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近年来滨水植物的有关概念、分类、选择与配置、景观评价的研究成果及现状,指出滨水植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今后滨水区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滨水区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钰  陈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30-7932
从理论基础入手,引入了滨水区和滨水景区的相关概念,指出滨水景区是构成区域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区的形象窗口,也是凝聚人气的重要休闲场所,结合研究区具体情况,从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景观构成,根据湖体形态及水景观现状将研究区分为3个区域,分别分析其景观现状,并针对各段景观现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使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因子共同作用,开发自己的滨水景观,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发展,建立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滨水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景观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滨水区植物景观历史发展、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滨水植物种类调查、群落结构分析、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其设计理念包括生态理念、低碳理念和水墨画理念。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存在着对地域性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研究较少,对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建立真正实用的滨水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成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于对滨水区的理论研究.本文对泰安境内两条重要的河流——渿河、梳洗河的滨水景观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提出景观改进建议,旨在寻求一条有泰安市特色的滨水区景观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开发,滨水景观的设计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该文通过对滨水景观构成、特点进行分析,以通扬河北岸景观设计为例,根据海安的特色、文化和通扬河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景观设计,创建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性景观河道。  相似文献   

10.
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景观是城乡重要的绿带和生态走廊。为了有效利用滨水区的空间资源,提升其生态和游憩价值,对适合滨水区生境的景观植物种类进行了选择,并提出了滨水植物种植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滨水区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滨水区已成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而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滨水景观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包括南湖荡主体及沿湖岸500 km的区域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其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相关分析评价,针对南湖荡3个景观子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每个子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以期实现滨水区的生物平衡、滨水景观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滨水空间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入手,有利于排除滨水区空间细节方面的影响,将滨水区内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简化为有限的若干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要性判断。该体系基本指标层次结构清晰,为客观地评价滨水区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该文对滨水区指标体系做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归纳了一套滨水区景观特色评价的基本指标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志超  李鹏宇  李毅 《农技服务》2014,(11):183-185
近年来,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其开发建设不仅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也为城市特色风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契机。本文在了解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滨水空间规划方法和滨水特色景观要素的设计,结合案例,发现我国滨水区景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区的复兴与发展带动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景观设计研究,植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滨水景观植物空间营造方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误区,接着对植物营造空间的类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从而就滨水区的3个分区分别结合植物营造空间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和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市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城区滨水区的建设,更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使滨水区具有防洪与景观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张家界市的整体旅游效能。本文对张家界市城区滨水区水体处理,亲水设计,岸线的生态化、文脉、照明处理与商业生态开发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对张家界城区滨水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雅轩  谭欣  袁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79-182
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通过良好的运用既有资源,可将其创造成为城市的活力区域。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密溪沟滨水区功能、交通、驳岸、照明、市政、景观节点等进行合理规划,创造一个宜居的滨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8.
滨水景观规划经历了繁荣、衰退和再复兴的历程,滨水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滨水区域广大,但中国现在的滨水景观设计良莠不齐。该文简单回顾滨水景观的发展,并从点、线、面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海口市热带滨海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9.
滨水是指与河流、湖泊、江海毗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滨水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其独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正因如此,人们有了大量可以进行休闲娱乐的空余时间。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所喜爱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其中可以进行聊天、散步、骑单车、跑步等休闲娱乐活动。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难得的水域所在之地,在城市中承担着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因此,如何对城市公园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值得思考。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构成要素、滨水景观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设计城市公园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