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03年我市在进行较大面积超高茬抛栽稻示范种植的基础上,进行超高茬不同抛期试验研究,旨在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从而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水稻乳芽抛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于洪区承担了辽宁省稻作研究所的乳芽抛栽技术试验,分别在马三家镇皮台村和中朝友谊乡后马村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为0.67hm^2,试验品种为辽梗454,以普通抛秧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一、精整大田 抢晴天及早耕翻晒垡,熟化土壤,提高通透性,改善理化性能,以便提高其供肥、供水、供气能力,使水稻抛栽后早活棵、早分蘖。抛栽前要精整大田,一般进行一耕、一耖、一平。时旱育抛秧田,则要求旋灭茬、上水旋耕、耖耙整平、消除残茬,达到田面平整、泥浆糊烂、表层残茬少的标准,防止整田不平,造成漂秧、晒苗等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华南稻作带之一的福建省,推广抛秧种稻技术非常成功。上杭县1993年开始引进抛秧栽培技术,至2002年全县累计试验、示范、推广抛栽技术面积达73347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8.40%;总产435285t,占稻谷总产21.11%;每hm^2生产稻谷5.93T,比全县的5.18T增加0.75T,增幅14.5%。本文将阐述华南地区在亚热带,甚至热带气候条件下,在不同母土发育的水稻土上都可进行水稻抛栽。并提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县于2002年开始进行了水稻免耕栽培示范,全县水稻免耕早、中、晚共达2000余亩。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技术,我站在2002年的基础上,2003年开展了水稻免耕抛栽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农药(除草剂)为20%克无踪水剂和40%农达,供试水稻品种为:早  相似文献   

6.
抛栽早稻因根系着泥较浅,如果前期供肥不足,根系发育不健全,到后期较常规栽插的易发生倒伏现象,不利于早稻高产。因此,早稻抛栽后要迅速转入以预防倒伏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抛栽水稻整齐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抛栽稻及常规移栽稻成熟期的6个主要性状,借助于Gini系数、变异系数及变幅等有关整齐性统计参数与频率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抛栽稻无论在穴间水平上还是单茎水平上,性状间大小不等系数明显要比常规移栽稻增加,分布结构上差异明显,抛秧稻较离散,表现了抛栽稻整齐度逊于常规手栽稻。同时研究了抛栽姿态对整齐度的影响,表明整齐度以抛栽直立苗为最高,倾斜次之,平躺最差。  相似文献   

8.
我县于1995年进行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示范,1999年推广面积达1262万亩。水稻旱育苗(无塑盘)抛栽技术是一项轻型栽培的新技术,为探讨其高产高效的群体栽培模式,特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水稻抛栽技术在川西平原地区的进一步推广,提高水稻单产和总产,降低稻作成本,在总结水稻抛栽生产实践经验及借鉴四川农业大学部分科研成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川西平原地区水稻超高产抛栽关键技术,即旱育壮秧、科学抛栽、平衡施肥和高效灌溉。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优化定抛技术能获得750kg/667m^2以上的高产。个别高产典型甚至达到了847kg/667m^2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
我县于2000年在低海拔双季稻区的中都镇永联村大坝埠(海拔120m)抛栽早稻、再生稻120亩,经县、市有关人员测产验收,实割头季稻亩产648.1kg,再生稻473.2kg,年亩产1121.8kg,亩产值1255.42元,比1999年同片田双季稻年亩产829kg,亩产值907.6元,亩增产稻谷292.8kg,增长35.3%,亩增产值347.82元,增长38.3%。  相似文献   

11.
抛栽水稻整齐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抛栽稻及常规移栽稻成熟期的6个主要性状,借助于Gini系数,变异系数及变幅等有关整齐性统计参数与频率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抛栽稻无论在穴间水平上还是单茎水平上,性状间大小不等系数明显要比常规移栽稻增加,分布结构上差异明显,抛秧稻较离散,表现了抛栽稻整齐度逊于常规手栽稻。同时研究了抛栽姿态对整齐度的影响,表明整齐度以抛栽直立苗为最高,倾斜次之,平躺最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楚州区水稻塑盘育秧抛栽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抛栽质量、抛栽后田间管理、科学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为水稻抛栽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优质早稻播种量及抛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引种、试验、示范、佳禾早占等优质稻品种已成为我省早稻主推品种。为探索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安排了相关度栽培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优质早稻中丝2号和佳禾早占秧田播种量以400g/m^2为宜(塑料软盘育秧);随着大田抛栽密度增大,有效穗增加,苗峰过高会加重病害,增加无效分蘖,大田抛栽密度以12万苗/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道县早稻旱育抛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抛栽密度与水育秧手栽的对比试验,探讨抛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旱育抛栽秧具有早生快发,有效穗多和早熟等特点,抛栽密度以3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早稻旱育苗抛栽高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小区试验和小田示范,早稻舟903旱育苗抛栽表现为秧苗素质好、转青快、发棵早、多穗多粒、结实率高等特点,增产效应明显,与盘育抛栽、露育手插比较,分别增产30.5%和53.2%。该技术是一项高产省工、省本的农业轻型栽培新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在我区的适应情况,寻求水稻生产新的高产节本增效途径,我们于1996、1997连续2a在西青区进行了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累计育秧面积0.8hm^2,实抛面积46hm^2。通过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2a平均产量达453.6kg/(667m^2),较对照增产41.1kg/(667m^2),新增效益122.1元/(667m^2),累计新增效益8.4万元,累计节省用工成本2.76万元,总创效益达到11.16万元,达到了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无盘旱育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早育秧基础上,结合塑盘抛栽技术,发挥互促互补作用,改手工插秧为抛秧。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项轻型栽培技术,具有旱育秧秧苗素质优、矮壮分蘖多、根系暴发力强的优点,且抛栽后秧苗入土浅、返青快、发棵早。此外,还可比塑盘抛秧节约成本,有利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经多点试验、示范,全市试验示范面积3090亩,其中早稻1250亩、单季稻1500亩、连晚稻240亩,再生稻100亩。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抛栽实践中,普遍存在抛栽均匀度差,立苗慢,死苗,母茎穗与2~3次分蘖穗大小差异明显,穗层不齐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1)孔穴之间秧苗串根粘连,抛栽时粗心不注意,影响均匀度;(2)做田质量差,或田面浮泥、泥浆过于沉实,抛栽时秧根带土少,秧苗营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推广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用编织布条作秧畦隔离层,在其上铺床土、播种,切秧器将布上种土层切割块状,旱育成切块秧,供抛栽,比塑料软盘育秧抛栽增产17.3%,前者比后者的底部孔隙多,水、温、气、肥透性好,谷种分布均匀,利于培育矮壮秧,抛载后,早生快发,促进增产,可降低育秧成本。  相似文献   

20.
晚稻免耕抛秧在湘南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省工、节本、增效,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晚稻免耕抛秧由于前期生长旺、根系分布浅、入土不深,以及密度不均、病虫危害重等多方面因素,如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后期倒状,影响产量。因此,晚稻免耕抛秧抛栽后,就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