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了解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AB-7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下生长速率及产生的活性物质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摇瓶法测定了HAB-7耐盐性及生长速率;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以N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靶标菌,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组合培养基对HAB-7菌株生长影响,以及对芒果炭疽菌的抑制率;用单因子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碳源、氮源组合培养基。结果表明,HAB-7菌株在0~20%NaCl(g/L)含盐量上均能生长;最佳接种时间应在培养24~28 h;在NA、LB、BPY、AYDA、BPA及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的HAB-7,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3.23%、52.03%、55.52%、52.77%、56.58%及53.82%。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蔗糖(10.0 g/L)和葡萄糖(10.0 g/L)复合碳源;最佳的氮源为酵母粉(20.0 g/L)和胰蛋白胨(20.0 g/L)复合氮源。单因子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的碳、氮源为蔗糖30.0 g/L、葡萄糖10.0 g/L、酵母粉30.0 g/L、胰蛋白胨40.0 g/L;对芒果炭疽菌抑菌率为78.3%,较BPA培养的HAB-7提高了10.80%,活菌数达到1.97×10~(10)cfu/m L。  相似文献   

2.
解淀粉芽孢杆菌BS2004是一株对不同生化型的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十字花科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具有抑制作用的优良生防菌,主要依靠产生拮抗物质抑制病菌.为提高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与防治效果,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 10 g·L^-1、牛肉浸膏 1 g·L^-1、酵母粉 1 g·L^-1和Nacl 8 g·L^-1;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pH 7.5、温度 35 ℃、装瓶量 35 mL·50 mL^-1、接种量 3%(v/v)和最佳培养时间 24 h.经条件优化后培养的 BS2004对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 21.75 mm,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 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达 60%,增产 1.92 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C11菌株的芽胞产生水平,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YC11摇瓶发酵芽胞产量的3个显著因子:玉米粉、酵母粉和硫酸镁;再结合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BB)响应面法拟合显著因子与芽胞产量的非线性方程求解,得到优化的YC11菌株发酵产胞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配方为玉米粉13.74 g/L、鱼粉15.00 g/L、酵母粉15.73 g/L、玉米浆5.00 g/L、硫酸镁0.59 g/L和磷酸二氢钾0.30 g/L,此时模型预测发酵液芽胞最佳产量为114.4亿芽胞/m L,验证值为116.6亿芽胞/m 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较优化前芽胞产量(70.8亿芽胞/m L)提高了64.7%。采用500 L发酵罐进行发酵验证,菌株YC11的芽胞产量为150亿芽胞/m 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C11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B02产生拮抗物质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枯草芽孢杆菌B02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接种体培养时间为24h;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g/L):糊精15.5g、牛肉膏20g、胰蛋白胨4g、NaCl 11.5g、KNO311.5g、MnSO45g;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范围为7-8,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50ml/500ml,转速200r/min,最佳培养时间72h。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生质体诱变,以目标代谢产物木霉菌素为抗性筛选标记选育木霉菌素高产菌株。紫杉木霉野生型菌株ZJUF0986在N15培养基中生长20h的菌丝体,用15mg/mL崩溃酶、30mg/mL蜗牛酶和30mg/mL溶壁酶组合成的混合酶为酶裂解液,以菌丝量∶ 酶裂解液=1∶ 2.5(w/v)的比例,在30℃、100r/min条件下酶解90min,原生质体释放量最佳,达到9.42×108个/mL。所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氯化锂-紫外复合诱变,紫外照射剂量为60s时的突变率和正突变率最高,筛选到高产突变体菌株UL60-11,其发酵效价比野生型菌株提高67.3%。  相似文献   

