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梨果实褐皮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伟  王彩虹  田义轲  田伟  殷豪 《园艺学报》2010,37(8):1325-1328
以梨品种‘黄金’(Pyrus pyrifolia Nakai‘Whangkeumbae’)与‘砀山酥’(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Dangshansu’)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为试材,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果实褐皮性状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通过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28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梨果实褐皮性状相连锁的SSR标记CH01c06和Hi20b03,遗传连锁距离分别为4.8 cM和12.0 cM,据此,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梨公共遗传图谱的LG8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梨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Nain Vert’的一个矮生型实生系与‘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群体为试材,对分别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4个微卫星(即SSRs)序列多态性进行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结果显示,在测试群体中,TsuENH042和Hi15a13存在两种分型,TsuENH081存在3种分型,而Hi08d09只有1种类型。因此,HRM分析技术可以作为筛查果树微卫星标记多态性或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有效手段在相关研究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梨AFLP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及果实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萍  吴俊  李秀根  杨健  王龙  王苏珂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1,38(10):1991-1998
以‘八月红’ב砀山酥梨’的97株F1群体为试材,利用AFLP技术构建梨(2n=34)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共获得17个连锁群,包含209个标记位点,覆盖基因组1506.3cM,平均图距为7.21cM;用区间作图法进行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纵横径比等5个性状的QTL定位,其中在LG1连锁群上定...  相似文献   

4.
田义轲  王彩虹  白牡丹  殷豪  李节法 《园艺学报》2012,39(10):1876-1884
 基于基因序列的功能性标记是基因分型、图谱定位和相关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理想标记。以‘矮生梨’ב茌梨’的梨杂交分离群体和9个梨栽培品种为试材,以梨赤霉素合成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PpKO)的cDNA序列为基础,设计5对PCR引物,通过高通量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筛选到可对基因进行良好分型的1对引物。通过对杂种后代和测试品种的测序分析表明,此对引物的扩增子是一个位于PpKO第8外显子上的长度为200 bp的序列,从中共检测到两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变化,且均为非同义cSNP。这两处SNP标记均可以作为适合高通量分析的遗传标记在遗传作图、基因定位或资源鉴定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南瓜矮生基因Bu的比较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6F2分离群体。利用黄瓜基因组序列,将南瓜矮生基因Bu比较定位至黄瓜5号染色体,并开发了一个新的PCR标记IF3629,该标记与矮生基因Bu连锁遗传距离为1.0 cM。该标记不仅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而且为Bu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军  张绍铃  吴俊  王迎涛  李勇  李晓 《园艺学报》2010,37(7):1147-1154
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ב雪青’梨(P. bretschneideri × P. pyrifolia)F1代群体(97株)为试材,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和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梨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64对AFLP标记引物在亲本和分离群体中的筛选和验证,获得与梨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标记两个,即ACA/CAA-179和AAC/CAG-198。它们与抗黑星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和8.3 cM。对AFLP标记片段的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其长度分别为179和198 bp。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在杂交后代群体上的PCR分析表明AFLPACA/CAA-179标记被成功转换成SCAR标记,命名为SCAR-117。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抗黑星病梨品种资源的分子鉴定及杂种后代的早期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杜梨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杜梨(Pyrus betulaefolia)进行测序,并对其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梨叶绿体基因组与大多数高等植物一样,具有典型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其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60 058 bp,共检测到61 个SSR 位点(58 个单核苷酸重复和3 个二核苷酸重复)和56 个RNA 编辑位点,这些RNA 编辑位点均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化。与砂梨(Pyrus pyrifolia)、川梨(Pyrus pashia)和桃叶梨(Pyrus spinosa)的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其基因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保守,表明了梨属植物进化的缓慢性。在4 个梨属植物中共检测到351 个SNP 和217 个InDel。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根据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对橘红心和白心大白菜内叶类胡萝卜素组分进行鉴定;以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A21530’和白心大白菜自交系‘A21445’为亲本构建了一个269 单株的F2 分离群体,进行橘红心基因精细定位;根据大白菜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橘红心候选基因并克隆测序分析;基因内部开发标记,在F2 群体进行候选基因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橘红色是由于前番茄红素(7, 9, 7′, 9′–四顺式–番茄红素)、9–顺式–β–胡萝卜素、前链孢红素(7, 9, 9′–三顺式–链孢红素)和其他胡萝卜素组分积累造成的。通过精细定位将橘红心基因定位于A09 号染色体末端,其两侧紧密连锁的标记是SB13037 和SB13049,这两个标记各有一个重组单株,与橘红色基因分别相距0.3 和1.1 cM,物理距离为98.904 kb。根据大白菜基因组注释信息,分析定位区域的23 个基因,筛选出1 个编码类胡萝卜素异构酶的基因CRTISO,基因编号Bra031539。测序结果表明,Bra031539 的编码区有53 个SNP 和6 个碱基缺失,造成12 个氨基酸突变和2 个谷氨酸的缺失。根据缺失突变位点设计标记,在F2 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候选基因与橘红心性状共分离。  相似文献   

