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嘴鸥在全国的三大繁殖地之一。本文采用野外直数法、样线法,连续开展了保护区境内黑嘴鸥的调查研究。黑嘴鸥主要栖息在近海滩涂和河口区域,繁殖生境一般在地势低洼地、潮间带内;繁殖期从4月下旬持续到7月中旬,1998年至2014年黑嘴鸥繁殖期的数量变化范围为1254~4012只,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黑嘴鸥的保护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改进研究方法、改善繁殖地生境、开展巡护救助措施和普及爱鸟护鸟知识。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是国内重要黑嘴鸥繁殖地之一。1992年首次在黄河三角洲发现了黑嘴鸥。通过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科研工作,我们调查了黑嘴鸥的种群数量、分布及繁殖地:近几年,我们开展了黑嘴鸥的环志及DNA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将实施黑嘴鸥繁殖保护工程,争取到2010年黑嘴鸥繁殖数量达到1000对以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黑嘴鸥重要繁殖地。  相似文献   

4.
日前从辽宁盘锦传来的消息,中国已知三大黑嘴鸥繁殖地之一的辽河三角洲湿地1990年发现黑嘴鸥1200只,到去年调查结果显示已达6071只。而新华社去年报道表明,另一黑嘴鸥繁殖地黄河三角洲黑嘴鸥数量由以往的1400只减少到不足200只。两地差异为何如此悬殊?业内人士说辽河三角洲湿地得益于有个民间环保组织———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1990年,濒危、珍稀鸟类黑嘴鸥的繁殖地在辽河口三角洲湿地找到,从此这一生物界的百年未解之谜被揭开。关注生态、采访这次考察活动的盘锦日报记者于当年筹建以保护黑嘴鸥及其繁殖地为宗旨的民间环保组织,并于1991…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东方白鹳重要的繁殖地,从2005年有2对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湿地恢复区内成功繁殖5只幼鸟开始,到2011年8月调查结束,共有89对东方白鹳成功繁殖幼鸟235只。在未来保护行动中应加强东方白鹳数量动态监测,开展繁殖栖息地选择研究,实施越冬地保护措施,吸引社区参与管理,保护东方白鹳及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自1993年在黄河口发现黑嘴鸥的踪迹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心改善黑嘴鸥繁殖区的各种生态环境,为它们筑造“繁衍之家”,打造“舒适之家”,建设“安全之家”,鸟儿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它们种群不断壮大,2021年以来,繁殖种群数已增至近万只。  相似文献   

7.
<正> 黑嘴鸥(Lafus Saundersi)属鸥形目,鸥科鸟类,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全世界仅存2000余只,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鸥类之一。1984年,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施泽荣同志首次在保护区的沿海滩涂上找到黑嘴鸥的巢。1989年,辽宁鸟类研究中心的同志在盘锦进行湿地鸟类区系调查时,于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2个黑嘴鸥的巢,4枚卵。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1997~1998年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承担国家林业局下达的黑嘴鸥专项调查。北起辽宁省,向南到达海南省,分别调查冬季和夏季的黑嘴鸥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状况。“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1)”主要讨论黑嘴鸥的数量和分布,本文主要讨论黑嘴鸥调查区内其它几种繁殖水鸟的数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类型保护区,已经列入国际性重要湿地和东亚鹤类地点保护网络。保护区范围内不仅有大量黑嘴鸥(Larussaundersi)繁殖,还有普通燕鸥(Sternahirundo)、白额燕鸥(S.albifron…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保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方白鹳是国家I级、全球性易危鸟类。2005年,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繁殖成功,证实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方面的重要性。为保护这一重要繁殖地,本文作者对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因素,提出科学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点布设法对2019年辽河口湿地保护区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底质土壤理化性质、底栖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对比分析黑嘴鸥繁殖习性和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①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为单一的翅碱蓬群落植被,翅碱蓬高度为4.3 ~42.6 cm,覆盖率为20% ~ 100%.底部沉积物为滨海盐渍土,...  相似文献   