6.
【目的】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具有开发成亚单位疫苗的潜力。为提高重组蛋白NS1△63的原核表达量,研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以开发稳定高产的蛋白生产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与PlackettBurman试验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同时探究诱导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初步的工艺放大验证。【结果】最佳的培养基成分为乳糖10 g/L、酵母粉19 g/L、蛋白胨25 g/L、磷酸盐37.5 mmol/L、氯化钾1.25 g/L。最佳发酵条件是诱导温度36℃、诱导时间12 h、0.6 mmol/L IPTG、5%接种量。蛋白产量提高到优化前的3.25倍,5 L发酵罐蛋白产量可达3 022.23 mg/L。【结论】研究显著提高了NS1△63蛋白的原核产量,为该蛋白应用于亚单位疫苗和检测试剂盒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哈茨木霉发酵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一株枸骨内生真菌哈茨木霉生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rman设计在影响木霉素产量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主效因素:葡萄糖浓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以上三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木霉素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通过模型确定出最佳的试验条件:葡萄糖浓度42.8g/L,接种量1.39ml和发酵时间102.88h,该条件下木霉素的产量可达147.44mg/L。经五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室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防治作用的芽孢杆菌AR03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且对发酵条件(起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温度、转速、最佳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对菌体收获重量的影响相差较大,其中牛肉膏影响最大。本试验获得的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质量分数):牛肉膏0.9%、蛋白胨1.5%、葡萄糖1%、NaCl 0.5%。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起始pH值为7.3,300ml的三角瓶装瓶量为60ml,接种量为8%,温度为31℃,转速为140r/min,发酵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液体摇瓶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PY-1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PY-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50 g/L、葡萄糖5 g/L、蛋白胨5 g/L、氯化铵5 g/L、氯化钠 0.5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9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5%、摇床转速180 r/min。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PY-1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9.26%,抑菌能力提高8.3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芽胞产量,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JQD117进行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参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棉籽饼粉2.00%,大豆饼粉1.00%,酵母粉1.50%,可溶性淀粉2.00%,CaCO3 0.30%,MnSO4 0.04%,MgSO4 0.18%,K2HPO4 0.04%;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装液量60 mL、温度30℃、转速150 r/min、初始pH 7.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理论活芽胞产量可以达到6.75×109个/mL,试验验证后实际活芽胞产量为5.97×109个/mL。运用响应面法对Bt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提高芽胞产量的关键参数,为该菌株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major菌株CQMa117是新分离到的一株对天牛有良好杀虫活性的绿僵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类对CQMa117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确定了蔗糖、葡萄糖、可溶淀粉、蛋白胨、尿素、硫酸铵以及Cu^2+、K^+、Ca^2+是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温度25℃是菌株的最适产孢条件。通过碳源、氮源及无机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菌株最适合的产孢固体培养基为: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入10.0g蔗糖、2.5g尿素、5.0g酵母膏和0.001%Cu^2+,可使CQMa117菌株产孢量比基础培养基增加30.2%。  相似文献   

12.
羟苯乙酯是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该菌株发酵液中羟苯乙酯的产量,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进一步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后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获得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产生羟苯乙酯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DL-苹果酸、蛋白胨和NaCl。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DL-苹果酸、豆饼粉和NaCl。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8 g/L、DL-苹果酸29.68 g/L、豆饼粉25.18 g/L、蛋白胨2 g/L、NaCl 13.18 g/L,pH 7.0~7.2。采用此培养基配方进行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羟苯乙酯平均产量为8.15μg/mL,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286.26%。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Z1作为研究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其适宜的摇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Bacillus subtilis DZ1的活菌数影响差异显著。DZ1的最佳种龄为12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影响枯草芽孢杆菌DZ1活菌数的主要因素为酵母膏,其次为可溶性淀粉,K2HP04和MgSO4-7H2O影响较小。DZ1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可溶性淀粉l%,酵母膏1%,K2HPO40.15%,MgS04-7H200.02%,CaCl20.01%,在此条件下,其活菌数可达44.1×10。CFU/mL。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DZl的适宜摇瓶培养条件分别为培养基温度34℃,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180r/min和接种量7%。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菌株的进化关系及发酵条件,本试验对一株来自泽兰实蝇幼虫消化道的ZLSY5菌株进行了鉴定,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用形态学及建立系统进化树的方法鉴定了菌株;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液在600 nm处的OD值, 根据OD值的大小判断发酵条件的优劣;用圆叶片法测定了优化前后菌株对紫茎泽兰叶片的侵害作用的比较。结果表明,菌株ZLSY5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 10 b;分别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培养72 h后,以牛肉膏酵母葡萄糖培养基中细菌量最多,细菌生长速度最快;在5种不同碳源中,麦芽糖最利于菌株ZLSY5生长;在6种不同氮源中,酵母膏效果最好,其次为蛋白胨。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8 ℃,pH 6,接菌量2.0 %,装液量40 mL/250 mL,转速240 r/min,发酵时间36 h,光照20 h/d。菌株ZLSY5最适培养基: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麦芽糖10 g/L,蒸馏水1 L。优化后培养基对叶片的影响较小,因此优化后所培养的菌株ZLSY5对紫茎泽兰叶片的侵害作用更好,原浓度时侵害指数接近90%。  相似文献   

15.
防治青枯病工程菌Hrp-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法和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工程菌Hrp-菌株的培养基碳、氮源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细玉米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细豆饼粉;对这四个碳氮源因子的浓度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出该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碳、氮源配方为(g/L):葡萄糖8g、细玉米面5g、细豆饼粉35g、硫酸铵2g。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使摇瓶发酵液菌量从1.34×10^10cfu/ml提高至3.30×10^10cfu/ml。  相似文献   

16.
生防链霉菌F-15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链霉菌菌株F-15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粉作碳源,KNO3作氮源,初始pH为7,培养时间为5 d,250 mL的摇瓶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为150μL。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比为:玉米粉3.0%、KNO33.0%、MgSO40.2%、NaCl 0.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体发酵条件及抑菌蛋白性质,以菌量和抑菌蛋白粗提液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抑菌蛋白粗提液,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DF-6最适培养基配比为3.0%蔗糖,1%酵母粉,2%茶渣饼,0.3%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发酵温度30℃,初始p H 6.5~7.0,接种量5%,250 m L装液量为100 m L。优化后菌株JDF-6抑菌活性提高51.6%,经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获得的抑菌蛋白的粗提液对蛋白酶、高温(100℃以上)、紫外光(光照8 h以上)敏感,抑菌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