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闽侯县、福清市两家淡水鱼养殖场先后发生了由粪便污染造成的鱼类死亡事件.通过调查证实两家养殖场受污染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其中闽侯县养殖场受粪便污染导致水中耗氧物质增加,消耗水中氧气致使鱼类缺氧而死亡,死亡区域水中溶解氧0.55~0.92 mg/L.福清市养殖场的养殖水体受粪便污染,水体中浮游植物利用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迅速增长(9.58×107 ~1.05×108个/L),在白天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溶解氧超饱和,达180% ~ 183%,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引发pH升高(9.59 ~9.79).使得水体中大量NH4向NH3转化,造成水中非离子氨含量升高,致使鱼类死亡.本文分析这两起渔业污染事故养殖水体中各指标因子的变化情况,认为粪便造成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和总大肠菌群升高,但导致鱼类死亡的致死因素则是缺氧及非离子氨中毒.  相似文献   

2.
氨氮是水产养殖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水质指标。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主要归因于其所包含的非离子氨(NH3-N)的毒性。研究表明:NH3-N能够影响鱼类的生长、渗透压的平衡、代谢活动等,并能对鱼类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文就NH3-N的毒性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洋澜湖下湖鱼类中毒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积1.23km2的洋澜湖系鄂州城区唯一的湖泊,日接纳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8万t,水体高度富营养化。以化工厂等企业超标工业废水的点源污染严重,尤以氨氮污染突出,造成1995年夏天该湖下湖(水面667hm2)鱼类非离子氨中毒,死亡20万kg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古田水库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蓁洲 《福建水产》2012,34(3):220-224
2004年6月22日,福建古田水库北区出现人工养殖的鱼类大面积死亡事件,受该县渔政管理站委托对该水库大面积死鱼事件进行调查鉴定工作。调查在事故区域布设了5个调查站位,对所采集的水样和鱼样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生死鱼的事故区域和未发现死鱼的对照区域的水样各项因子测试结果以及死亡鱼体内脏和正常鱼体内脏的农残测试结果,笔者排除了酸碱污染物污染、缺氧、重金属污染、粪便污染(非离子氨中毒)、化学药品氟化物和挥发性酚中毒、水质变坏(硫化物指标升高和细菌总数变高)等因素。确定福建古田水库北区此次鱼类大面积死亡是由于有机农药硫丹中毒造成的,系一次人为投毒事件。也说明了浮游生物及微生物作为水环境污染变化的指示生物,在渔业污染事故监测调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产鱼池三项水质因子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池的水质状况与鱼类的健康生长有密切关系。高产鱼池容易发生缺氧及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升高等现象,引起鱼类急性死亡。作者指明了溶氧、氨氮、亚硝酸盐三项水质指标的安全浓度,并介绍调节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由非离子氨(NH3-N)和离子态铵(NH4+-N)所组成,主要来源于含氮物质的转化分解,包括无机和有机氮肥、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及死亡残体(藻类等)。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另一方面可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降低其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原因,影响水产养殖生产。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鱼慎防氨氮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氨氮的来源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氨氮,鱼类排出的代谢废物也含有大量的氨氮,包括氨、尿素、尿酸等。氨氮的产生,与蛋白质密切相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最终产生的氨氮也越多。水中的氨氮可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  相似文献   

9.
有些人往往把鱼类氨氮中毒误认为是缺氧泛塘,使用生石灰泼洒抢救,结果造成更大损失。事实表明,鱼类死亡有时是氨氮含量过多导致中毒的为因。那么怎样区别氨氮中毒与缺氧泛塘呢? 1.泛塘多发生在阴雨天或变化剧烈的天气,而且绝大多数在黎明、早晨发生,很少发生在午后。  相似文献   

10.
谨防氨氮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鲁林仓 《内陆水产》2001,26(7):32-32
1 毒性机理及影响毒性的因子氨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非离子氨即NH3对鱼类是极毒的,而NH4+对鱼类无毒,因NH3不带电荷,有较强的脂溶性,容易透过细胞膜,它能降低鱼虾贝类的产卵能力,损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在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总氨氮的毒性大不相同。pH为7水中的NH4Cl须比pH为8水中多10倍才能达到同样的致死效应,总氨氮的毒性随pH增大而增大。经过实验也发现,氨的毒性也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2 养殖水体氨氮的来源2.1 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在缺氧条件下,当所有的硝酸盐被还原时,NH3N浓…  相似文献   