11.
2011和2015年的冬季,对杭州湾滩南岸滩涂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鸟总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优势种群以鸻鹬类为主。比较不同水鸟类群数量之间的差异,发现雁鸭类的数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Z=-1.999),鸻鹬类无显著增加,白骨顶数量减少明显。通过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与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发现2次调查间并无明显差异。观察发现,部分自然滩涂被围垦区取代,成为部分水鸟的次选栖息生境,但是滩涂湿地依然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建议限制围垦范围和管理围垦区合理水位是维持水鸟种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的重要栖息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通过样带样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历年平均种群数量为431只,每年种群数量从3月到11月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共计发现黑鹳繁殖巢穴28处,巢穴距觅食区最远距离为29.1 km,2018年有6处亲鸟繁殖,成功孵化雏鹳16只;观察到5个干扰因素影响黑鹳栖息繁殖。说明湿地高台段在黑鹳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鸽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 1997、1998年 ,对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岩鸽的繁殖生态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观察。岩鸽间或有一年繁殖两窝的 ,巢多营建于悬崖峭壁的缝隙或洞穴中 ,有利用旧巢的习性。窝卵数多为 2枚 ,卵重平均 15 .6 7( 15 .0~ 16 .4) g。雌雄鸽均参加孵卵 ,孵化期 18d,孵化率 10 0 %,离巢率 87.5 %,巢内育雏 17d~ 19d,种群密度为15 .79只 / km  相似文献   

14.
野生朱鹮2003年开始在城固县营巢繁殖,至2012年的10年中,在5个镇14个村的繁殖地,成功繁殖34窝,成活雏鸟68只.繁殖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三种生境.巢位树主要是马尾松和油松,分别占80.64%和16.12%.城固县已成为重要的野生朱鹮繁殖地.  相似文献   

15.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和2002~2003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猕猴主要分布于转林沟等7个区域,群体数总计7群,种群数量为480~572只,同时对猕猴栖息地特征、繁殖、食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定监测样点、样线对向海保护区迁徙丹顶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分布区域及栖息生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保护区内迁徙种群数量相对降低,而自2010年起未再观察到繁殖巢,迁徙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湿地长期干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特别是作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芦苇沼泽不仅面积小,而且破碎化严重,不能满足丹顶鹤繁殖对水位、湿地面积及隐蔽条件等最低需求。人工辅助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建立永久性调水工程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恢复和发展丹顶鹤种群。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嫩江中下游地区是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近年来,在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陆续发现繁殖巢,在越冬地的繁殖记录也逐渐增加。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都有不断南移的趋势。东方白鹳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数量众多。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导致繁殖力下降、食物资源短缺、非法捕猎、营巢林木丧失以及湿地面积缩减等原因,导致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它们相继在日本、朝鲜半岛野外灭绝,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山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种群亟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明  李剑平  吴跃峰  曹国强  罗正 《林业研究》2009,20(4):381-382,I0008
自2003年来在河北平山蛟潭庄镇-合河口乡一带发现鸳鸯繁殖种群后,其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表明此地具有适宜鸳鸯的繁殖生境(如筑巢地、觅食地等),但附近较多的人类活动给这个正在增长的繁殖种群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维持此繁殖种群的稳定亟待制定合理保护策略和增强当地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23日,辽宁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进行鸟类种群动态变动踏察时,在兴隆农场渤海乡林场发现一个池鹭繁殖地,地理坐标东经121°57′,北纬41°08′,面积约11hm2。 池鹭(Ardeola bacchus)又名沙鹭、花洼子,属鹳形目鹭科。本羽大多白色,头和颈红栗色,背羽紫红色。嘴黄,远望似白色,尖端黑色。栖于沼泽、稻田、池塘等处,亦爱在树上栖息,性好结群。栖止时,常  相似文献   

20.
2017年3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为一只人工救治丹顶鹤绑定背负式卫星追踪器,来探究丹顶鹤春季迁徙停歇期在黄河三角洲的生境选择机制及活动范围。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区的生境类型分布,运用GIS软件对丹顶鹤活动的生境类型和日活动范围进行量化分析。卫星跟踪结果表明:(1)春季迁徙期,丹顶鹤在黄河三角洲倾向于选择芦苇沼泽生境(位点所在生境比例:88.75%),偶尔利用水产养殖塘(2.73%)、近海滩涂(6.59%)和农田(1.93%)生境;(2)丹顶鹤的日活动范围一般维持在(14.62—50.55 hm2)范围内,且有一个规律的动态波动,一般4—5天便会另外选择一个觅食栖息地;(3)丹顶鹤的夜宿地选择较为固定,多为芦苇沼泽(94.05%),对近海滩涂(4.09%)和农田(1.86%)选择较少。建议保护区加强对芦苇沼泽和近海滩涂湿地(翅碱蓬滩涂)的保护和管理,以便为丹顶鹤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