9.
中华猕猴桃矮型性状EST-SSR连锁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矮型种质‘赣猕5号’为母本,普通型中华猕猴桃‘奉雄2号’为父本构建F1群体,采用优越而高效的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的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技术,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荧光DNA测序仪(ABI3130)上进行了‘赣猕5号’矮型性状连锁的EST-SSR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实验室开发并设计的85对EST-SSR荧光引物的扩增筛选,其中引物EST-Ad042在亲本及其矮型与普通型DNA 池之间扩增出一条285 bp 的多态性片段,经对其F1代分离群体部分矮型与普通型单株的随机验证,该片段稳定出现,在矮型植株中表现为有带,在普通型植株中表现为无带。遗传连锁分析表明,该标记与矮型基因之间的连锁距离为8.8 cM。EST-SSR荧光引物能够有效地筛选到中华猕猴桃的特异标记,可以作为鉴别矮型与普通型植株的标记引物。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SRAP及AFLP标记构建荔枝高密度复合遗传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特迟熟品种‘马贵荔’为母本,特早熟品种‘焦核三月红’为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利用该群体的76个单株为作图群体,连同两个亲本,进行了RAPD、SRAP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并运用Joinmap3.0进行连锁分析,分别构建了‘马贵荔’和‘焦核三月红’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马贵荔’的遗传图谱为20个连锁群,包含238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1 096.59 cM,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4.61 cM;焦核三月红的遗传图谱为19个连锁群,包含239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881.36 cM,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3.69 cM。  相似文献   

11.
12.
大白菜显性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恢复基因Msf的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大白菜核复等位基因遗传的雄性不育恢复基因Msf的SSR标记,用基因型为MsfMs的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自交,得到恢复基因型纯合个体MsfMsf。再用其与基因型为msms的自交系‘a20’杂交和连续回交,获得BC4分离群体。筛选了104对SSR引物,获得3个与雄性不育恢复基因Msf连锁的SSR标记syau_m13、syau_m14和BRMS-040。经群体验证和连锁分析,Msf基因位于R07连锁群上,3个标记位于Msf基因的同一侧,距Msf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7、6.7和8.6 cM。  相似文献   

13.
黄瓜营养体苦味基因Bi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营养体无苦味的材料9110Gt(bibi)与有苦味的材料9930(BiBi)为亲本,对以两亲本构建的148个株系的RILs群体进行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分析,对Bi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两侧翼标记SSR19672和SSR00004与Bi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4.4和3.4 cM。利用两侧翼标记筛选以相同亲本构建的1 815株的F2群体中的重组单株,结合黄瓜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及生物信息学的知识,在标记区域内开发了31对SSR标记,最终将Bi基因定位在黄瓜的第6染色体上,最近的两侧翼标记SSR02309和SSR00004与苦味基因分别相距1.7和2.2 cM。  相似文献   

14.
梨果实酸/低酸性状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八月红(Pyrus communis L.‘Bayuehong')×砀山酥梨(P.× bretshneider‘Dangshansuli')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18株)为试材,测定了成熟果实的酸含量,从表型上分析了梨果实含酸量的遗传规律.利用225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SSR引物,结合分离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  相似文献   

15.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茌梨(P.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分离群体共110个单株(3a生,矮化型和正常型各55株)为试材,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型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源自梨、苹果和桃基因组的共4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pcDw基因连锁距离为9.3cM的SSR标记KA14210,由此将该基因定位到了梨品种Barlett遗传图谱的第16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Ms的SSR标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不育株,与多国芸薹属植物基因组计划MBGP的基础材料'Chiifu'杂交及回交,构建BC1群体。根据SSR检测体系中各主要成份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反应体系。选用250对SSR引物,对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Ms进行SSR+BSA分析,获得了7对多态性引物。在101株BC1个体间对这些引物进一步检测,得到2个与Ms基因连锁的SSR标记cnu_m273和cnu_m295。经连锁分析,二者位于Ms的同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4.95 cM和7.9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