11.
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类型区别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池鱼药害和泛塘渔业学术概念,难以区别。我镇一渔民,池塘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死亡,误认为缺氧泛塘,于是用生石灰泼洒抢救,其结果反而造成更大损失。鱼类氨氛中毒是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  相似文献   

12.
正氨氮是水体中的无机氮源,主要以离子氨和分子氨的形式存在,分子氨渗透进入生物体内会导致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呼吸机能,还可导致鱼类的鳃、肾和肝组织结构发生病变等。近几年,在我国北方老旧池塘经常出现鱼类越冬大量死亡或冻伤现象,而氨氮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就北方越冬池塘氨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黄云芳 《科学养鱼》2007,(11):84-84
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3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当pH高时,还会造成鱼的死亡。在京津唐地区(高氨氮、高pH值)造成鱼种(苗)一入池就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一、鱼体内和水体氨氮的产生氨氮是指以离子氨(NH4+)和非离子氨(NH3)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鱼体内氨氮的来源:大部分氨在肝脏中产生,由血液运送到鳃或肾排出体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1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氮;2鱼类的排泄物:鳃排泄的氨和由肾脏排泄的尿素、尿酸等尿液成分;3部分投入品:部分投入品使用后氨氮会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分别就鱼类、虾、蟹类、贝类和饵料生物等方面综述了氨态氮毒性危害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氨态氮对各种水产动物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氨态氮中的非离子氨是主要的毒性物质,其受水温和pH值变化的影响,关于非离子氨的毒性作用一般认为非离子氨渗入生物体内,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生物呼吸机能下降。其主要侵袭机体粘膜,其次是神经系统。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影响氨态氮毒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氨态氮毒性方面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急性氨氮暴露对大弹涂鱼炎性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美泽  黎明  李健  袁莉霞  王日昕  石戈 《水产学报》2018,42(11):1704-1710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大弹涂鱼炎性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15.14±0.05) g的健康大弹涂鱼幼鱼180尾,进行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大弹涂鱼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为8.99 mg/L总氨氮(0.11 mg/L非离子氨,T-AN);氨氮胁迫后TNF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于12和96 h时显著上调,96 h时表达量达到0 h时的2倍;IL-1基因的mRNA表达量12 h时显著上调,为0 h时表达量的6倍;氨氮胁迫后IL-6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于12和96 h时显著上调,表达量达到0 h时的1.5倍;氨氮胁迫后IL-8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出现显著下调。研究表明,大弹涂鱼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为8.99 mg/L总氨氮;半致死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后,TNF、IL-1、IL-6和IL-8基因的mRNA表达量持续升高,推测过度炎性应激可能是导致鱼类氨中毒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78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0mg/L和1.73mg/L;而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1.07mg/L和130.66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2mg/L和1.14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的个体开始急躁不安并沿槽壁狂游,频繁发生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随后行动减缓并伴有侧游或侧翻动作,呼吸速度减慢,发生昏迷并沉落水底,直至死亡。死亡的大菱鲆鱼体弯曲,体色变淡,鳃盖张开。无论在过饱和氧还是在正常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毒性都远大于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高浓度溶解氧的存在使大菱鲆对这两种毒物的耐受能力得以提高。提出了在大菱鲆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大菱鲆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8.
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对鱼类产生了严重危害的水体。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目前,使用农药种类繁多,一旦发生污染,鱼类死亡原因复杂,涉及水化学、鱼类学、有机化学、药理等多门学科。2001年笔者调查了一起喷施氰戌菊酯农药死鱼事故,该事故造成下游池塘死鱼0.958吨,赔偿渔业损失6000元。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如下,以供同行及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死鱼发生和现象2001年5月27日,养殖户承包5口池塘,面积8.63亩,水深1.4米,其中2号、3号、5号3口池塘面积6.3亩。池鱼异常兴奋,阵发性上窜、下钻、翻滚,游泳缓慢,反应迟钝,逐渐呈昏厥假死状态,急剧时呈螺旋游动,鱼…  相似文献   

20.
鱼类越冬期间,缺氧、氨氮中毒、亚硝酸中毒等会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均是由水质恶化而引起。 在鱼类越冬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而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过多的生石灰和漂白粉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同时,也使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杀灭,造成池水清瘦。封冰后,冰下水体的溶氧大部分是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补给。池塘中大量藻类被杀死后,光合作用的产氧量随之剧减,从而造成池水含氧量的匮乏。饲料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也失去了利用它们作为营养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