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产量表现2003年在133团种子站的品种对比试验田中,新陆早23公顷子棉5503.5 kg,2004年133团推广种植新陆早23号1176 hm2,平均单产子棉4459.1 kg,比大田种植的新陆早9号增产9.2%;在种子站的9个新品种对比试验中单产子棉4515kg,比对照新陆早12号增产8.6%,排列第三名。新陆早23号属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型品种,在花蕾期调查100株,枯萎病指9.7,黄萎病指14.3。新陆早23号属早熟棉区品种,适宜在北疆和其它早熟植棉区种植,特别适应机采棉区种植。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1土地准备。目前本区植棉大部分都采用小三膜高密度植棉,故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因…  相似文献   

2.
蔡素珍 《中国棉花》2011,38(7):37-39
 研究了新陆中31号、兆丰1号、鲁棉研15等11个杂交棉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市的农艺性状、抗枯萎性及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鲁棉研15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优,抗病性强,产量据第一位,与新陆中31号持平,比兆丰1号增产26.9%;新陆中31号生长势和抗枯萎性强,产量据第二位;鲁棉研25子棉产量比CK1兆丰1号增产14.8%,比CK2新陆中31号略低,位居第三。根据本试验结果,确定鲁棉研15、新陆中31号和鲁棉研25是南疆棉区较适宜的3个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植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森 《中国棉花》2008,35(2):39-39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有鲁棉研15号、鲁棉研20号、鲁棉研23号、鲁棉研25号等抗虫杂交棉和鲁棉研16号、鲁棉研21号、鲁棉研22号等常规抗虫棉,年均植棉13多万公顷。但该市地处鲁西北平原,盐碱地较多,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0%以上,是植棉的主要区域。盐碱地主要成分为硫酸盐和氯化物,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上,最高可达1.5%。盐碱地棉田因历年缺苗晚熟、单产低而被称作“坠脚田”。为尽快改变这种低产状况,笔者经过多年在盐碱地上进行植棉田间试验与示范,总结出一些适合盐碱地植棉的经验措施。1压…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的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病面积约占植棉总面积的50%,每年损失皮棉7.5万~1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6亿~20亿元,已经成为当前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实践中采取水旱轮作、种植耐病品种来减轻黄萎病的危害,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根本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近5年来新疆审定通过的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抗枯、黄萎病鉴定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我区新审定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较强.近84%的品种鉴定达到抗病标准,仅4%的品种鉴定感病;而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较弱,有28%的品种鉴定抗病,32%的品种鉴定感病。  相似文献   

6.
山东梁山县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山县属于黄河流域棉区,植棉历史悠久,大部分棉田多年重茬种植。虽然种植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但病虫害发生仍较严重,主要病害为立枯病、枯、黄萎病等;主要害虫为棉蚜、红蜘蛛、棉叶螨、盲蝽象、棉铃虫等。因此,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保棉花的高产稳产。1病害综合防治措施1.1选用抗病丰产品种推广种植抗病丰产品种,是充分发挥作物遗传抗病特性、控制棉花重要病害的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目前,梁山县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主要有:中棉所45、鲁棉研15F1、鲁棉研21、GK12等,这些都是抗枯…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博州的经济作物,农民70%的收入来自棉花。由于新陆早12号品种在博州长期种植,其抗病性有所下降,目前明显表现感病,为了选择适宜博州栽培的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几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中棉所42,中棉所297-5,惠远602,新陆早23号,博陆早2号,惠远704,  相似文献   

8.
鲁棉1号对棉花枯萎病高度感染已为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对棉花黄萎病抗性则各地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属于耐病类型,有的认为属于感病类型。为明确鲁棉1号对黄萎病的抗性,以及对不同地区黄萎病菌的反应,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三次鉴定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棉花抗枯萎病试管鉴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最大的两种病害。在我国枯黄萎病混生地区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达60%以上。目前对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培育棉花抗病品种,而棉花抗病种质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原始亲本,因此鉴别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和抗病品种的抗性程度十分重要。当前常用的苗期鉴定和人工病圃成株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以感病品种鄂荆1号为对照,在人工黄萎病圃对10个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以相对病情指数评价各品种的抗病性,共鉴定出3个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2个耐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其中NJ0703、NJ0705、中植棉KV1的发病株率小于20%,病情指数小于10.0,抗黄萎病性达到抗至高抗水平。生物统计分析表明,各品种3年间的相对病指无显著差异,抗病性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