化和新型炊具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工艺蒸煮的米饭的应力松弛参数有较大的差异性,较低温度下蒸煮的米饭的硬度较大,较高温度下蒸煮米饭的黏性较大。米饭的平衡弹性系数E0为15.754~89.323 Pa;衰减弹性系数E1为34887.528~35213.051 Pa;松弛时间τ为0.130~0.179 s;松弛非线性指数n为0.019~0.054,黏度系数η为4538.085~6248.998 Pa·s。米饭为具有一定交联程度的黏弹性体,其松弛参数与米饭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关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米饭的E0、τ和η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米饭的E0较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米饭的E1和τ较小。建立的基于米饭的化学成分与米饭松弛参数的多元幂函数式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8.
使用双针热脉冲(dual probe heat pulse, DPHP)测定冻土热特性时施加热脉冲后会导致加热探针周围的冰融化,使用目前常用的仅考虑热传导(忽略融化相变、冰水两相分界面)的解析解处理DPHP温度数据,会导致在-5 ℃至0 ℃温度范围内无法准确测量热导率 (λ) 和比热 (Cv)。为了能够准确测定冻土的 λCv,有必要考虑DPHP加热过程中引起的冰融化的相变潜热。该研究基于COMSOL仿真软件模拟了考虑相变潜热、相变区间以及移动冰水界面的DPHP测量过程,采用随温度非线性变化的真实冻土热特性进行模拟,并与真实冻土的DPHP测量数据对比。结果表明:1)COMSOL仿真在不考虑相变条件下与无限线性热源模型结果完全吻合(R2 = 0.9989);2)当土壤初始温度低于-5 ℃时,考虑相变发生的COMSOL仿真能够准确模拟试验结果,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2 > 0.93),在-2 ~ 0 ℃的土壤初始温度范围内,无限线性热源模型的结果与试验测量显著偏离(R2 < 0.0013);3)在不同土壤初始温度下,相变温度为-1.5 ~ -0.5 ℃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 > 0.7)。本研究结果检验了有限元仿真用于真实冻土DPHP研究的可行性,可为准确预测冻土热特性的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南瓜汁成品的稳定性,本文研究了保温时间、温度和pH值对南瓜汁生产过程中果胶含量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影响南瓜汁悬浮稳定性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和pH值对南瓜汁悬浮稳定性(以波长在660 nm处的吸光值表示) 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保温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保温时间70.9 min,温度43.8℃,pH值6.44,此时南瓜汁悬浮稳定性具有最大值(A660=0.502),与预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更温和与简便的高纯度植物多糖新型酶法水解提取工艺,该研究以胃蛋白酶(内肽酶)和曲蛋白酶(端肽酶)作为复合酶,建立酶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对上述工艺所提取制备的多糖与45 ℃水提法、90 ℃水提法、胃蛋白酶提取法所制得的莲子多糖进行营养成分分析与结构(单糖组成、红外光谱、热特性、低场核磁和动态热机械)表征。结果显示,单酶(胃蛋白酶)/双酶分段酶解的动力学模型分别为:DH=2.101ln[1+(0.6133(E0/S0)+0.1441)t]和D''H-DH1=2.439ln[1+(3.923(E0/S0)+1.1756)t];双酶法提取的莲子多糖中多酚浓度((0.42±0.008)mg/mL)和糖醛酸含量(15.65%±0.98%)最高,而以双酶法制得的莲子多糖蛋白质含量(0.73%±0.24%)最低;4种莲子多糖均含有葡萄糖 (Glc)、阿拉伯糖(Arab)、甘露糖(Man)和鼠李糖(Rha),其中双酶法提取的多糖中半乳糖醛酸(Gal-UA)和Man的含量较多,分别为10.700%和10.752%;4种多糖均为α-型吡喃糖;双酶提取法相比水提法可有效降低莲子多糖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玻璃化温度,提高结合水含量和亲水能力。酶解动力学模型可为莲子多糖纯化机制提供有效参考,尤其是双酶分段酶解法的特异性强、步骤简便,有利于提取和纯化莲子多糖成分,该研究可为动植物非淀粉类多糖的高质量提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