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舞毒蛾严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种和果树,特别是亚洲型舞毒蛾雌成虫迁飞能力强,被我国列为三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依据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对舞毒蛾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舞毒蛾的风险值R= 2.01.评价结果表明,舞毒蛾在山西省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浓度的舞毒蛾NPV进行了舞毒蛾幼虫防治试验和柞蚕幼虫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舞毒蛾的效果在93%以上,对柞蚕幼虫无毒性和致死作用。应用舞毒蛾病毒方法简单,效果好,为今后在柞蚕场区防治舞毒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的舞毒蛾管理及其相关的防控技术,全文分2部分发表.第1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联邦政府的舞毒蛾管理机构、防控策略以及州一级舞毒蛾管理的各相关方;以美国威斯康辛州、明尼苏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介绍了州一级舞毒蛾管理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措施.此外,简述了美国有关舞毒蛾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第2部分重点介绍舞毒蛾的种群调查和控制技术.在美国,对舞毒蛾的调查和监测普遍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在舞毒蛾常发区内,卵块调查也较为常用.在政府机构执行的舞毒蛾管理项目中,最常采用的种群控制技术是苏云金杆菌(Btk)和除虫脲(商品名为敌灭灵)这2种杀虫剂以及基于舞毒蛾性信息素的交配干扰和大量诱捕技术.在文章第2部分的末尾,讨论了我国舞毒蛾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舞毒蛾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大连市新金县花儿山林场连续三年进行调查研究,做出了舞毒蛾的生命表,搞清了天敌复合体的构成。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出NPV 对舞毒蛾种群数量影响很大;影响舞毒蛾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寄蝇。用Price 的方法分析得出舞毒蛾防治在幼龄幼虫时期进行为最佳,这为舞毒蛾的测报、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发生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舞毒蛾性诱剂对舞毒蛾成虫的诱集作用,对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舞毒蛾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8月份成虫数量开始减少,9月初为成虫发生末期。研究结果为该虫的防治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食叶害虫,被我国列为三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种和果树.通过分析舞毒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提出了昆虫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遥感监测3种监测方法,从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灯光诱杀、微生物防治5方面介绍了舞毒蛾的防控技术,以期为今后山西省舞毒蛾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用丹红杨(♀)同转Cry1Ac基因杨树(♂)的两个杂交组合无性系PCR检测呈阳性的后代苗期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后结果发现:喂养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高达98.7%,舞毒蛾幼虫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孵化后7d内,其中80%以上集中在前3天死亡;舞毒蛾幼虫取食苗期叶片后,可明显抑制食叶害虫舞毒蛾的个体的生长发育,个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舞毒蛾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呼玛县突发性大发生,严重危害林木健康。文章探讨了舞毒蛾的监测调查方法和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舞毒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森林食叶害虫,取食多种阔叶和针叶树木。为了解舞毒蛾在我国危害较轻的原因,作者在林间设立样方,调查下树将要化蛹的舞毒蛾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及致死因素,蛹的死亡率及致死因子。发现病毒是导致老熟幼虫死亡的主要因子,死亡率高达96.6%。蛹的致死因子较多,其中一种皮蠹取食导致的致死率较高,达到58%,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致死率也较高。研究表明,舞毒蛾化蛹阶段致死因子及死亡率较高,可能是舞毒蛾发生危害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舞毒蛾是园林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本文介绍了舞毒蛾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舞毒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舞毒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归纳整理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综述了世界范围舞毒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前言在1982年以前,有关中国境内舞毒蛾天敌的专门报道较少,在散见的出版书刊中曾提到一种病毒和一些寄生天敌。1982年我们在北京市、黑龙江和吉林省的52个考察地点进行了为期8周的考查。本文主要报道考察中所采集到的有关舞毒蛾的天敌。材料与方法考察地点及详细情况见Schaefer等的文章。在考察的52个地点采集了舞毒蛾的幼虫和所见到的捕食舞毒蛾幼虫的天敌,并将舞毒蛾幼虫进行饲养,直到寄生天敌全部出来为止。舞毒蛾的幼虫饲养在90×15毫米的塑料培养皿,纸盒或塑料袋中,用蒙古栎  相似文献   

15.
舞毒蛾是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食性杂、危害重、分布广、幼虫随风移动等特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舞毒蛾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舞毒蛾在形态特征、分布及危害、防治措施、外界胁迫、寄主病毒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同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栎舞毒蛾在敦化地区1 a发生1代,主要危害柞树。本文介绍了敦化地区栎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舞毒蛾在黑龙江省的越冬习性,包括产卵习性、未越冬卵及越冬中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的可能性、初孵幼虫在无寄主植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以及卵的死活鉴别方法.结果表明:舞毒蛾对产卵环境的选择:木质物>纱网>石块>金属、草地;垂直面>水平面;未经过越冬的舞毒蛾胚胎发育完成卵,既使给予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也均不能孵化,越冬中的舞毒蛾卵经打破滞育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正常孵化;初孵幼虫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24 ~250 h.研究对舞毒蛾随远洋船舶扩散蔓延可能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舞毒蛾食性广、危害重,是我国港口和出口船只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利用昆虫对灯光的趋避性,开展不同波长的LED灯诱杀舞毒蛾的试验,结果显示,波长365 nm灯诱虫效果最好;全光谱、521 nm(绿色)、585 nm(黄色)、603 nm(桔色)波长的灯未诱到或只诱到极少量舞毒蛾雌成虫,均未诱到雄成虫。研究筛选出的波长365 nm灯诱杀舞毒蛾效果好,且不伤害或少伤害天敌及其他非靶标昆虫,可为港口科学布灯控制舞毒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20.
舞毒蛾是食叶害虫之一,暴发性强,危害对象广泛,大面积发生时造成生态和经济双重损失。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为研究地点,对舞毒蛾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